历史上有名的《大庖西封事》是怎样写成的

在明代朱棣组织的一场殿试上,有个叫解缙,表现突出,朱元璋心里知道解缙是可用之才,忍不住又对他考问几番,越发觉得解缙才学卓然,为人坦诚,是日后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当即留在翰林院,授予中书庶吉士一职,负责起草诏书等事。

解缙的哥哥解纶亦被任命在礼部任职。此后,解缙在翰林院每日学习,也试着处理一些文件,常傍皇上左右,探讨朝中政务,闲来也陪伴皇上吟诗作对。因其机灵敏捷,言辞谨慎,渐渐得到皇上的信任,朝中大臣知他日后有大作为,纷纷对他另眼相看。

在翰林院工作后,解缙很快就展露出卓越的政治才干。朱元璋慧眼识人,发现他对政、史都颇有心得,为人也风趣幽默,十分喜欢,君臣相处越来越融洽,有时甚至用膳都要解缙陪着。一日,朱元璋与解缙一起在大庖西室用膳,二人越谈越投机。

说到动情之处,明太祖就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尔试举今日施政所宜,直述以闻。”

意思是说,从国家社稷而言,我们是君臣,但情如父子,你从会试到现在也接触不少政事,有什么想法,都应该坦诚说出来,不能隐瞒。解缙毕竟年轻,觉得明太祖的这番话情深意切,自己的满腹经纶要用在皇帝的社稷江山上,才不枉这份深情。

饱含对皇上的信任和精忠报国的热忱,解缙连夜修书,并以“封事”的形式交给皇上。“封事”是朝中大臣遇到重要的事情所用的一种密奏皇帝的形式,就是将写好的奏章,双重加封放在一个黑色的袋子里上呈,以示重要。

朱元璋详细地批阅了这封长达万字的谏书,读得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冷汗淋漓,称得上是惊心动魄。这封鸿篇巨制的万言上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庖西封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