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的问题突出,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并最终促成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爆发,宣告广义上的三国时代正式到来,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奠基者,在从政之初,都和黄巾起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曹操被封为济南相,孙坚则被拜为别部司马。

黄巾起义之后,又爆发了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在《三国志》中,描写得相对简练,留下了很多争议。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和演绎。

苦肉计、反间计、铁锁连环计,都出自这一章节,成为全书中占据章节较大的一场战役。

除了赤壁之战,襄樊之战也很出名,襄樊之战的最终结果是,魏、吴联军获胜,蜀军大败,关羽被杀。

襄樊之战的决战三方,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

曹操的麾下,有徐晃、于禁和庞德。

徐晃是曹魏名将,演义和正史中都是病死的。

于禁也是一员较为出众的将领,在演义中的戏份较多。在正史中,于禁是病亡,而在演义中是被孟达射杀。

庞德原本是马超的部下,后来投奔了曹操。在正史中,庞德,写作庞惪。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都死于关羽之手。

刘备麾下有关羽、关平、糜芳、博士仁、范强、张达、刘封和孟达。

糜芳是徐州人,是糜竺和糜夫人的弟弟。在襄樊之中,因为不满关羽的轻慢,而选择反叛。在正史中,糜芳受到孙权的重用,连同贺齐突袭蕲春,最后病逝。但是在演义中,他杀了马忠之后,又逃回蜀地,最终被刘备斩首。

博士仁,在正史中做士仁。之所以取博士仁之名,大概是取“不是人”的谐音。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原姓寇,由于在襄樊之中放水,导致关羽被杀,荆州沦陷,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将之杀死。

孟达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奔刘备,然后又投奔了曹魏,还受到了当时的皇帝曹睿的接见。

在孙吴阵营中,主要将领有吕蒙、陆逊和马忠。

在正史中,吕蒙是病死的,但在三国演义中,则因关羽索命而死。

陆逊是一代名将,曾在猇亭之战中击败刘备,但由于晚年的孙权过于猜忌,又牵涉到太子之事,屡次被孙权训斥,最后郁郁而终。

马忠是杀害关羽的主要凶手,在正史中没有有关马忠死亡的记载,在演义中是被博士仁和糜芳刺死的。

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众多的人物,如残暴的董卓,施展美人计,最终壮烈殉国的王允,还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以及流传千古,以假乱真的“桃园三结义”。还有被誉为“智绝”的诸葛亮、奸绝的曹操,“义绝”的关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

在曹魏政权中,掌管兵权的人,往往是曹氏宗族,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以及年轻一代的曹真、曹休。

曹真是曹魏政权后期,唯一可以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他曾经担任过虎豹骑,后来在汉中之战中,担任征蜀护军,后来在太和四年,又担任了大司马,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与曹真齐名的,是同族的曹休,但是在征讨吴国的过程中,吃了百丈,最后忧愤而死。

而曹魏政权的奠基者,被曹丕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则是一位屡败屡战,最终统一北方的枭雄。他灭掉了袁绍、袁术、吕布、刘琮、马腾、韩遂和张鲁,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他从一个北部尉,逐步成为权倾朝野的丞相,这一路行来,实在是不容易。

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军阀,当属董卓。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残暴的代名词,唯一的优点,似乎是没有称帝。

董卓是凉州人氏,其手下大将,在三国前期都属于一流的存在,文有贾诩、李儒,武有吕布、郭汜、李傕、华雄、牛辅、徐荣、张济等。其中吕布是董卓的义子,在虎牢关中一人抵挡刘关张三人的进攻,奠定了三国第一武将的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斩杀了方悦、穆顺,削掉了武安国一只胳膊,击败了公孙瓒,可以说是吕布的高光时刻。

在吕布之前,还有一位猛人,那就是华雄。在正史中,华雄是被孙坚所杀,但在《三国演义》中,是被关羽所杀。他先后击败了袁绍的部将俞涉,韩馥的部将潘凤,一时间无人能敌,最后被关公大吼一声,斩于马下。

在虎牢关前,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有孙坚的四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曹操的麾下有曹仁、夏侯渊、夏侯惇。李典和乐进。

但是,最终的风头被关羽抢了去,这个由罗贯中老爷子安排的桥段,传扬了近数百年,可见罗贯中老爷子编故事的确有两把刷子。

在三国这段时期,君臣不疑的例子有很多,如孙权和周瑜,刘备与诸葛亮,曹睿和曹真等。他们都为山河一统,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三国时代充满了英雄惺惺相惜,不乏为天下黎民祛除苦难的仁人志士,为报知遇之恩,而肝脑涂地,舍身往死的谋臣武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散发出熠熠光彩。

我们并非怀念人命如草的年代,而是感念在人命如草的年代,人性的光辉依旧不曾泯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