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食事】被味蕾记住的人
这两天经过福伯的鱼炸档,没见他开档口。
吃了他二十多年的鱼炸蚝炸,福伯以前是卖柴火的,九十年代后期,改行炸鱼蚝炸,档口就在他家门口。那时,是一层的旧屋。
福伯四十多岁开始炸鱼蚝炸,到现在六十多岁。因为近我家,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也吃了他的鱼蚝炸二十多年。
突然没看到他开铺,顿感这条路都空荡了起来。
小镇炸鱼蚝炸的人有几家,大多数让人记住他们的就是他们的花名,譬如福伯叫“煎粑福”,譬如“煎粑全”,譬如“煎粑运”,譬如“煎粑七”。
后来碰到“煎粑福”老婆才探得他歇业的原因,原来仲夏时天太热,鱼蚝炸都是热气吃品,吃多会上火。因此,福伯歇业两个月,中秋前再开始营业。
炸鱼炸蚝炸的油锅
别看小镇地方巴掌大,小镇有句本土话叫“取食精”,意思是善于或精于吃东西的人。说简单点,按时下的话就是美食家。
这些人,无论你给他什么食材,他们都会做出美味来。
小镇虽小,因为靠海,鱼虾蟹墨鱼等各种海鲜丰富,货源充沛。每日清晨,早潮的小海鱼,买几尾做鱼汤过蒸或盐水,造就出一帮帮“取食精”。
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精于美食的人。小镇的“取食精”,有如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隐于小镇的每个角落。每到市场的早市中市,挤满了“寻宝”的“武林高手”。
鱼炸和蚝炸
永忠的朋友圈,有几个小镇美食大厨。辉哥和生哥以及小镇潘记墨鱼饼老板潘天华,个个都有一身好厨艺。
潘总除了经营自家做的潘记墨鱼饼、鱼丸、肉卷外,还经营着一间酒席材料佐料店。
偶然的机会,听小镇潘记“乌贼饼”(墨鱼饼)老板潘天华讲他父亲学艺和做墨鱼饼给王占鳌吃的故事。
潘记墨鱼饼是祖传下来的手艺,明清时代,族里的办红白喜事宴席,都有墨鱼饼。
就这样经历了几代传承下来,不断摸索和改进,承前启后,精益求精。做出来的墨鱼饼、鱼丸、肉卷,品质上乘,价实货真,除了深受本土民众喜爱,还销往省内外各地。
墨鱼饼
民国时期,年仅十多岁的潘老太爷,为了学得一技谋生,孑然一身,在城南麻茂港码头搭乘本族的盐船到了江门。那时潘氏家族经营着盐田,生产出来的盐通过水路用船运到江门广州等地卖。
潘老太爷到了江门,逗留几天经过观察和硺磨,决定学厨艺。他进了一家饭店当学徒学厨艺。
按当时的规矩,学徒在第一年是没薪水的,饭店管吃管住。
潘老太爷第二年出师后,继续留在饭店学厨艺,不过饭店给他发薪水,等于带薪学艺了。
后来,饭店老板到广州发展,潘老太爷跟随着去了广州。在广州几年,潘老太爷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穿街过巷,寻找民间风味美食,广交同行朋友,切差厨艺。
几年下来,薪资都在寻师学艺中花完,除了学到精湛的厨艺外,还跟着皇上皇腊味的师傅学会了腊味制作等技术。
几年后,潘老太爷回到小城,开了一间小饭馆。
五十年代初,潘老太爷进了小镇的食品站,负责腊味制作方面的工作。
五十年代末,电白掀起兴修水利高潮。潘老太爷也参加河角水库的建设,在水库工地当炊事员。
有天晚上,一位工作人员找到他说:老潘,大家都赞你的厨艺不错,书记(王占鳌,时任电白县委第二书记)驻守工地,为水库的建设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是不是给他加点菜,改善一下伙食。
来人边说边递给潘老太爷一只鲜墨鱼和一些猪肉。
潘老太爷用猪肉炆扣肉,墨鱼剁碎做成墨鱼饼。
王书记吃饭时,啧啧赞个不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扣肉。
他指着墨鱼饼问潘老太爷:这是什么?当潘老太爷告诉他,这是他老潘家拿手好菜墨鱼饼,是祖传的制作手艺。
王书记经潘老太爷这么一说,饶有兴趣地夹一块墨鱼饼塞进嘴,嚼了几口后连连称赞“好味道”。
河角水库竣工后,潘老太爷回到小镇,被安排到镇办饭馆。
王占鳌有次到电城,派人把潘老太爷请来。潘老太爷做了一道扣肉,一道墨鱼饼,还有鱼丸、肉卷。
王占鳌请潘老太爷入座,待如贵宾,亲自斟酒。
一来二去的,王占鳌与潘老太爷成了朋友。
潘记墨鱼饼潘天华老板
九十年代以前,小镇的各种小食店小吃馆聚集于市场。说去鱼桁(菜市场),大多联想到吃。其一,去买菜。其二,去吃店子。小镇把小食馆小饭店称为吃店子。
吃店子有几种吃法,喝酒的,有伴就约三两好友,买点鱼虾回小食店加工,一个青菜,一碟猪头肉,几块鱼蚝炸。喝酒的人的姿势,或蹲或坐,或一脚踩长木櫈上半坐,每人一杯米酒,一杆水烟筒,一袋子熟烟。嗫一口酒,筷子放菜里夹一箸鱼或猪头肉,嚼着,然后拿起烟筒,装上一撮烟丝,点着吸一口,接着别人的话聊起来。
不喝酒的最干脆,到小店炒一碟河粉,叫了两块鱼炸,几下搞定。还有的,叫一碗白米饭,一碗熬了几个小时的猪骨,一碟菜,一尾鱼,㕲几下,扒进肚子里走人。
讲到小镇美食,最关键是选食材。譬如八十年代小镇流传着“马踏氨菜”“水关藕”,马踏是山区里的一个镇子,那里的氨菜(通心菜)又嫩又脆。水关藕是小镇东南角的藕田的藕,这里的藕又粉又脆,取几段熬猪骨汤,汤水甜清沁心,藕又粉又香。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谱》有:“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元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元味也……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又见“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大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
所以说,美食最关键还是采购,其次到厨师。
有些风味,就那么毒,在本才是风味,离开本地半米,都不正宗。
比如,小城鱼蚝炸、乌贼饼、割菜包,离开小城,就不是那个味了。
有时候,味蕾也会引起乡愁。
有些人,要提起他,只有味蕾才记住他。
辛丑年五月廿八日晚,整理于雨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