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术的最高境界,如何实现个人与群体的间接操纵。
最近看了两部国外老电影《监禁》《地下》今天以权谋的角度分析一下《监禁》给大家,明天有时间在写《地下》。如何通过奖励实现对个人与群体的间接操纵。有一则笑话:“1949年9月28日我被捕了,敌人毒打我我没招;29日,敌人用辣椒水泼我,我没招;30日,敌人用美人计我招了;10月1日,我还想招,他妈的解放了. ”——这是意味深长的一则笑话,国民党的军队不可怕,可怕的是糖衣炮弹。如下通过电影《监禁》(The keeper)来说明这个原理:在这部电影中,警察克雷布斯认为舞女是非常不道德的职业,他憎恶这个的职业使得社会不完美,于是他试图用监禁或谋杀等手段来拯救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的灵魂。影片的开始,克雷布斯借办案之便将一位舞女(吉娜·莫尔)囚禁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然后奖励的游戏开始了。先介绍环境:吉娜被囚禁在林间小屋的地下室,里面有间铁栅栏囚室,紧接着厨房。连接囚室与外界的是一扇小窗,由于关在铁栅栏内,吉娜只能远远地望着窗子。于是这个地下室有隔音处理,所以求救是不可能的。游戏的一开始就表明,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克雷布斯是绝对的主宰者,而吉娜似乎注定只能通过向克雷布斯妥协以获得自救的机会。游戏的过程:克雷布斯的创造了一个“赚分”游戏,每个人(囚犯)都应该努力为自己“赚分”,赚到的分数可以直接兑换成钱,以改善囚犯自身的生活。比如:第一天,克雷布斯像仁慈的狱卒一样将早餐递给吉娜,吉娜立刻扔掉了饭盒,并痛骂这位终日身穿警服的绑架者。吉娜的第一天是不听话的,为此她失去了五分,而且这天将不会得到任何分数。驱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显然,吉娜的反抗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好处,但是顺从却能给她更大的生存空间,她可以赚分洗澡,可以赚分兑换成钱。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事:就是激励与奖赏机制有效的完成了责任转移,即在承认现状的条件下,被绑架者生活是否过得如意,并不完全取决于绑架者,同样取决于被绑架者是否自觉自律,是否遵守绑架者制定的行为准则。如果吉娜因为抗拒这些规则而受到惩罚,那也只是“自作自受”。当吉娜赚到200分时,克雷布斯给了她350英镑,可以用来买衣服与电视。这是一个荒诞的场面:绑架者诚心诚意地希望人质在铁笼里过上体面的生活。不难发现,对于绑架者来说,奖赏是他们赠予人质的“天鹅绒监狱”。如果说铁牢笼是为了囚住人质的肉体,那么“天鹅绒监狱”所瞄准的则是人的内心,是对人质斗志的驯服和瓦解。久而久之,使人质“体制化”,逐渐认同并参与这种奖励规则,为自己的生活“赚分”,任劳任怨。当臣服发自内心,操纵与被操纵即达到了某种平衡的状态。电影内涵的扩展:《监禁》中,由于人质只有吉娜一人,不能完整反映奖励给“人质社会”所带来的颠覆性作用。接下来不妨将这一模式放大,假设地下室里被关的是100位妓女,看看上述奖励措施与责任转移将带来怎样危险的后果。和前面不同的是,现在有了群体的概念,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将受到群体的影响。A、100位妓女被囚禁,起初都会试图反抗。她们咒骂、尖叫、怒砸铁栅栏。B、无动于衷的铁栅栏与枪击事件使她们陷入绝望,反抗开始减弱。部分人陷入绝望,和吉娜一样,在别无选择时由着自己趋利避害的本性,至少在表面上开始臣服于警察,以求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部分人继续反抗。C、奖励的设立进一步确定了绑架者的权威,使警察与妓女的关系由“监禁—反抗”的对抗模式过渡到“监禁—协商”模式。由于个体回应奖励的差异性,被奖励妓女之间的狱中福利出现不平等,并由此导致反抗成本的差异化。D、奖励在效果上的差异性使反对绑架者的道德共同体渐渐瓦解,继续反抗者不仅会面对警察的扣分与惩罚,还可能导致其他“做稳了囚徒”的人的反感。有时甚至会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指责抗拒者不能安分守己。反抗被继续削弱。(此一阶段,可以参考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遭遇。每逢绝境,便会有人主张“好死不如赖活着”,责骂摩西胡作非为,过去的生活虽然卑贱平庸,好歹还有“面包和马戏”)E、如果时间久远,奖励将使内部出现类似科层制的结构。绑架者让其中几位囚徒负责管理和改造其他妓女,从妓女中发展出“权力的头牌”,并且给予与之相称的更多福利。她们成为连接警察与妓女的缓冲地带。如果妓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冲突加剧,后者甚至会视警察为解救者。F、被囚妓女渐渐忘记所从何来,她们的生活目标不再是逃出去,而是如何从妓女变成看守,接近管理核心。能与警察共进早餐或者在院子里散步变成一种荣耀。新的道德共同体逐渐形成。既然改变无望,曾经继续反抗的人“恍然大悟”,开始加入这种“赚分”游戏,并监督其他反抗者。反抗变得没有意义,反抗可能削减其他人的福利,并且影响自己的升迁。自此,狱中控制全部实现。在暴力的支持下,警察通过赚分游戏成功改造出一个“地下室社会”。人质失去自由的过程,因此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步,分别是拒绝奴役、自愿奴役和习惯奴役。实际上,这种通过奖励来实现控制的方式一直广泛存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比如科举制度,那些考了一辈子的老童生皓首穷经,只为得到皇帝老儿预言的奖赏。需知,积极做事和做对了事被奖励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奖励是否来自你的别无选择。反思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当价值观单一到成功就是有车有房有存款的时候,你被迫拼命工作去赢求的,又岂不是被制度化下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