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摄政王!拒向德皇下跪 反对皇帝儿子投靠日本

大厦将倾,一代君王如果不能力挽狂澜,那么他能顺应时势,知难而退。也不失为一代英主。

然而,由于成者为王败者寇惯性思维的影响。中国人对亡国之君颇多微词,尤其是那些主动让国的亡国之君那就更是极其鄙夷了。其实人家让的只是自己一家一姓的江山,而利益的则是兆亿百姓。我们又何必替人家祖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

在历史正剧《走向共和》里,八零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载沣让七零后的高田昊老师去演绎。而饰演七零后光绪的李光洁老师却是个八零后小鲜肉。让八零后的小鲜肉去演七零后的光绪。活脱脱的演出了光绪萌小受的形象。

而让七零后的青壮老戏骨去演个八零后的载沣。却只是刻画出了七零后的骄傲与放纵。老实说,外表棱角分明的高田昊老师,是不大适合去演这样一个站在大清决策,保守争议的历史人物的。最后的结果,无疑是把好端端的一位王爷,演成了大清第一段子手。那句最经典的【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便是出于其口。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高老师演的不好,一位演员,大家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他的角色深入人心,以至于被大家广泛当做表情包截图使用,这样深入人心的形象,对一个演员而言,是多少小金人都换不来的。

然而,历史上的载沣,实在没有那么多的骄傲放纵。事实上历史上那些主动让国的亡国之君,大多涵养有余,而果敢不足。做为大清最后的摄政王,载沣更多的时候,是在皇满与立宪派之间打着并不高明的太极。根本没精力去展示自己的骄傲与放纵。何况醇亲王一脉的家训,是“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有这样家训的皇室宗亲子弟,是不大会有太多的骄傲放纵的。而最终辛亥革命爆发,其失去摄政王地位,以至于看着亲儿子溥仪逊位。对其而言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王爷,也曾经骄傲放纵过,辛亥之后,战胜国德国让清政府派载沣去德国道歉。1901年,十八岁的载沣作为头等专使大臣去德国道歉,但他拒绝向德国皇帝下跪,最终通过斡旋,载沣在不失人格与国格的情况下,较为体面的完成了这次颇为耻辱的外交活动。展示了一代贵胄残存的尊严。

而宣统逊位之后,载沣便安心的做一代寓公。对于其子溥仪的投日卖国行为,更是极为反对。由最后的摄政王而甘心做共和国的守法公民。载沣的选择不可谓不明智。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原创小文

逗趣游戏

你想要的我这都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