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锡行

2018年11月9日,10时46分,高铁1809南行。很是奇怪,徐州人去自己的省府却是多飞驰在安徽的土地上的。11时许,车过蚌埠,原野广阔,少见山石,不知为何处。12时整,过江,入南京。下高铁转地铁至南京南站,公交555至报到的酒店。店名很是高大上,曰维也纳酒店,至前,得见真面目却是让人大失所望的,一座蹲伏在长江大桥引桥旁的低矮建筑罢了。

报到入住,房间狭小,容身而已。安顿完毕,已是下午两点半多了,欲往总统府参观。出门右折于建宁路乘公交,往中央门附近转地铁。下公交车时,把孟静丢在了车上,一边打电话让在下站下车,一边随车行方向前行接应。正好与往乘地铁方向一致,倒是没费周折把人给找了回来。地铁站附近觅了家小饭店用餐,近前却是看到挑出的幌子上大书着一行字:“徐州羊肉汤”。真是有趣的很啊,一群人跑了好几百公里却又一头钻入了徐州人的饭店里。吃的面吧,张卫把饭分了一半给我,又吃撑了。餐后地铁而行,大行宫站上来,走走就到了老蒋的总统府了,可惜的是晚来了13分钟,售票处4点停售票。几个人在总统府前徘徊了会,扒着人家的门缝往里了几眼,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

手机导航前往夫子庙。由利济巷入长白街一路南来,经郑和公园,过古桃叶渡,至白鹭洲公园而止。

三宝太监为何能在金陵赢得一块纪念之地,不甚了然,上网求索,知,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其起始点正是在这当时作为留都的应天府。其远航的宝船多建造于南京,尔后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设立此郑和公园即为纪念其人其事也。话说,这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举动,实在是了不起的,做为一个总喜欢沉浸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回忆中的民族,是要给他建立个公园纪念下的。细想来,郑和历次下西洋的作为是很与现在美国人在全世界的作为有几分相似的。大家都知道,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哪里出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或者也可以说,哪里有他们的身影哪就得出点什么事来。美国现在在世界的存在感,多是靠他的航母战斗群刷出来的。哪来不合自己的意了,去个航母拉着几十架舰载机,一群的护卫舰船都拉满了巡航导弹,先也不说打你,就只在你家门口晃啊晃的,只是斜着眼的看你,要你真不识相,那一撕破脸,一副流氓嘴脸可就出来了,你不民主,你不不自由,我得揍你!至于什么民生,主权之类的家伙,在他们眼里一个钱也不值!一阵海扁过后,好办的就弄个小傀儡政权给他们摇旗呐喊,难缠的,就留下个乱摊子,转脸走了,不问了。咱那时的郑和,也是这么办的,不过咱自己人,不能这么说,说的是咱们是去贸易的,是友好出使,是去睦邻友邦的,其实,看那动静,比现在的美国人还要威风的。您瞧,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可容纳上千人。这在那个生产力状况下,绝对是个海上巨无霸了,相当于现在的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了。这样的大家伙,动不动就弄几十个,再加上什么马船,粮船 ,坐船,战船,一次出行就三五百的船队,比现在美国人的一个航母舰队规模还要大的多啊!再看他的船队构成,资料所载,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相当于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人员编制更是多达数万之众,以第四次为例,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马欢记为"宝船六十三号"),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再看下他们这趟都干了些什么勾当。郑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赐占城王冠带。到苏门答剌时,苏干剌刚刚弑君篡位,明朝方面认为他是"伪王",他则恼怒明廷不赏赐自己,遂率大军截杀郑和船队。郑和率明军以及当地部队奋战并获胜,追击到喃渤利国,生擒了苏干剌。 (费信称郑和是奉明成祖消灭苏干剌 ,恐误)船队还曾在三宝垄休整一个月,期间郑和、费信常在当地华人回教堂祈祷。郑和命哈芝黄达京掌管占婆华人回教徒。此后,船队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 九月,郑和等人献俘于北京,明廷诛杀苏干剌。这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喊的响的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吧! 同年十一月,榜葛剌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所以说,郑各下西洋,无论是从规模,人员构成及其作为来看,这怎么看也不能说是个友好出使的商贸团,也不是近百年后葡,西,英等囯弄得那种一条船,两条船的探险队,只能是个远征军啊!他们高高在上,以天朝大国自居,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大量的赏赐物品,二是强悍的作战部队:听话的,认我天朝为老大的,赏!不服气的,揍!这实在是比现在的美国还要流氓的。当然他们偶尔也是做点小生意的,不过是给皇帝老儿弄点新鲜玩意回来罢了,大规模的利于民生的经贸往来,是真的没有的。他的出巡,还过是拓展了明朝的进贡体系而已,无端地让些个短视的帝王觉得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而过起了闭关锁国的日子,以至于到后来人家的坚船利炮打到了家门口,就只好一块块的从身上割肉赔款去了。不过话说回来,怎么着他也是曾经让咱们威风过的,给他弄个公园纪念下,我没意见。

对桃叶渡多瞧了两眼,这是因为来前几日读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有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觉得地名有些眼熟,就留连了会。晚年的辛,不容于苟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落魄江南载酒行,与南京是多有交集的,以前只知道其大作《水龙吟》为登临建康赏心亭一抒愤懑之作,让我看到了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样子。如今看来,这桃叶渡要真是彼桃叶渡,那么咱们的老壮士除去执吴钩,登高而啸,壮怀激烈的同时,也是很做了些浅吟低唱, 风花雪月之事的。景区介绍此地却是附会的晋时大书法家王献之的一段爱情故事,桃叶是王的爱妾,此渡口见证了两人的爱情故事,故名。此景区坐落在文正桥旁,乃秦淮河上的一个小小渡口,傍岸修葺了小巧的桥,亭,渡,倒也是古色古香的,又偏安于夫子庙景区的一隅,远离了如织的游人的喧嚣,倒也算是一处清幽的所在,深合吾意。

过文正桥不远,长白路也就走到了末路,尽头处是白鹭洲公园,不屈不挠地找到了它,却是因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金陵号为六朝古都,指的是唐以前的吴,东晋及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至唐时,其繁华泯灭不久,唐人是能记得其盛极而衰的情景的,李白,刘禹锡诗句中多有感叹。但南京作为大一统的明王朝的开国之都,且其现在的城建形制,古迹遗存也多是明时的,在好吹牛的今人来说却没将其吹做“七朝古都”,不知是什么原因。不过今日吃闭门羹已成习惯,公园整修,大门紧闭,又是不能入内的。

折回来,从桃叶渡处入夫子庙景区,沿秦淮河边步道前行。漫步河道边时,天已薄暮,河两岸的景观灯都亮了,是些仿古的样式,发着暗红的光。夹峙在两岸的也是些个仿古的低矮建筑,青砖小瓦马头墙,照壁皆涂白色。暗淡的红光照在粉白的墙壁上,愈发使得黑白映衬,古色古香。再加上河中穿梭的画舫,让人恍如穿越到六朝,明清时的繁华中去了。只可惜,画舫的动力由荡桨摇橹改为机器,“突突”地低吼着疾行而去,再也找不到朱先生那时荡桨摇橹的悠闲韵致了。据言,古之秦淮河阔及现在的秦淮河三四倍,因河上多风浪而少桥梁,故多渡口,行人往还多以船渡之,这才有了王献之与其爱妾桃叶的爱情故事。现代人实在是凶残得很啊,挤压得河道就只有这样窄窄的一线了,似乎纵跃可渡了。大概是在文源桥处,偏离河边步道汇入了贡院街的人流中去了。汇入人流一下子也就从古代又穿越回来了,再怎么多高大的古色古香的牌坊也难以让人进入到那种意境中去了。

贡院数年前是进去瞧过几眼的。

那时还在街上不知哪家店里弄了碗鸭血粉丝汤饱腹,吃过之后也很是发了些感慨,还酸文假醋地胡诌了篇《金陵鸭血粉丝汤》。其文如下:

夫子庙诚为普通百姓聚游之佳处也,每至于晚,土人远客咸集于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景象.其可游者有四,一可逛街购物,二可品食美味,三可泛舟秦淮,四可观览贡院.

夫子庙为小商品集散地,颇类我之宣武也,物丰价廉.然素无购物之好,囊中也颇羞涩,弃而不顾.沿街多有店铺以售各色地方小吃,品种繁多,色味诱人.入于一肆,曰金陵鸭血粉丝汤.鸭血细腻,粉丝柔滑,汤味酸爽,聚于一碗,诚美味也.复撒以香菜,又增秀色,可加以鸭心,鸭肝,鸭肠,再快朵颐.食毕,觉余味无穷,颇不尽意.腹满肚圆不可复食,乃泛舟秦淮以消食遣兴.虽夜暗不见水之污浊,仍闻气味之腥腐异常,殊为难忍也.见两岸于暗夜中显出诸多灯火霓虹,远近或闻歌声人语,其繁华喧嚣,无以言表.想唐人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今其"烟笼月罩"之美境不复现矣,然,不知恨之商女却不曾少也.弃舟上岸,信步漫游,不辩东西,突现一门,匾额云:江南贡院.始于隋唐时而延迁至明清的科举取士制度,为历代牧民者网罗人才之方,亦为各色读书人等进身之阶也.故唐太宗见诸士人列队而入,欣然而喜曰: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也,范进中举喜极而狂曰:我中了!各取所需耳!历代科举制度应各有小异,然大略当同.古代我们的同志们若要出人头地,需过四关,若能穎出,则跃龙门矣!初为院试,州县统考也!考生为童生,(休为"童"所误导,据考,须发皆白之"童"生不可计数也),中,为秀才矣!秀才,出可为小吏幕僚,居可作私塾先生,可免征赋税,礼遇于地方官吏.再为乡试,全省统一考试也,三年一考,参加者为秀才也,中,为举人也.举人,出可为府县官吏,亦可升迁为大员,居可为地方豪绅,能与官府分庭抗礼.故,范进中举而狂,盖因生活将有质变也.府县官吏争为贺者,乃因其人为今后可能之同僚或上级也.三为会试,全国统一考试也,亦为三年一考也,于乡试次年开考.中,为贡生.贡生者,上贡给天子供其选择之人也.每科约取三二百人.四为殿试,君王面考也.应对得当,取为进士.分三甲,一甲为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曰进士.二甲十数人,曰同进士出身.三甲数十人.曰赐同进士出身.同称进士.取一甲二甲优异者为庶吉士,可入翰林院也.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为会元,殿试为状元,皆为头名者,称"连中三元",殊为难得.贡院即为会试之所也.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明迁都于京,宁为陪都,此院仍总揽江南之会试,故称之为"江南贡院".时日久矣,无以记其形制结构,唯于其中以蜡人拟作之考生百态,印象颇为深刻:一行数室,狭小仅可容身,前置一案,可陈笔砚.诸考生有洋洋而喜状,当为得佳作者;有凝神奋笔状,当为灵感忽至者;有  眉深思状,当为思绪困顿者;有睨视小抄状,当为奸滑无学者;有酣然而睡状,当为富贵浪荡者.(我估计头天晚上秦淮河畔喝花酒去矣.)姿态不一而足,皆能形神兼备,为我侪之写影也。院中当复有他物,今失之矣,他日当故地重游。

不喜都市之喧嚣繁华,不厌凡尘之美味佳肴,归后数年,于其景物日渐淡薄,独于其鸭血粉丝汤念念不忘,似觉口有余香。食于我处之连锁店,皆觉味不如彼。思之念之,乃亲为馔之。

至于超市,购鸭腿两条,鸭血一块,粉丝一束,蒜苗几根,香菜一撮。所费者当仅为十余元耳。归家,鸭腿剁块,块当大,备久煮。以开水泖煮一遍,复以温水淘洗一遍,可去其腥秽油污。锅洗净,多加水,(盖因欲食其汤也)放入鸭腿,加入辣姜一块,(平刀扁之,不需粉碎)大葱一根,(整棵放入即可)大料些许,猛火烧开,文火慢炖。约需半小时之久,此时可复备他料矣。洗净,鸭血薄薄切片,蒜苗细细切丝,香菜乱刀剁末。蒜苗香菜储于碗中。汤白肉熟,于滚开之际,漂去浮沫,大料,大葱等物。(不喜油腻亦可漂去浮油)倾入鸭血,粉丝,滚开后略煮片刻,放入盐,鸡精适量,多放香醋。盛入碗中,撒以香菜蒜苗,可食之矣。

爱其味美,更爱其价廉也。虽费时功,不縻银两,深得我意。(咱缺的是银两,多的是时间啊)因陋就简为此佳肴,家有肥妻胖女一双,此物之功不可没也。每见妻女食之甚酣,心中怡然自乐。然家贫,无以足之,又复愧然。妻女尽其肉,吾复啮其骨,竭其汤,状若老狗,然亦养得健硕肥壮。

科举博物馆比前些年是不是又有了扩建,听售票的小伙子说,看完一圈要不少时间的,忖度我们的时间,有点不够用就没进去。那来到了这个地方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于是未能免俗,也就于泮池处购了船票,在这条混水沟里兜了一圈。

这个泮池是个连通秦淮河的大大的半月形的池塘。泮池,说是文庙中的标配建筑,也叫璧沼,从唐开科举取士起就有,骆宾王在《帝京篇》中曾写道“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即言此。但不知这种设置有什么讲究。据说这个泮池又是全国第一大的呢。游船码头对面岸上建有一面长长的影壁,说是明代的建筑,上面是二龙戏珠的图案,说也是世界第一大!船叫画舫,说是东晋时,北方士大夫南迁后,将北方人乘坐的车、轿的上盖覆于船上,就成了这画舫了。以前是桨橹前行的,而今却是靠着安装在船尾处的发动机“突突”地在河道里奔跑了。画舫前行在窄窄的又混浊的河水中如行在巷弄之中,视线本就不好,又只能从画舫上的门窗处往外张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也就只能一路听那船上播放的沿途关联景物人事的介绍了,有点印象的是介绍的船所行经的几座在历史上诗文中出现过的几座桥和秦淮八艳的故事。

画舫从泮池出发先是东去复习了遍我们刚才走过来的河道,可能是越过文正桥到达了东水关处折返的吧,归到泮池再西南行,折返处大概快到中华门附近了吧。又回到泮池,也就完成了一个封闭的航程,十里秦淮就走完了,60元的船票也就用完了。行经的不同样式形制的桥有文正桥,平江桥,文源桥,文德桥,来燕桥,朱雀桥,武定桥等,据说是各有来历,反复毁建于历代而承袭至今的。

朱雀桥就是那个刘禹锡诗中说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桥,至于居住王谢的乌衣巷说也就离这不远。除了桥,一路上听到的就是那秦淮八艳的故事了。说的是明清之际,云集在这秦淮河畔红灯区的八位奇女子。以前也是零星听过点的,其人或侠肝义胆,或忠贞爱国,或才情卓绝,多交好于当时的士人义士,惺惺相惜,互彰其名。其实八艳前的秦淮河就已名声大噪于中国文学史了,唐以来的文人就多有吟咏。因着这河两畔一为多情女子存身的教坊所在,一为文人士子聚集的书院考场,才子,佳人,是不能往一块凑乎的,一凑乎,就要弄出许多佳话的。先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那个刘禹锡说“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尔后那个落魄江南载酒行,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到了宋时,王安石又说“六南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总之人们在说起此地时大都是要有些讽谏之意的。这却是要怪那个六朝最后一朝的最后的那个君主陈叔宝的,不好好地治国理政,却去当什么音乐家,谱了个什么《玉树后庭花》的曲子送给自己的情人传唱,把个国家也唱得灭亡了,把自己也弄成了个亡国之君的典型。

离船上岸,码头处见了许多不知什么材质建成的人物浮雕像,应该都是与此处有过交集的吧,也记不住都有哪些人物了。又在街上走了会,进出了几个店铺大家也就都趣味索然了,肚子也饿了,就去找吃的。当然还得选择那鸭血粉丝汤。汤里的鸭血却是切成的小豆腐块样的方块,没能找到当初那种切成薄片,筷子挑起来就能对折而不断开的感觉。又要了几笼包子,几个孩子要么食量小,要么不对味,又大多捣鼓到我的肚里去了。饭后又踱进了一家商场,陪几个孩子这瞧瞧,那试试,几乎要崩溃。终于意犹未尽地离了商场返程了,在路边等公交,却是久等不至,于是六人分两组打车,先拦着一辆车,几个伶俐的孩子都上了车走了,独将我和孟静留了下来,再想拦车,却是怎么也没车了。两个人都不太会弄手机约车,就又往回返去找公交车,好不容易上了车,却又翻找了半天才凑够车资。车停盐仓桥,又沿着大桥南路高架下的道路往回走,路上看到上高架的辅路入口被封闭了,一个臂带红箍的人在那值守着,近前探问能否上去,傲然作答:“大桥整修,禁行,12月方能通行。”在我大中国,凡臂缠红箍者,多少都是沾些公务边的人,都有些骄傲的,不敢多言,讷讷而退。看来从此上行往返长江大桥作明日晨练路线的打算可以休矣。

归至宾馆房间,拼宿一室的是位从湖南长沙前来与会的一个小伙子,交谈了几句,感觉小伙子和顺谦诚,是个不错的孩子。沉沉睡去。

10日,晨4时30分许,起身前去跑步,目的地是头天就在网上索知的阅江楼景区。离所居之地不过一公里左右。出了门从长江大桥的引桥下穿过,见到了一个晨跑的小伙子,攀谈了几句,原来是苏北老乡呢,是从盱眙来此打工的,在不远处的四平街上做夜宵生意,这是散了夜市出来跑步的。问他去往阅江楼怎么走,他说,他就是往那里去跑步的。于是同往,原来前边几十米处就是阅江楼景区的范围了,离我所居也就二三百米距离,网上查知处是景区入口处的距离。

阅江楼景区是围绕矗立在狮子山上的阅江楼开发的一个景区,那楼据说是朱某人曾登临观览长江的,地因人贵,就出了名了。山包下有段明南京城的残墙,照例是条石为基,青砖砌墙的。城墙下是条步道,两旁多植乔木花草,偶有台榭之属,是个晨练游玩的不错的地方。再往外是护城河,河至此处拓宽而名为卢龙湖了。河上有几座桥通达再外边的大道。和小伙子一块儿跑了会,就顺便问他从这里到江边应该怎么走,就指给我一座桥说,从此过去,经惠民路转建宁路前行可以到达江边。伴行小伙沿阅江楼景区的环形步道往前跑,又指点给我几处景观,一是景区西南角的静海寺,一个是山脚下的天妃宫,还有一个是我们从下穿过的仪凤门。

静海寺为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皇帝下令建造。1842年,英国侵略军与清朝政府在长江岸边的这座静海寺里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就在这座寺庙里,议约了《南京条约》,决定割让香港岛。

天妃宫,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史称龙江天妃宫。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归航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南京天妃宫加深了海峡两岸文化上的历史认同感,成为南京对台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仪凤门,又称兴中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位于卢龙山(今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是旧时南京城北通往长江要道,处于钟阜门与挹江门之间,军事位置十分重要。

仪凤门架两山凹之间,可谓取尽地利之益,仪凤喻有凤来仪之意,与钟阜门相对而建,据考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之形胜,故建有钟阜门(向东)、仪凤门(向西)两座城门。

南京前后往来十余次,皆匆匆过客,对其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感受是不深的。此番来前,狠做了些功课,以期借此行来探幽发微,对他多些了解。

此地周时已置城邑,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从公元3世纪至6世纪曾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建都于此,名为建业,建康,前后达三百余年。元末之际的公元1366年朱元璋开始就旧城扩建,并建造宫殿。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皇帝位,此地成为明朝都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终于完成了南京作为明帝国首都的格局,全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名应天。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而今游历南京所见遗存多为明时所有。

古代的城建制度大都遵循宫,城,郭三道防线的设置。以国都为例,一般城之中心为宫,乃是皇帝一家人的生活区,其外是城,是皇帝与官员处理政务之所,再外为郭,为市民所居,商业贸易之处。宫内有池榭亭台,城内有殿堂楼阁,郭内则有里弄坊巷之类。但作为明都城的应天府却是共有四道城墙的,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宫城,俗称"紫禁城",为都城核心,偏于南京京城的东隅,有御河环绕。即今明故宫一带。

皇城是护卫宫城的最近的一道城垣。城垣上开筑城门有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

皇城和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合称为皇宫。皇宫依照《礼记》五门三殿的旧制,由外向内依次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五门之后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皇城南面的正门叫"洪武门",在今光华门内稍北处,然后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广御道,称为"千步廊"。御道的东面,分布着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和工部等中央高级行政机构(只有刑部在太平门外)。御道的西面则是最高的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的所在地。

皇城外修筑了称为京城的城墙即今所谓明南京城,其为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矩形,南北20里,东西11里多,周长67里,面积55平方千米。此城有13门,南3门,正门为正阳门;西5门;东1门;北4门。分别是:城东设朝阳门(今中山门);城南设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城西设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城北设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

京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区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砖实砌。城墙平均高度12米左右,33.68公里长的城墙,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重要的城门设有瓮城,其中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是水陆交通要道,每门都设有三道瓮城以加强防卫。当初城墙上建有垛口13616个,藏兵洞200座,建有军士宿卫用的窝铺房二百座,雉堞一万三千余个。现城墙尚存21.35公里,窝铺无存,雉堞有少数残留。

此京城呈不规则布局,城墙依山带水,尽占地利,十分坚固。北起狮子山,南到聚宝山,西包清凉山(石头城),东尽钟山之麓,"皆据岗城之脊",犹如蟠龙。城墙的走向也沿旧城轮廓和山水地形屈曲缭绕,皇宫偏于一边,使全城无明显中轴线,一反唐、宋、元以来都城格局追求方整、对称、规则的传统,创造出山、水、城相融合的美丽城市景观。

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5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保卫明皇宫的第四道防御线,即:外郭。
    这座外郭城主要是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陵筑成,只在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砌一部分城墙并开设城门16座,所以俗称"土城头"。它的周长号称180里,实际上只有120华里(60公里)左右,各段砖筑的部分加起来约40华里(20公里)左右。

外郭呈菱形,最北城门为观音门、最东为麒麟门、最南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南北两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从东郊的麒麟门起,向北经过仙鹤门、姚坊门(今尧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直到江边的外金川门;从麒麟门往南,经过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和栅栏门,也止于江边,其中外金川门和栅栏门是晚明所开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南京有"外城门十八"。这座外城虽早已被毁,但人们仍然使用这些城门的名称来作为当地的地名。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如今所过这仪凤门即为京城十三门之一,此地为京城之西北突出的一角。朱修筑京城墙时,大概是为固江防之需吧,特地拐了个小弯将这狮子山包进了城内,形成了这个小的犄角。这样做一来是不将这个制高点留在城外给敌人,另外登高临江,也是能把控好水路上来犯之敌的情况的。估计老朱来此阅江,大概不只是来观景的,多数是来此琢磨怎样永固自己的万年江山的吧。

绕行狮子山一圈半,来到小伙子指给我的去往江边的岔道处,岔出伴惠民路前行了会,于建宁路右折来到了江边中山码头附近了。这建宁路即为从仪凤门下通过的大路,看来,刚才不绕行狮子山,于仪凤门处折返是最便捷的通达江边的路径。

天已微明,上了江堤,就又看见了那条大水了。江面十分宽阔,水流甚缓,悄无声息,江上航船也颇从容。近岸的水中两只可爱的江豚造型下有一牌匾:江豚观赏地,想是有江豚出没于此的。右折沿滨江步道北行。大长江一路曲折东来,至鄱阳湖处往东北而行,到这南京复折而继续东行入海。所处之处正是长江由东北向而往东去的转折处,此时江流方向还是南北行的,所以我所循江岸当是东岸吧。心想沿江边步道前行,应该是能到达长江大桥下的吧,想去近前感受它的雄大,就又发力奔跑起来。跑步前行间,见江边步道旁也有些景观设置,不暇细观。不料步道竟是渐渐消亡不见了,又沿着护岸石坡走了会,终究是没寻见路踪的,而前边又有障碍物堵住了去路,似是围护了一个小小的驳载码头,只得悻悻然而止。见江边近岸水中有一巨大的水泥圆柱,应是锚船所用的吧,一截粗大的缆绳从岸坡上垂下连接着那锚柱。于是牵着那缆绳小心的下到了江边,算是触摸到了江水。今年的运气应该是不错的,上半年于壶口处摸到了河水,而今又碰以了江水,无憾了。

沿江堤上的道路折返到江豚观赏处又复下到江边步道南行。先是钻入了一个旧码头改做的博物馆样的所在,见识了不少的码头装卸驳载的机械。从中曲折行进出得门来,又见一股摩托车、电力车流钻进一个大门去了,近前才知道这是个正在运营的轮渡码头。立在旁边看了会,见有人是用手机付费的,于是也就近前扫码进入了。顺坡而下就来到了泊在岸边的渡轮前了。轮渡有两层,下层是个敞厅,摩托车,电车进入分列了几排,人在车上多不下来,就叉开了腿这么骑坐着。两头各有阶梯通往上层。上去了,看到上边是排着座位供人休憩的。却是上座了了数人。拣取了一个船头近窗的地方坐下了,那船也就发动了。这轮渡是要横切过江去往对岸的码头的。船身硕大,不得直行,正反画了两个弧形才泊到了对岸。江面宽1公里多些,船却是走了两公里多的路了。船泊了岸,舱门打开,车流就“突突”地奔了出去,上岸远行了。我下了船,茫然四顾,却不知要去哪了,想想我过江来也就是图个新鲜,实在是没的去处的。犹豫了会,折头又返回了船舱去,还是跟着再回去吧,出了码头,再进来可又得买票了。好在这船开的是“流水席”,那边人下完了,这边就又打开进口放进了这岸待渡之人,只片刻功夫,敞厅里就又挤满了车、人,船就又画着弧形往回去了。太阳升起老高了,站着往窗外看去,船过江心,能看到南边江水来的方向有一座岛的尖角,上面绿树掩映,这应该就是江心洲吧!出了码头,沿正对着码头的中山路跑了会,左转进入惠民高架路下的郑和中路又回到了阅江楼处岔出的小桥上,又回到了环阅江楼景区的步道上,仍如前般逆时针行进,拐进了静海寺跟前看了看,也没看到什么稀奇的景致。入建宁路,返归住处。

早餐毕,就在宾馆内的会议室内听了场报告。中午,一群人悠哉悠哉地环着宾馆周围的道路划拉了一圈,中途找了小饭店弄了点午饭。下午又听了场报告。

下午学习结束后,同行几人与湖南长沙来的几位老师一块儿打伙往新街口处逛荡。沿昨晚盐仓桥下车归来的路线逆行去坐公交车。上了车,正值晚高峰时刻,车走走停停的几十站路,到了那新街口附近下了车,时间可就不老早了。到处是璀璨的霓虹,到处是时尚的人流,似乎整个南京城的人都到这来了吧!我们混进去,也就成了其中的一个水滴了,随着人潮流动。有两个孩子以前是在这求学生活过的,知道哪有好吃的去处,就领了前往。地下通道中钻来钻去,大厦里上上下下,寻至跟跟前,那生意却是火爆的让人受不了,取号时被告知,前边尚有50多桌在候着呢!食以果腹,让我为吃去候这么长时候,我可不愿意。大家商量着再寻他处,就又开始在迷宫样的地下通道中穿行了。这些个通道编织了一张四通八达的网,立交着过街路口,连接着地铁进出口,串联着地面上高耸入云的大厦,在里边转上半天却是不见天日的。宽敞的厅堂处就摆开了场子售卖吃食和其他商品,人是摩肩接踵,商品是琳琅满目,吃食是色味诱人。兜了好几个圈子,最后在一家售卖干锅的店里落了座。好像是一个大干锅里叠加了各类的美食吧,(类似于南方某地做的盆菜宴吧,把各样的美食做了一层层的铺陈在盆里,一桌席,就那一盆菜。)也没吃出多少的稀罕。

吃了,那其后当然又得是那个逛了,这才不枉了“逛吃”之名。实实的是陪不清各位的,有了昨天的经验,也记不得进的是哪个商场了,入了门,就瞅好了一处一溜排开的按摩椅,寻了个空位躺下,声言走时别忘记捎带着,就任由她们去了。小睡一觉醒来,也没见人归来,打电话催促,来到近前却又被附近的商品牵了去,又是流连了半天,归时,近11时了。打车回归,洗睡已是12时了。

11日晨4时半起晨跑,出发时5时不到。昨日在渡船上看那江心洲时就想要能到那岛上跑一圈,回去就能给跑友们吹嘘一下了。昨晚临睡前搜索跑步路线,看到地图上标示,是有航线通往那岛上的。就想故伎重施,先沿江边跑过去,再坐轮渡过去,跑完再轮渡回来。有了昨天跑步对地形的了解,今天出马就沿建宁路奔江边而去,果然近的很,到了那江边,才跑出两公里来。这次直接左折沿江边路前进,过中山码头处再继续南行。路右是高高的江堤,看不到江水,路左的区域觉得像是个军事管制区。又奔跑了大约两公里,一条入江的河挡住了去路,这就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的入江口了。有座窄窄的桥横过河去,应该是为江边锻炼观景而设的步道,好像是塑胶的路面。过了河有处宽阔的地方,立着些风帆样的造型物。这里是渡江胜利纪念标志叫做千帆竞渡的。黑暗中没法观赏,继续前进,又两公里,来到了昨天查找的渡口处了,却是大门紧闭的。正迟疑间,过来了个早起晨练的人,向他打听,渡口的情况,回答说是停航很长时间了。看来这电子地图需更新了,太坑人了。又问他有无其他路径可到江心洲上去,说是继续往前去有夹江大桥通往那儿,要做公交车步行能否过去,也不知道。我看地图上的里程,要从那上岛去,先不说能不能,就时间上来说也是有点紧张的。于是临时更改目的地,改往石头城遗址公园去访这南京城的前世去了。跟着导航往前去,钻过了一条地下通道,再往前,左折沿草场门大街东去。过了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右折前进不远就进入了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

既是来寻访石头城,入得园来就直奔中心而去,右折,沿小路贴城墙而行。天已微明,近前可辨识景物了,看到这段城墙因石头山崖壁而建,就是以城砖将崖壁参差处补齐找平,或以山崖为基往上砌筑。这样的建筑因地制宜,既节省建材,又因险而守,固若金汤。山名石头山,城墙里又有石头,故名此城为石头城。又因此园内城墙中段一块凸出的椭圆形红色水成岩,长年风化,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又名"鬼脸城"。此城的肇始年代颇为久远,据考,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国后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当时的城墙,应是环石头山而建,说是有3000多米长。如此算来,这南京城的城建历史是有2000多年了。三国之际,诸葛亮联吴抗魏时往吴都游说孙权,曾到此地考察,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应该是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船的一系列神操作折服了孙权吧,还真听他的话了。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由京口(镇江)迁来此地并改秣陵为建业,开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头了。现在大家提到南京地势都知道是“龙蟠虎踞”之势即因于此,到现在这山下道路还名为虎踞路,那钟山下也有条龙蟠路的。为卫护都城,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至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隋文帝灭陈、平毁建康城后,在石头城置蒋州,唐初年在石头城设扬州大都督府,石头城在隋朝和初唐时仍是南京地区的行政中心。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了。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兴建城墙,此处石头城便成了都城第三道防线京城墙的一部分。南京亦因此而别名曰石头城。

古来,石头城能作为一座军事要垒,是因着它的地利的,那时的长江就是由这石头山下流过的, 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而南边则是秦淮河入江的河口。临水而立的石头城以虎踞之势既可阻断长江交通,也能阻挡来犯之敌逆秦淮河而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说道:“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想来是那孙皓站在这石头城上,看到自己精心设置的江防线被突破,只好挂起白旗来了。不过后来,长江因泥沙淤积而逐渐西迁,这石头城的险要之势就没原来那么厉害了。早上我从江边跑到这里的里程是3公里左右,那也就是说这长江千余年来已是西移了两三公里了。到唐时刘禹锡来到这里作那金陵怀古五题的《石头城》时已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里已是一座荒废的空城了。

循着城墙下道路蜿蜒前行,遇到了位跑友。一身的短打扮,看来是真跑者。打了个招呼,边随着跑边询问能否越过城墙登山。巧了,他也是往山上去跑的。让我随着他就行了。往前跑了会稍微转了点弯,看到了城门样的建筑,招呼我从下通过就进了城了。有路曲折着往山上去,初始时应该和城墙并行的吧。边跑边聊着,听说我是从徐州来,就说认识一位徐州水利部门的朋友,也是经常跑步的,前几天才到南京碰过头。我说,是不是叫王子明,他说是的。我说,我们也是跑友,都住大龙湖畔,经常一块儿环大龙湖跑的。世界是真小啊!道路并未登顶就有下行之势。我想登顶看看,就和那跑友分了手。沿小路上了山顶,山顶林木茂盛什么也看不到了。有些个设施,像是进行户外拓展训练的个基地样的所在。循路下山,拟绕行山一周回到来时入口,前行至国防园中,道路整修过不去了。回来,来到了虎踞路上了。与这虎踞路对面就是清凉山了。那山十余年前来京做学位论文答辩时入住河海大学时曾经到过,想来这里离师大和河海大学不远。

沿内环西线北上,中途拐进了古林公园兜了圈。直直的一条路上北,中间咕咚数据丢失了两三公里,在公园里的山上兜的圈子完全没显示,来到宾馆处里程只显示了15公里左右,没觉得跑过瘾,就继续前行于四平路处左折至卢龙湖处又于昨天岔出的路口重入了阅江楼景区的步道。此番先逆行至静海寺又折回顺行。转至山东城墙断残处看了看,又绕着朱某的雕塑转了圈,也没得什么收获,就转回宾馆去了。

今日休会,早上约齐了几位同事在宾馆餐厅饱食了一顿就去往栖霞山游玩,说是那里的红叶很是有名的。一路公交无话,下车后又步行一公里有余才到了景区门口。

一入景区大门就到了栖霞寺,寺院坐落于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要没有我们这群熙熙攘攘的游人,可是个非常清幽的所在。这可是座相当古老相当有来历的寺院,说是什么时候中国四大名刹之一的,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因梁朝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寺院的渊源长久与功德咱也只是见于史载而已,实在是没什么深刻感受的。各殿堂走了圈,佛祖,菩萨,罗汉们都打了个照面,虽是并不都相识,也算是心到神知了。于寺院最后的院落处参拜了鉴真大师雕像。这寺院与这位东渡宏法的大师是有些渊源的,说是其人数次东渡不成,归来时都曾在此盘恒过的。因此日本的佛教信徒就送来了这个雕像供奉于此。

右出寺院,可见一塔,这就是前边说的,隋文帝所敕建的舍利塔了,塔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平面处多雕有佛教人物,佛经故事。看了会,也多是不识其人,不知出处的。塔身多处残损,再加风雨的剥蚀,很是斑驳陆离的样子。不过能有这个样子也是很了不得的事了,想想它可在这没日没夜地站了一千多年了呢。

塔后有个小山包,一面是壁立的陡崖,那上边就又大洞小孔的给凿得筛子样了。或大或小的孔洞正对门的石壁上都是供奉的佛祖像,也不知是塑还是雕的,两边多有侍立的弟子,菩萨,罗汉类的人物。多残缺,或缺其首,或断其臂,或损其足,而或仅存孔洞。最大者为三圣殿,高可十余米,进深如殿堂,供无量寿佛,佛像坐身高十点八米,连座高十三点三米,观音、势至菩萨左右立侍,高十一米,组成西方三圣。孔洞小者,仅可容拳而已。这里统名为千佛岩,佛龛多开凿于南朝齐梁之际,计凿有佛像500余尊,有"江南云岗"之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

过了这段路,山路上扬,人文的气息渐渐褪去,就只留下两旁的自然的美景了。山坡处大都多土少石,值此长江之滨,且不说地处江南多雨之地,只这长江早晚的水气弥漫,也就够滋养草木们了,因而到处枝繁叶茂,上蔽天日,下遮土石,举目皆为苍翠。这里说是个看红叶的去处,但时令不值,枫叶还都多青绿着呢,路边偶有一树一枝的红叶,游人们就都稀罕的不得了,趋之若鹜了。围挤过去看,啧啧地称赞,这样那样地照着像。而或就有那素质不高的家伙,管不住自己那贱手,就干起了折枝捋叶的勾当。得了手,又不知珍惜,把弄之余弃如敝帚,弄得个残红狼藉。

为几枝红叶所诱,岔出主路,循一坡道、阶石相间小路前行,转折至于高处,草木渐疏,露出光秃秃的几块巨石岩壁来,又有信徒不惧高远,凿龛奉佛了,孔洞较为稀少,佛亦多残损。再往上,走入一亭,应是名为畅观亭的吧。亭下有条凳可休息,停留休息,进食水果饮水。几只野蜂也来凑趣,惊得几个孩子大呼小叫的。继续上行,山路渐隐没,只于山石灌木中有些前人走过的痕迹。几人相帮着攀援前行,望一高处进发,以为将要登顶。上去站住了抬起头,才知道峰顶还远着呢,这个高点只是山肩上的一个突起而已。照了会像,稍下点坡就接上了盘山而上的一条柏油车道。前行不远,为便游人近赏红叶吧,并行于路左,修了条木栈道,穿行于林木间,有些枝叶就掩映到路上来,触手可即了。一行人在上面走走停停的说说笑笑的,大惊小怪于一枝一叶, 一草一木,倒是不寂寞的,不觉间已近山顶。栈道横过道路往别一山谷中去了,遂舍之沿盘山车道上行,绕了几折就上至山顶处了。

山顶处圈了处小院落不知做什么用处的。院落之外有些平敞处有些商贩在售卖些土杂食品。商贩们摆放了几条长凳在路边,几个人坐下休憩饮水。山顶处已无林木能遮挡视线,可观望山下远方景致了。只是天灰蒙蒙的,远处景观是看不真切的,好在大江就在山下,是能够一睹真容的。江在山北,东向而流,江面甚为广阔,要比中山码头观赏江豚处的江面还要宽出很多,估摸要有两公里的样子了。极目两望,看着它慢慢隐入了远方天际的迷蒙中去了。靠近江南岸处为主航道吧,有些船在慢吞吞地蜗行着,还有好多船竟是泊在江心和对岸边不动的,难道是在等着进港驳载的吧,可也没看到到哪有码头样的所在。收回目光再来看脚下的峰谷,就只见得一片苍翠了。栖霞山由三山二涧组成。中峰(即主峰)最高,呈圆锥形,海拔284.7米,称凤翔峰,因古有三茅宫庙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中峰绵延向东,一脉逶迤而下者称东峰,形若卧龙,名龙山。中峰西侧山梁状若伏虎,曰虎山。中峰与东峰间一谷,称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一谷,称桃花涧。虽是称为三山两涧,但峰们并不兀立突起,有山梁绵延相连,谷也并不深邃高峻,再加上茂密的树木掩映柔美了山脊谷涧的线条,看得也就是个满目苍翠,而不辩峰谷了。

休憩观望后仍复沿来路盘旋下行,途中离开车道将上山时未走的那段栈道又走了遍。这面坡上的树木却是要高大些,应该不是枫树类的乔木了吧,中间还有些藤葛缠绕,倒是多了些野趣的。太极亭左近,偶遇潘中老师数人,说是来探望亲友闻名来访红叶的,世界不只很大,有时也很小啊。下至原来照相的那个小山包处,不循旧路,继续随车道右折下行,就走入了一条山谷中去了,这山谷应该是中峰下延之岭脊与右侧的虎山形成的山谷,叫做桃花涧的吧。回想起来,来时应当是从此岭脊与龙山间的沟谷叫做中峰涧的进入的,中间偏离沟谷而攀援的此山脊应该是中峰下延而分割两个山谷的分水岭。我们照相处的这个小山包正是处于两条沟谷上行道路交汇的三岔路口。这山谷也一样林深叶茂算得上幽深了,有许多分支岔道不知其通达远近,也就没敢往探究竟。循车道下行,路边也没见到多少可观之景,下行甚速,可算得是一路攒行了。此番游览,并未跟随导游,只随着道路人流前行,只以耳目与大自然相亲,耳边少了导游的聒噪不休,倒很是舒服的。不过有得必有失 ,无识途老马,许多的景点,这亭那阁,这遗迹那奇观的就或擦肩而过,或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山谷下行中见一汪水塘,水源未见分明,不知是溪流而至,还是泉涌而出,叫什么桃花湖;不远处有一亭子立于路边,一反以前所见或方或圆的造型而呈扇弧形,是叫桃花扇亭。此两处景物说是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有关的,说她追随自己的意中人来此出家并于死后葬于附近。想来此谷名为桃花涧者,亦当缘于此。一小段壁立的沟谷,似乎还通向的是一个洞口吗,那是哪儿?据说乾隆六巡江南有五次都曾驻跸于此山中,也是有行宫墨宝类不少的遗存在此的,不得其路,也未访寻得见,而或见而未识吧!下至栖霞寺出其右,离开景区时已是午后。半天时间,三山登顶其一,两涧走了一条半,只循大道前行,诸多景点皆失之。

分两拨人员打车赴地铁站返程,会齐于地铁口同登2号线。此地铁线,一会入地,一会上天,走起来明暗相间很是有趣。车上议定,兵分两路,路甜,邱童,孟静往总统府去拜会蒋委员长,了前日未竟心愿,我,张卫,赵震雪赴南京博物院探寻家乡这块土地的前世今生。记不得在哪站下了,出了站就在博物院近处了。两位小伙伴嚷着饿了,可所处之地为文教社区吧,并无售卖吃食的饭庄小铺类的所在,只得于一小超市内弄了些面包类的东西卷巴卷巴吃下去,安慰了下肚子。

前行左折,入院内,凭身份证领取参观券方可入馆参观。正对大门的是一大片草皮广场,中无树木建筑,放眼过去一望无遗。广场的尽头,是处仿古的大殿样建筑,这就是博物院的主体建筑了,初建于民国期间。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内陆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它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13万余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抗战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南博的标志性建筑。经建国后多次改扩建,现在的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一院六馆”各有侧重:历史馆常设“江苏古代文明展”,全方位呈现江苏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艺术馆按照艺术品的质地分类展陈馆藏珍品;特展馆重点打造一流水平的精品展览,包括引进的外展和以院藏珍品为主的主题展览;非遗馆通过动态方式展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技艺;民国馆重点展示南京地区民国社会生活风情;数字馆以网络科技和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古代文明体验。

各场馆都是上下贯通,曲折相连的,四周没有窗户,采光全是人工照明,因此从大殿入口处进入后就不辨南北了,只得随着人流往前去依次参观。场馆面积实在是太大,馆藏物品实在是太多了,要想都有涉猎,结结实实在这里盘恒几天怕也不够用的,又只能是走马观花了。大殿底层和二楼的历史馆陈列大厅,有《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我们的昨天——祖国的历史、民族和文化展》、《江苏考古陈列》三个基本陈列。在此可追溯江苏古代文明发展史,从远古35万年前南京直立人的出现、8千年前稻作文化的兴起,到夏商周城池的形成、吴越争霸英雄辈出、泱泱汉邦六朝迭兴、东南都会隋唐华彩,再到宋、元、明、清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江苏古文明发展历程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其例证之物所出地名大多耳熟能详,如邳州市九女墩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石编磬

徐州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

盱眙县大云山遗址出土的西汉铜编钟

邳州山头出土东汉汉画像石墓

大殿前方西侧的艺术陈列馆内设珍宝馆、青铜馆、瓷器馆、书画馆、玉器馆、织绣馆、陶艺馆、漆艺馆、民俗馆、现代艺术馆、名人书画馆等11个专题陈列展馆。这么多的艺术品或古朴,或华贵,或宏大,或精巧,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又叹为观止。其实对于这些艺术品的价值,我们这些外行人实在是难以品鉴的,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据说,这众多的文物中,被专家们评出了十件国宝级文物为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

南京博物院“玉串饰”,新石器时代,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国宝级文物。

“错金银铜壶”:战国,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国宝级文物。

“郢爰”:战国,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国宝级文物。

“金兽”:西汉,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出土,国宝级文物。

“广陵王玺”:东汉,邗江甘泉山东汉墓出土,国宝级文物。

“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邗江甘泉山东汉墓出土,国宝级文物。

“鎏金镶嵌神兽铜砚盒”:东汉,徐州土山东汉墓出土,国宝级文物。

“青瓷神兽尊”:西晋,宜兴西晋周处墓出土,国宝级文物。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南朝,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国宝级文物。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代,江宁孙家山明代洪武朝驸马宋琥和安成公主墓出土,国宝级文物。

虽是没能力去品鉴这些东西艺术考古方面的价值,但对玉器馆里的各样玉器因为是个教书匠的原因,看到不同形制的玉器被名为环,璧,玦,璜,琮,琥等名,觉得很是有趣,就想努力去区分它们。回来后又是查字典,又是翻图片,弄了个大概。

玉器这种东西在中国漫长悠久的文化历史上很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大概是因为它的光泽的诱人,再加上其硬度便于加工,材料在自然界中又能够直接采集到,所以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种吧,一是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二是葬器,《周礼·春官》里也有"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这话虽读不懂,但“敛尸”的意思还是很明了的。贵玉之风汉代尤甚,王侯将相的贵人们,生时佩玉用玉,死后葬玉,哪个大人物死了要没点玉陪着到地下,都是不好意思去给阎王爷打招呼的。他们比较阔气的就躺玉棺,枕玉枕,穿玉衣,经济条件差点的,也要弄点玉片盖盖脸,弄几块碎玉塞住七窍。他们认为玉器是能保住他们的尸身不腐败,从而精神不灭,以致可永享富贵的。但葬玉的使用仅限于王公贵人,泥腿子死了要葬玉,那叫僭越。所以,汉墓凡早期被盗的,就是被他们汉代人盗的,都是只拿走金铜之器,而将玉器散乱丢弃于墓室里的,因为拿出去也没人敢要。贵玉之风,造成对玉的量的需求加大,便需要从西域大量进口,玉门关的设立原来就是为专司此职的吧?

古代的玉器就以这六器为基本形制:

璧,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所谓肉是指边,好是指孔。璧的形状通常呈扁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形或其他形状的钮。它是祭祀天的礼器。璧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即作为一种信物,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说的是古时进行国事访问时,用璧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时,也往往用璧作为瑞信,既表示祝贺吉祥,同时又是一种凭信。

琮,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用于祭地。

圭,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青圭以礼东方。

璋,一种从纵向分成两半的玉器,形状像半个圭,以礼南方。

琥,虎形玉石礼器,白琥以礼西方

璜,本意是指半壁形的玉,与玦一样,也是发明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玉器。它的出现略晚于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流行,一直沿用到汉代以后。考古发现的早期玉璜,一般为窄条形,形制不太规范,后经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半璧形的固定形制。在新石器时代,玉璜一般是佩戴于胸颈部的装饰品,具有象征身份地位的作用。商周时期,璜成为重要的礼器,玄璜以礼北方。

此外还有以上述器形变化而来的诸多种类,如:

玦,指环形有缺口的玉器,常用作表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鸿门宴上范增对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他下决断。玦也可以用来表示盛极必衰,月满则亏。

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

瑗, 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

看前边的这些东西流连的时间太多了,不觉间已是近于闭馆的时间了,馆内工作人员开始催促游人,于是走马也不成了,得飞驰了。

数字馆是以现代声光电技术去呈现历史故事,古迹遗存等内容的,可互动,更生动,可入情入境,可给人更深刻印象的。民国馆大概是经过了排弄堂样的街道吧,各样店铺都浓缩了列在两边,还有个老火车站,站火车旁照了相。非遗馆就看到了个不小的老戏台子吧,上边已是曲终人散了。

出门来,地铁回到了市中心,不知哪站下的,去狮子桥步行街会齐另一班人马时早已是夜色阑珊了。由邱童导引进入了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是叫什么南京大排档的吗?里边的装修大概是照着老南京的味去的吧,服务人员男的还是瓜皮小帽,马褂长袍的样,女的却打扮的如阿庆嫂样,不知那服饰是什么时候的风格。大大的厅堂里排列了几十张大小的方桌,悬下的仿古灯饰上罗列着店铺的特色菜肴名称。两边也是有些敞开式的包厢雅座的,还在正对厅堂的一边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戏台,供艺人们表演以娱宾客。戏台布局是咱们的传统舞台样,大概是只能供我们传统的鼓书,评弹艺人或一面旗演百万兵的传统戏剧演出吧,要让那些载歌载舞,上蹿下跳的现代泒们来,肯定是耍不开的。由服务员导引着大堂里落了座,几个孩子吵嚷着点了几个什么特色菜,吃过了,也忘记了。吃饭间,那舞台上也还真有了点动静,男女艺人各一,持弦子,琵琶类的乐器吧,端坐于台中,咿咿呀呀的唱了会,一句也听不懂,也不知演绎的是什么故事。出门逛街,只张卫在一家铺子里收获了两只南京的特产盐水鸭,其他人就看了个热闹。公交归去。因会务组安排,转移宿处至路对面的大桥宾馆,住宿条件好了很多,房间宽大了些,卫浴条件也提档升级了。

12日,早上跑休。上午随会议组过江参观学校。大巴过夹江大桥上了江心洲,复又钻入地下,经过江隧道过了江西去了。虽是未做停留,也算是上了岛的了,稍安慰了下昨天早上的失望。过那长长的江底隧道时,无端地就想,要是车行至这隧道中间,突然这上边的江水就漏下来了,不知道人们能不能跑得出去?入得一个学校,一上午就在听课,参观校园和听讲座中过去了。中午由学校代为订购了盒饭,饱食后登车启驾,南行往无锡。

车行京沪高速,出城后道路远远地伴行了会钟山,能远望山的全貌。前行会,道路两旁又见有几座山包。过了这几座山包后,再往南,就不太能看到山了,路两旁的水道汪塘却是多了起来,若从地图上看去,可谓多如繁星,密如蛛网吧,这就是江南水乡了吧?考校几千年中国的历史可知,华夏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争斗是不曾停息的。若是农耕文明兴盛起来,往北进击,游牧民族的退守庇护所是北方的大漠戈壁,崇山峻岭,因那儿不适于耕作,农耕文明的统治者就不会在那开疆辟土,顶多是打服了他们后,确立下藩属关系,建立个朝贡体系后就回来了;若是那游牧民族得了势,多数是打到这长江为止的,一般不过江来。这不是说他们不想,而是不能。当游牧民族的铁骑洪流涌到长江时,首先就受阻于宽阔的江面而失去了锐气,如运气好打过了江,想发力再前冲时,江南水乡这些遍布的沟汊汪塘,水田灌木们又会让马们有力无处使,失去了速度的马上民族,其攻击力会大大减弱,他们在人数上相对于农耕地区向来是不占优势的,不能快速反应集中兵力攻击,他们就会陷入农耕文明的人海中去,必败无疑。所以这江南就成了封建的农耕文明统治集团失势时的偏安之所。六朝古都的帝王们,除吴孙权是这的坐地户,东晋,南朝的四个小朝廷,都是在北方混不下去了,干不过那些野蛮人,只能在这建都了,南宋赵构更是悲催,直接是被人从那揍过这边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如此说来这江南之地对我华夏种族的繁衍存续实在是有功劳的啊。想想,得说是北方坚硬广袤的大地生息了那些粗犷豪放的纠纠武夫,南国柔软绮丽的山水成就了众多多愁善感的才子佳人吧?

车行近半天,入得无锡地界,没去投宿住店,直接就奔了鼋头渚那儿去了。

无锡面朝着大太湖,它的辖区内有两个半岛样的尖角插入了太湖中,围圈出了一个大大的湖汊成就了无锡的一个内湖。这鼋头渚风景区是这其中一个半岛上又长出的一个突起,由宝界山、鹿顶山、南犊山及其附近的中犊山和三山岛等组成。"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尔雅.释水第十二.水中》:"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同渚),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鼋头渚为半岛景区最前端的一小片区域,因其最前端有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车子先是在蠡湖边曲折奔驰了会吧,也不知经过了些什么所在,最后停在了景区门口,人下了车通过检票口清点了人数,上车又飞奔了会,再停下,就到了那什么鼋头渚景区门口了,这真可谓叫做直奔中心了。下了车,会务组老师将我们交给了一位地接导游,于是就被导游驱赶着去参观了。先听她吹嘘了此处的了不起,无怪乎景色如何之美,有哪些名人与之关联:似乎是南北朝时就有了寺院在此吧,明时的东林党人有谁来过,清末民初开始大量营建,与蒋某人和荣氏家族都有关系。入得大门不远处是个码头,导游说,过会要来此过渡到湖中的小岛上游玩,让大家记下了在此集合的时间,赶的是最后一班船的时间。往前去又穿过了处门楼牌坊样的所在,那上边写的是什么"太湖佳绝处",说是郭沫若手迹,导游说了这里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牌坊里,立了个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说是乾隆手笔。入得这门里应该就是那个几易其手的私家园林的地界了吧?往前行,在一个池塘中修了条路,两边都是樱花树,说是日本友人送来见证中日友谊的,说那樱花盛开之际,随风而落的花瓣可在池塘的水面上泛起涟漪,很是有些诗意的。又因路行一半处有座拱桥,说是荣氏家的哪个大佬过生日时别人讨好他给他建造的,取名长春,祝他长寿的。故将此情此景名为长春花漪。

桥右的湖面上有艘黑漆漆的木帆船,有七根桅杆,说这是太湖里有名的七桅古帆船,满帆顺风能跑出20公里的时速,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水军的战船改装成的。

随道路右折上了道前出于太湖水中的石梁样的所在,这就是这鼋头渚的鼋头了。上边立有了块石头,一面写的是鼋头渚三字,另一面写的鼋渚春涛四个字,尽头处立着座灯塔样的东西,看着都不怎么起眼,听导游一番神侃,却都是大有来历的,都是什么名人手笔,名人所建的。别管是谁,咱都不认识,就不瞎打听了。灯塔下近水处有些乱石在湖水中隐现着,飞浪溅沫的,下去立那石头上往远处的水面看了会。水面广阔,有些浩渺之态了,不过后来才知道,所见者,不过是这太湖边上的一个湖汊而已,古称梅梁湖的所在,真正的太湖主体,非目力所及,还在远方。正前方不远的湖中有两座绿色的小岛,听导游说那就是我们过会要去的所在,叫做太湖仙岛。照了两张像,那边导游就在催促大家赶紧往回去了,说是最后一班船,赶不上就去不了那小岛了。急匆匆原路返了回去。那景区介绍所列的众多美景,名迹,什么寺,桥,亭,台,石刻一个也没看着,这也就算是到过鼋头渚了吗?

渡船码头里泊着只刚才见过的七桅帆船样的游船,只是要大得多,颜色也不是黑的,而漆了清漆的木头的本色,以为能上那上边见识下呢,结果排队登船时却是只铁家伙的轮渡。铁家伙突突的怒吼着离了码头就全速往那岛上进发了,也只两三公里的路,还没跑过瘾也就到了,只得刹住脚小心地泊进了港去。走过长长的栈桥,就上了岛了。

这太湖仙岛原名三山,距鼋头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积12公顷,远看到的是两个小岛,近前却看到了3个小山包组成。其实第一个实在都不好意思叫做山的,不过是个突出于水面一两米的几个平方的也不知是石头的还是土的高台,与这最高最大的小山包断续地相连着,说这是乌龟的尾巴。这最大的主山高听说也就有50米左右,整体略近圆形的,就是乌龟的壳了,那后边的另一小山,扁长些,就是脑袋了,所以此处又俗称乌龟山。

登临处在两小岛之间,有高筑的廊道拱桥相连。又是熟悉的味道,导游指了游览方向,说是只那个主山上有道路景点可供观赏的,又限定了游玩时间,就立在入口处等着收人了。瞧瞧她给的时间,也就二十分钟左右,看来得一路跑着去完成任务了。有修建的小路盘旋着往上去,就循着急走,好像是山腰处见了个到处挂满红绸的月老祠,山顶上有个平台,不过也被树木遮挡,没法远观。平台稍下处有个高阁样的建筑也锁闭了上不去。下到山脚处,看到了把什么大同心锁吗?还想再往他处瞧望下,那边导游已响起了催促归来的声音,只得归去。排队上了船去,暮色苍茫了。又被那轮渡吼叫着驮着往回走了。因为是最后一班船,游人稀少了,那底层的座位大都空着,在靠近窗子的座位坐了会,又爬到上层的去观望照了会相,下来,踱到那机房旁看了会机器的运行,船也就又泊岸了。两个工作人员立在船舷边等着系缆,竟有大群的大个蚊子飞扑到灯光处飞舞,却是并不叮咬人的。

上岸来时天已完全黑了不来,聚齐了人上车在灯火中往城里行去。回去的车上回顾这匆匆两个小时对这无锡园林的印象,诚如导游吹嘘所言,这无锡园林是有别于那天下闻名的苏州园林的。想想那苏州园林虽是精巧,但皆为人工雕琢而成失却了自然之美,其建造者多为为官而退隐者,发了点小财,又不敢露富,于是在自家院子里瞎捣鼓,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故而苏州园林被这无锡人垢病为“假山假水”;而这无锡园林,其营建都多为大商巨贾,达官显贵之徒,要的就是个张扬外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呼朋引伴,大张旗鼓跑马圈地因自然山水而为亭台,植花木,成就了无锡人引以为骄傲的这些个“真山真水”的园林。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写意的盆景,那这无锡园林则是写真的画卷。

止宿市中心解放东路维也纳酒店南禅市分店。晚上在饭店附近一小巷中的小饭店中吃了顿。晚餐后在东林广场处溜了会腿,到处关门闭户黑灯瞎火的什么也没看到,回来休息。

13日晨4点多,起,晨跑。昨日晚间查找周围,看到有个惠山古镇离宿处不远,来回在20公里内的行程,这是平时晨跑能够完成的距离,就决定去那里,开了手机导航前往,却是在一条小的街道里迷失了信号,被它瞎指挥来回折腾了老会才走上正道上了人民路一路往西去了。跨过京杭大运河时,一艘船正从桥下经过,不知为什么竟然有大团的白色雾气从桥下升腾而起,一如那蒸气火车鸣笛时释出的蒸气,可现在的航船可都是内燃动力的,不是蒸气动力的啊?想不明白,也没停步,继续前进,没多会,就到了古镇的门口了。

大门处似乎是有门禁的,估计白天来是要购票入内的吧,但此时黑灯瞎火的,到处一片寂静,人们还都在梦里呢,从旁开的小门进了去,也没人拦截。黑暗里根本分辨不清东南西北的,就只在那些宽的街,窄的巷里乱走,遇有门楼匾额处就借着手机的微光去努力分辨题字,一圈下来,沿街除了做生意的店铺,竟是发现了十数个这祠,那祠的。旁边也偶有些小的铭牌介绍其来历吧,但那些小字实在是无法辨识的,也就不知其伟大之处了。祠在我的概念里是用来供奉先祖或圣贤之处,那一定是要云集着众多魂魄,神灵的啊,在这没光,无声的世界里,走得我是有些头皮发麻的。乱窜了一通,也没开明白那村镇的布局,恍惚觉得有两条宽些的主街道吧,街巷交汇、拐角宽敞处,也是多有些牌坊样的建筑的,至于何人所建,为谁而建,则不得而知。

在这镇子里也不知瞎转游了多长时间,转悠了哪些地方,慢慢的街道上有些人声了,一些老者,一边清着嗓子, 一边活动着手脚往一个方向行去。依我的经验,应是早起晨练的人,他们晨练的去处一定也应是当地游逛的最好去处。就跟了行去。老人们行至一处栅门处停住了脚步,立在那里等候。只一会儿,就聚有十人左右的样子了,有个老者就不耐烦了,望门里呼喝起来,浓重的乡音,也不知呼喊的是大号,还是诨称,只几句,里边的一个小房间就亮了灯火,一人披衣而出,口里碎念着什么,应当是埋怨早起的人们打扰了他的清梦吧。叨念着开了门,又与喊门的老者笑闹了两句。我也不知这儿是否让我这外人入内,就混在人群里走了进去。果然是个公园,入门,道路就沿着个小湖泊前行的吧。也不知这公园布局,随便走了会,天就微明了,觉得这公园应当是建在个山窝里的。有山,心里就痒痒的,就想去登高望远。向一位老者询问了道路,就往山上走去了。道路是阶坡混行的,有些地方略有整修,铺砌了些石阶或用原石铺筑了路面,有些地方则是人们顺着山势用脚修出来的。不算陡峭,无需攀登,又有现成的路可循,只往上去,想来是错不了的,就发力急走。中间超越了几人,后来追上一个赤着上身的汉子与他同行。这个气温,这份打扮有点夸张点,人却挺和善的,向他询问多远可登顶。告诉我此山叫做惠山,山有九峰,最著名的有三个山峰,即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最高峰为三茅峰。要到三茅峰去,远些,大概要1个小时左右往返吧。而最近的头茅峰,马上就到了。说话间,就登上了一较为平缓处,这便是头茅峰了。有处院墙圈了片空地,人们是可自由进出的,里边有些晨练的人们备了器械在操练。同行赤膊汉也是来此锻炼的,给我指了前行的路,就去和老友们一起操练了。我围着院子转了圈,也没找到哪里能远望的好去处。这峰并不像峰,不兀立于周围之上,又多林木,看不远。院后一条小路又往远,上处行进,那就是汉子指给我的通往二,三茅峰的道路。若往那去,再返市内,怕是要失时了。从初中读陈涉吴广起义的故事时就记住了一句话“失时,当斩。”所以这么多年来,我都是努力让自己不失时,以免被砍了脑壳的。至高点只能望洋兴叹,留待异日了。反身下行,未循来路,但曲折下到山脚处却又到了那个湖边了。时间有些紧的,若循原路从古镇里退返,可能要远些,就向一个也在下山的人打听返回市内的便捷道路。他让我随他前行。走着聊了几句,说了些古镇祠堂多的感受,他就应该是这本地人吧,熟视而无睹了吧,只淡淡地回了句,都是复建的东西来招揽游人的。到了我早间进来的入口处,他指我往前继续行进,再有出口,出去就可接回市里大路了。道谢前行,行不远出了景区,就接近运河大桥处了。发力狂奔,回到宿处附近一看,时间还够买早点,就到酒店对面的街道边的小摊上弄了几份鸡蛋灌饼,烤肠类的东西拿了回去给她们做了早餐。

归后一查资料才知道这古镇的出名处主要就因着这些个祠堂建筑呢,据说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建筑的主体,这些祠堂早的始建于唐,明清之际建筑尤为盛行,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

惠山古镇之扬名天下除那些阴森森的祠堂,还因两点,一个就是此处有那瞎子阿炳因之而创作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另一个是因为惠山泥人的出处也是在此的。

惠山泉相传经唐代陆羽亲品其味,故一名陆子泉,经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也是听说啊,此泉水质甘美,是煮茶品茗的上品,故与历代诸多名人显贵多有交集,引得文人雅士们诗兴大发,多有题咏之作,很是发了些痴癫之言,这也正常,但还听说是有些达官贵人曾经千里驿运此水至京都去煮茶喝,想来那是真的有病了!也不知千百年后,这水是否还安好,要知岁月如织,物是人非,而今人类对自然的污染侵蚀已是达到无孔不入之际,只怕的是泉是那泉,水将不是那水了吧?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此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而为之。因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 惠山泥人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

归后查看运动轨迹发现,所入公园为锡惠公园,处锡山惠山两山之间,故名。湖泊叫映山湖,瞎子阿炳的墓地就在那惠山脚下,是从旁经过而不见的,那二泉也就在古镇附近的,还有众多的古迹遗存也都错失了。看来此行也只能算是个晨练了,晨练兼游览的设想是不容易实现的。

餐后车行,往天一实验学校参观学习。学校处一实验新区内,为新建校。观览了校园文化,场馆设施,于会议室内听学校领导做学术报告。中午归至市内宿处。

中午出发去“逛吃”,行至无锡八百伴,于楼上餐饮区域入了一家什么有名的网红店,饭吃的什么记不住了,倒是那用餐的环境还有些印象,座位是设在一乌篷船样的地方的,几个人挨挤在“船篷”下热热闹闹的吃了顿。

吃过,再逛。导航往南禅寺处。寺院格局不大,一塔,一殿,数间偏房而已。然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啊,寺院虽小却是大有来历的,寺院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五十年历史了,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当时规模宏大,南朝名寺无与伦比,号称"江南最胜丛林"。所以说祖上也是阔气过的。塔名妙光,位于寺庙东侧,高43.3米,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已逾千年。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说是著名的无锡八景之一。

佛家的渊源故事咱也看不懂的,走马观花一圈下来,也就半小时不到吧。此景区,除去这寺院就是些购物场所了。转而往南长街去访那“"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南长街是无锡的一条老街,街区夹峙在古运河两岸,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现存有历史建筑上百处及九座古桥梁,而始建于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桥"则是街区内的标志。

两岸临水都有楼阁建筑,其后各有一条并行于水道的街道,相交于此的众多小巷,通往更深广的民居中去,形成了运河水道为轴发散的道路网络。水道不太宽,时有各样的拱桥交通两岸,偶有码头样的设施达于水面。据说此运河以前是有漕运功能的,但这样宽,深的河道,又有小桥阻隔,在我看来实在是没法进行大规模货运的,估计只应是运河漕运的一条支脉吧!现在河面上跑着的也只有那秦淮河上那样的画舫。漕运的大船,我看这里是耍不开的。沿街店面与其他景区无异,都是在售卖些吃食或旅游纪念品以招揽游客的,找不到半点的古韵趣味的。

南长桥处入,循西岸街道至大公桥横过运河,沿东岸窄得可称为巷的街道返回,此处景观也就鉴定完毕。

无锡美食中有道叫做酱排骨的,孩子们早闻其名,晚上决定去寻访它。手机导航,却是曲曲折折的找到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店铺中去了,要了排骨,每人尝了块,也没能品咂出什么特异处来,饱餐后归返,又从东林广场处经过 。

14日,5时许,往水街处晨跑。手机导航的是清名桥,到后沿南长街往南跑了会,从清明路上横过运河,沿运河另一侧的大窑路折返去寻访大窑路窑群遗址,说是这里的砖窑是承接过故宫金砖烧制任务的。在曲折的小巷里穿行,还真找到几座残窑,都已残损得没了样,有的被人就势搭建了房屋,有的被人在其上辟荒种了菜园。边观看边前行,七拐八岔的,还钻进了一家正在整修人家的院落里,没人住,爬上阁楼去观望了会。跨过伯渎河,清明桥上走了个来回,仍沿东岸前进至大公桥,再过运河,沿西岸返回来。返到宿处附近,在前日吃饭的那条小街上寻了家早点铺吃早点。糍饭,豆浆。吃了,又叫老板打包了几份,带回去,几个孩子的早饭也有了。

餐后收拾了行装,昨日晚间约的旅行车来接,往拜灵山大佛。散客团,除我们一行六人,还有三五位是去游鼋头渚的,都在一道线上,是可同行的。这道线上有三处景观,为鼋头渚,三国城,灵山大佛。可能是三国城景区给导游们的抽头比较大吧,一上车,导游就鼓动如簧巧舌劝诱那几位去鼋头渚的游客改往三国城,还真说得一部分人动了心,但最后因有不同意见也没能成行。鼋头渚入口处打发了那几位,旅游小巴就成了我们六人的专线了。导游的任务是将我们带到景区帮我们购票,送入景区内,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陪游,不接返程。所需费用与可能还略低于我们自己在网上购景区门票的费用吧。

离了鼋头渚,车子一路多贴近湖边行驶,大概是环两个半岛圈出的那个梅梁湖而行的吧。沿途湖光山色很是宜人。车子应该是驶近了半岛最前端的尖角处了,也就到了灵山景区了。

下得车来, 我们忙着去寄入行李,导游就去联系票务。我们寄放好行李,导游也为我们办理好了票务,并为我们预约了梵宫的参观时间,导引我们至大门口乘车处,指点我们上了景区内的游览车,交待了我们大致的游玩要点,她的任务就完成了。

游览电车一阵风驰电掣,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处,叫做九龙灌浴的。这是个圆形的大广场,中间先是略下凹为池,中间又上凸为两层圆形台池,第一层台池下四周均匀分布有几组凤形铜艺作品,台池上则是环列了九条飞龙造型,第二层台池四向各立一组佛教人物造型,圆心处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含苞未放的莲花造型。龙凤,人物,莲花皆以青铜铸造。龙首高昂,向心于中间的莲座处,人物铜凤却是外向而立,中心处的莲花造型被几个面目狰狞的力士高高托举,高达二三十米。广场四围,已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来的适逢其时,表演开始了。抬头望去,在音乐声中,那巨大的莲花竟然缓缓转动了,同时,那莲花的花瓣也慢慢地在开启,开启得大了些,才看到那里边冉冉升起一尊金灿灿的娃娃,他两手分指天地。四周高昂的龙头的嘴里不时地喷出了高达几十米的水柱,往那莲花处倾注。周围还有些各样姿态的喷泉同时也是飞珠溅玉地喷涌起来,一时间将那莲花瓣,金娃娃裹罩在了一片迷蒙的雨雾中了。音乐声里,那莲座旋转了一周,里面的金娃娃环视了一周世间的苍生,那花瓣也经历了由开到合的一个轮回,而又复又归于宁静。原来这是在演绎一个佛教故事的。据说这娃娃就是佛祖初生时的形象,此时就是呈现他诞生时的奇迹的。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这里呈现的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的情景,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表演结束了,人们纷纷从几个凤形青铜铸件上取用流淌的水来涂抹头脸或是直接饮用,说这浴佛的水是圣水,是功德水,可消灾祛病的。

梵宫的参观因人数的限制是要预约的,导游给我们预约的时间已近,于是登车复行,往梵宫处参观。这是处宏伟的建筑,远望去,建筑群落立在高台上,呈轴对称设计,为三层的退台式布局,五座尖塔分别高耸于三层建筑建筑之上。建筑群落以灰白为基调,塔顶间以金色。正对中间高塔的最前端为正门,一正两侧,门呈金色。此处门户最为高大雄伟却是紧闭不开的,入其内当为正厅吧。想来这里只会在有重大佛事或显赫人物到来时才能开启吧,断乎不会为我等蝼蚁之辈敞开的。两侧对准立在第二三层建筑处的高塔有四合侧门,形制渐小,亦为金色。

入内参观是要换鞋套的,套上鞋套后随人流往前走,应该是从西侧边门进入的吧。内部各厅室都是连通的,随着道路指引又回到了正厅处参观。步入厅堂,第一感受就想起了李白那句“噫吁嚱,危乎高哉!”太高大了,那些廊柱得数人合抱,高大概得有20多米吧,厅堂的跨度也非常大,感觉得有个三四十米的样子。其穹顶或拱或圆,皆高大无匹,得要仰视才见。有处圆形的穹顶最为高广,上边的装饰也最为华美,估计此处上边应该就是那座居中的最大的高塔所在吧!高旷的廊柱厅堂,比对得身处其中的人渺小近无,益发彰显神佛的伟岸神秘,这大概是设计者的初衷吧?

第二感觉,太华丽了,就一个词,金碧辉煌!地面,廊柱墩座大概都是用的大理石镶面的吧,光洁照人。墙壁穹顶上,横梁竖柱间或雕或画到处都饰以各种佛家花卉,人物,纹饰,可谓无微不至,纤毫毕现!其雕塑之法,绘画之风,让人恍如置身敦煌洞窟之中。

厅堂中陈设供奉的各样的佛家的奇珍异宝更是多不胜数,个个价值连城:

正对中厅的尽头墙壁上,是用烧制的琉璃镶贴的墙面,上面镶嵌着“一大四小”五座金佛,上方题有赵朴初先生手书的“妙应无穷”四个金字。这座被称为“华藏世界”,面积达到100平方米,由160块琉璃组成的大型琉璃作品,因其表现内容的极为特殊和艺术价值的登峰造极,成为佛教艺术品的传世之作和灵山梵宫的“镇馆之宝”。在古代中国,琉璃由于其原料的珍贵性,被誉为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中国佛教中,琉璃的地位也非常特殊。追根溯源,作为佛家七宝之冠,它吸纳华彩却又纯净透明,美艳惊世却又来去无踪,化身万象却又亘古宁静,琉璃澄明的特质契合佛教的“明心见性”,几乎在所有经典中,“形神如琉璃”都被视为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 “华藏世界”,又称莲花藏世界。“华”指莲花,“藏”有含藏之意,“华藏世界”意即从莲花中出生的功德无量、广大无边的世界。莲花藏世界由无数世界组成,大世界含藏小世界,重重叠叠,依次布列,人类所居住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华藏世界光明灿烂,娑婆世界里的人类人人皆有佛性,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佛。这幅“华藏世界”以正中端坐在金色大莲花上的毗卢遮那佛与环坐其四周的四方佛为中心,与周边的菩萨、罗汉一道,形成五方五佛的大圆满格局,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材质上,以面积达100平方米的琉璃为主,主佛内部为500公斤白银,肌肤部分用15公斤真金纯手工打造,并在整幅作品中镶嵌猫眼、翡翠、珊瑚、玛瑙、红蓝宝等12万余件珍贵宝石,熔铸为火焰、群山、海洋、祥云以及动植物等,营造出一个和谐欢乐、庄严慈悲的理想境界。

高达四米的木雕宝瓶说是耗费了国家级木雕师6年的时间才完成。

汉白玉的石雕。

梵宫内部各建筑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各个区域遍布着众多精雕细琢的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光灿夺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浮雕壁画、技艺精湛的扬州漆器、恢宏大气的油画组图、古雅的景泰蓝须弥灯、精美的景德镇青花斗彩缸……不能一一枚举。

于“华藏世界”巨制前右折前行拐入了被称为妙音堂的会议厅。沿途有仿制于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进入会议厅又是一个震撼,整个会议厅状如一个巨大的蒙古包:

穹顶变幻着无尽的霓虹:

中间下陷而为池,环列着黄色的蒲团样的座凳,圆心处略凸出一圆形台而成璧形:池四周则再高出为一玦形实景舞台:

此会议议厅具有会议和演出多功能的,适逢会议,可以容纳2000人与会。此时却是正在进行叫做《灵山吉祥颂》的大型情境演出。先是玦形舞台的帷幕拉开,灯光开启,展示了一古印度王宫的情景,渐次出场的人物,呈现了佛祖做为贵族青年尽享王室荣华而后识见人间苦难进而看破红尘而去的过程,最后,中间的圆形舞台处缓缓升起一株枝繁叶茂的菩提树,白衣的佛祖跌坐树下悟道成佛了。

见证了佛祖悟道后,曲终人散,撤出时经过了膳堂,说是又能容纳几千人共食的,是对游客开放的,交纳不菲的膳食之资后就可在此体验了。

出宫车行,此番止处为大佛所立高台的台阶处。大佛立处为山之半腰,削挖山体为平台而立之,其山传为唐玄奘命名为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立在台阶下仰望之,似觉高薄云天,恍若上出群峰。

信众塑佛其形状姿态是有定制的,叫做三十二形相吗?此佛为立姿,慈颜微笑,俯视众生。他们说其右手竖立掌心向外"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下垂"施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据资料所述,此佛铸制靡费良多,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佛体(不含莲花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焊缝长达30余公里。用铜约725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此佛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出十七米,是中国第二高的巨型佛像。此佛选址于此,据说也是有讲究的,无锡处华夏版图之东,此佛之立与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北方的山西云岗大佛,居中的河南洛阳龙门大佛形成了五方五佛特立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

拾级而上去抱佛脚。这台阶名为登云道,计有218级台阶由六个休憩小平台分为七组,每组台阶中间都有一幅浮雕,由下而上依次讲述了此地的佛缘兴,盛至今的历程。

上行至于台阶顶端,入莲座下厅堂,顺路标前行,电梯上升后,转折钻进一狭长孔洞,循阶向上,出,已立于佛身之后,只可见其衣下摆之褶皱。伸手可即处,被游人抚摩得光可鉴人。经佛左绕行至佛前,就到了佛脚处了。此时站立的地方是莲花座中,佛赤脚立此座中,脚高过人,只脚趾处就可齐胸了,五个脚趾并列,一只脚不得有四五米宽了,抱佛脚?不是这么容易的,你大概是只能抱着佛的一个脚趾头吧?趾甲处又是光洁如镜了。抱着佛趾照了相,祈了福,立在莲座边缘观望远近景色。内向仰望,以佛体太过高大宏伟,便唯见衣袂飞扬,而难识佛面了。

外向回望俯视来路,居高临下,却是一览无余,一时竟有了佛祖悲悯众生的感觉了。景区建设是以此佛正对之向为轴线设计的。佛面东南而立,背后左右皆青山,其远端是那烟波浩渺的大太湖。进入景区,轴线一路可见景观依次为门楼,佛足印,九龙灌浴,降魔壁塑,阿育王柱,佛手,祥符禅寺,最后止于此巨佛。轴线左手为梵宫建筑群,五印坛城建筑群,右手有三圣殿,慈恩宝塔等景观。

观览礼佛完毕,沿佛右前行,又复入孔洞下返。曲折下行,似乎又经过了一片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店铺,那些纪念品又多被冠以开光的谑头去招揽顾客。再行,走入了大佛基座下的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说这博览馆是以神州五方五佛、中华四大佛山、藏传、南传、汉传三大佛教语系以及佛教文化艺术为展览主线,来展示博大精深的佛教义理和文化的。可咱对佛教的认知太过匮乏,一路看去,也没理出什么头绪,观望之际,就见这佛,那菩萨们,或慈面善目,或狰狞可怖;阅读介绍,却是各具大德,各有神通。一圈出来,虽是一个也没记住,却也知道了他们都是舍已助人,袪疾去苦,扬善惩恶,度化众生的。

归返,下台阶左折,在游人休憩的一片桌凳处,孩子们摆出了昨晚购置的野餐食品,开始就餐。于是我们就在这佛祖脚下,佛门清净之地,公然咀嚼吞咽起什么鸭脖心肝类的荤腥来,竟是丝毫不以为亵渎的。这真是没信仰,真可怕了!

餐毕继续下行,周游祥符禅寺。寺始建于唐,传为玄奘法师赐禅小灵山时初建,历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已有千余年历史。祥符禅寺后杏坛广场我等进餐附近有古银杏树,传为小灵山刹僧人手植,老枝苍虬,春华秋实,至今已有一千三余岁。

出寺过桥,即至佛手广场。佛手广场建有天下第一掌,为大佛右手复制件,它的总高度为11.7米,宽5.5米,手指直径1米,总重量达13吨,掌心的千辐轮,直径达2米。印相为"施无畏印",表示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无良导游们忽悠一众游客,说是摸佛掌可好运平安,且还分什么男左女右抚行一圈,才能灵验。再看那竖起的巨掌,可不,腰身一圈又油光水滑的了,看来咱中国老百姓就是忠厚的很啊。

左行,观览大型青铜浮雕“百子戏弥勒”。

再下,经阿育王柱,至降魔浮雕处。此又为一惊世之作。壁雕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浮雕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为了追求觉悟之道,在无边的黑夜里,历经重重阻难和考验,降服一切魔障,坐禅悟道的故事。

越九龙灌浴广场,履佛足,出胜境门楼归至服务处取行李,灵山之游结束。

灵山半日之游,虽浮光掠影,但感触良多。普观而今,溯及以往,历朝历代寺庙的建设大概都是有违佛之本意的。佛家是崇尚俭朴的,他们讲究四大皆空,是让人们克制自己的物欲的。可真假的信徒们在建筑寺院时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总要弄得富丽堂皇的,总要弄出个什么天下第一才能罢休。其实这些,都是佛祖在踏出王宫的大门时就已丢弃掉的东西,却被这些真假的信徒们又拿来供奉他,实在是不应该的,这一切实在是应该依佛之意用来去济贫扶困的。真真假假的信徒们似乎总要用这些高大的存在,穷奢极欲的靡费来显示自己的诚心,但我始终觉得应该是佛在心中的,心中的佛是无限大的,大过世间一切有形的佛。可瞧瞧这佛脚下每日如流的游人,心中有佛,依佛的教诲行事为人的,能有几人?千之一?万之一?尤其让人不可接受的是,那些心中无佛的假信徒们将佛作为欺世盗名,牟取利益的工具,这实在是对佛的亵渎了。就想问问全国各地的为政者,全国各地那些有行政级别,到月就开工资的住持,大和尚,比丘尼们圈围了寺院、佛像所获利益,有多少用于宏法助困?不怕报应?劳民伤财,奢靡浮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崇佛而国弱灭,前车之鉴虽远,治国理政者亦当警钟长鸣!

公交返到半程,复入地土遁至无锡高铁站,高铁归徐,于站外一众人等作鸟兽散,五日宁锡行结束。同行五人者,孟,路,张,赵震,邱也。

(0)

相关推荐

  • 网友莉莉投稿 | 南京,我眼中的古韵金陵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我眼中的古韵金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所以不止一次的前往南京去了解去深入它.南京市下辖有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等. 1.玄武区:中山陵,音乐台,总 ...

  • 石头城夜景

     众所周知,南京别称"石城"."石头城".南京的古城墙亦是世界瞩目的.其实,真正的"石头城"在南京清凉山西麓,面秦淮河而立.自虎踞关龙蟠里石 ...

  • 0723南京扬子江一楼飞峙大江边

    南京(10)     我在风雨中奋力登上狮子山,再加一把劲登上南京阅江楼,俯瞰脚下浩瀚的长江,远眺长江大桥.再看看那斑驳陆离的石头城城墙,真有龙盘虎踞的感觉呢. 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这种气势,使 ...

  • 【徽州古道31】黄山汤岭古道(2):一条尘封已久的千年官道

    题记 汤岭古道跨越黄山南北,肇建千年以前,是古徽州北上的通衢孔道.诗仙李白曾醉卧路边,徐霞客经此登临黄山绝顶,抵御太平军的关隘依然屹立.古道平坦宽阔,清幽古朴,沿途奇石飞瀑,山秀水清,是景区内少有的一 ...

  • 历史上建于今南京的四座都城城垣 11

    2021年03月18日   11 :老南京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从公元3世纪初开始,历经近500年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

  • 南京城墙 || 石头城下清凉门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清凉门是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现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构 ...

  • 走城墙

    晒晒2021年我的第一组摄影作品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大刀,城门底下走一遭."小时候玩游戏,经常会唱起这段童谣.由此可见,南京人从小就培养了与城墙的感情. 前几 ...

  • “金道锡行”与随州编钟

    2019-12-29 16:42 2013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M28曾侯墓葬出土两件铜锭,含铜量高达98%.M37曾侯贵族墓出土一件孔雀石(成分:碱式碳酸铜).M111曾侯犺墓出土一套5件青铜编 ...

  • 金道锡行揭示夏商周青铜矿源

    众所周知,夏.商.周三代也被称为青铜时代.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铸造作为祭祀和战争重要物质载体的青铜礼器与武器,自然是大事.铸造青铜器,首先需要青铜原料(经冶炼而成的 ...

  • 逐浪锡行·东吴丨跑者用心做的良心赛事

    潘俊仰(怪兽)和姚佳(小太阳)在赛场上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钢铁队友,场下更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这次"逐浪锡行·东吴"就是他们联手打造的越野赛事,上周末于无锡市滨湖区的太湖畔举行. ...

  • 金道锡行,再也不能搞下去了!

    上卷第六十回 第十一节: [原文] 前言少述,且说当下芳官回至怡红院中,回复了宝玉.宝玉正在听见赵姨娘厮吵,心中自是不悦,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得等吵完了,打听着探春劝了他去后方从蘅芜苑回来,劝了芳 ...

  • 十二花田 ‖ 陈锡友 ‖ 中国尘社唐诗之路杭州行 (边走边吟)

    陈锡友 十 二 花 田 中国尘社唐诗之路杭州行(边走边吟) 1.过宜昌 驱车必往瞥宜昌,仰止石牌威远扬. 报国惊天拼万死,一抔忠骨永留香. 2021-4-19日 2.过武汉 去年妖雾噬烟萝,同在山川渡 ...

  • 散文:砼行吟 | 朱锡荣 主播 | 一缕暖光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砼行吟 朱锡荣 他用充满诗意的笔触描写着他也工作着的生活着的建筑工地,请您欣赏这段精彩的文字: --春天的工地是一幅意味隽永的山水画.春风习习,她轻轻地 ...

  • 【第257期】鹏城风雅 | 林锡彬:己亥仲春惠来行吟十首

    作者简介 林锡彬,号惜墨斋,笔名方来,网名金刚峰.深圳市诗词学会会长. 贺惠来诗社换届暨陈荣辉社长连任拈钟字 扣响山门唱石榕,清华遗韵似金钟. 书丹漠漠宗翰迹,夕照依依双髻峰. 探出一枝争岭表,联成大 ...

  • 李锡钦║《春日山行》外十首(诗词)

    赏梅 远望霜披岭,近观星灿林. 青山何所虑,白发满头侵. 铁锅烧酒(新村) 车行云路远,讯号渐微茫 . 忽有酒香引,无须北斗航. 牛年春节 鼠随寒夜去,牛踏岁轮来. 万象新荣里,一年春又开. 花树下水 ...

  • 李锡钦║闽赣行吟诗草(十二首)

    (1)次韵瓜瓜诗友并酬盛情 吟鞭东指识荆来,久慕瓜瓜名若雷.千里客程云树隔,一腔诚意绮筵开.曾从宦海驰椽笔,又见骚坛展俊才.粤水闽山缘再起,摛章铺韵共诗台.附原玉:幸会尘社四诗友有怀 文/陈文震 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