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中医不可不说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源头。古时人们防病治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儒释道,其中道家与中医的渊源尤为紧密。

 儒家从道德观念的层面给予中医以影响;佛家则以其“以法疗病”的理念及医疗技术才逐渐融入中医;道家修炼的目的是与道合真,羽化而登仙,对身体的珍视无以复加,因此极为重视养生,把养生和修道、得道视为一体。道家经典《妙真经》写道:“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身。”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道家与中医不可不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理念源于道

 《庄子》曰:“《易》以道阴阳。”整部《易经》都被解读为阴阳两字。按照张其成先生的看法:“《易经》里所说的四象八卦就是五行”。那作为中医核心理念之一的阴阳五行说可谓与道家关系密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五行学说用于阐述阴阳理论有关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中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身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的思维模式“取象比类”、中医的治则治法等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 阴阳五行说充分印证了中医的重要理念源于道家。除此之外,道家的“自然无为”“人法自然”“冲气以为和”等理念都与很多中医理念不谋而合。

《内经素问》(唐)王冰注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中医治则治法来自于道

  现代医学家根据治则的抽象程度将中医治则分为3个层次:为治病求本,以平为期,调整阴阳。中医重视本源。《道德经》曰:“大象无形。”所谓大象,就是弥漫于宇宙间的道以及由道衍生的无形之气。“无形之大象”为世间万物的本源。从本源入手,方能探明一切,解决根本问题。中医 “治病求本”的“本”就是 “无形之大象”——道、气,在人体内的存在即“脏腑”“经络”“精气神”等。《灵枢·天年》曰:“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中医的要务,就是对人体之本的异常状态做出诊断,使之恢复 “阴平阳秘”的状态,从本源上来解决防病治病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中医的“治病求本”是立足于道家“大象无形”的理念之上的。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清)张志聪撰 清康熙十一年序刊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中医的一些重要的治疗方法来自于道家。祝由疗法常常被人们视为封建迷信。但在中国古代,它却是一个重要的治病方法,在唐代至明代的太医署里专门设有祝由科,其疗效是不容置疑的。《内经》中也有对祝由法的记载。简而言之,祝由就是诅咒,即念咒。祝由分自我祝由及他人祝由两类。其治疗原理与精神疗法有相通之处,但不尽然,还有更深刻的底蕴在。祝由法源自于道家的“符祝禳祷”之法。

中医名家本是道士

  说到这点不得不提东晋著名医家葛洪了。葛洪为当时的道教领袖,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医书。他的书中不乏道家的理念。南朝陶弘景是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同时他也是一名道士,在外丹炼制和内丹的修炼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他所著《神农本草经》、《养性延命录》等书也难免不受他道家思想的影响。“药王”孙思邈也不例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也充分说明了道家与中医不可不说的联系。

现存中医文献与道家文献有交叉

  现存的中医文献很大一部分保存在各类书目当中,例如《道藏》作为道教文献典籍的汇总,不仅涵盖了哲学、化学、养生、文学、音乐等内容,而且还包涵了大量的中医药知识。其道教医药学更是属于广义的中医学范畴。在目前已有的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也将道教文献作为中医药文献的参考文献列入其中。大家可将《中医药文献数字图书馆》所收入道教参考文献以及术数文献作为参考深入研究。

《道藏》(明)张宇初等编 明正统十年内府刻本 (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总而言之,道家与中医的渊源是极为深厚的。小编希望大家在讨论中医药学时切勿忽略道家文化。

(编辑整理/马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