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大学》——儒家思想的基础
四书五经里的大学,是重要的儒家之典籍,虽然章数、字数不多,但形成一个系统,“三纲”“八目”为“大学之道”之核心。是学习儒家思想的入门教程,也是儒家思想的基础知识。
“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即明德、亲民(新民)、至善;“三纲”是儒家的终极理想,奋斗方向,第一个”明“为动词,即“展现、彰显”之意,第二个“明”为形容词,即“高尚、善良、通明”之意;“亲民”中“亲”字一有“与.....亲近”之意,二作“新”,有”使......革新”之意。“至善”即为善之最高境界。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是实现理想的具体要求与方法。要实现三纲的最高目标,必须严格按照这八条要求去实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以上“八目”原文观之,儒家认为要“止于至善”,需从基本做起,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格物”由物及理;“致知”明是非,善辨理;“正心”安其心;“修身”强品行;“齐家”由家及人;“治国”布施仁政,教化于民;“平天下”,布施于天下,使天下太平。这也正合乎儒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之观点。分哪些步骤实现这些要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句话很短,翻译成现代文是:知道了应达到的境界是“至善”,才有确定的志向;志向一旦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安稳泰然;安稳泰然行为才能思虑精详;行为思虑精详,才能达到善的最高境界。根据思履(青年学者任犀然)的概括,儒家学者需分为六个步骤实现“八目”之要求,即“止、定、静、安、虑、得”。“止”即为知道目标和标准,“定”即为对确定既定目标矢志不渝;“静”即为保持宁静的心态;“安”即随处而安,始终安稳;“虑”即为精思精审;“得”即为完成、达到。“三纲”“八目”,概括了“大学”的核心思想以及实现这一核心思想的方法与步骤。了解这些内容,将对我们理解《大学》这一要籍有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