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书好合药

《苏州日报》2021年02月20日 B01版

  柯继承

  合药,指配制药物,原是汉语常用词,早在《抱朴子·外篇》中就有“虽有起死之药,犹谓之不及和、鹊之所合也”之句。唐代张籍《夏日闲扉》:“药看辰日合,茶遇卯时煎。”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儒林外史》第六回:“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近年在网上还见到一部民间医药手抄本,它包含名家经典方法和未见文献记载的私家秘方心得,名字也叫作《合药总簿》。

  “合”字,在苏州人嘴里,往往念作“葛(gé)”,而不是念作“盒(hé)”。例如:“合算”,苏州话念作“葛算”;作“合伙”意义上讲的“合淘”,苏州话念作“葛道”;两个人撑用一顶伞,苏州话是“两个人‘葛’一顶伞”。主动邀某人一起去(活动),苏州人也叫作“葛”——“我‘葛’小王一起去轧神仙”,表面看,是“我和小王一起去轧神仙”,实际上包含了“我主动地邀小王一起去”的意思在内。

  “合药”,苏州话也念作“葛药”。千年文书好“葛”药,是苏州人常用的一句俗语,意思是比喻长远弃置不用之物,有时却能“派上大用场”。弹词《玉蜻蜓·三搜庵堂》(表):“芳兰在云房里搜着一尊香佛,问这是啥个佛?三师太回答勿出,老佛婆说是一尊‘欲佛’,因为俚听人家讲过格,这叫千年文书好合药。”在这里,千年“文书”喻作东西(物件),内涵比较广,不管是不是文字之类的,只要是古旧的,都可指称。但是现在这句话中的“千年文书”通常用来比喻古旧的文字资料,可予佐证某事某物,其他古旧物件,喻为“千年文书”的已不常见。

  那么,就本义而言,“千年文书”能不能做药呢?能。在传统中医中,用作“文书”的纸张,是可以入药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三十八卷(服器部),对纸的入药有详尽的罗列,对各种纸如楮纸、竹纸、藤纸、草纸、纸钱,甚至青纸、印纸、桐油伞纸的制药办法、药用功能,都做了介绍。尤其对“历日”,即我们现在说的“皇历”的入药,特意“集解”道:“太昊始作历日,是有书。”并在“主治邪虐”之后,还特意注明“用隔年全历烧灰,做药丸”。做纸的原料为植物茎叶、树皮等纤维,能入药本在理中,非要用“老皇历”当然有些故作神秘了。废旧纸张既然能够入药(特别是“老皇历”),“千年文书好合药”也就合乎情理。

  近代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为“千年文书好合药”做了生动有趣的佐证。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按郎中药方到中药店购买回的药材中有一味药材“龙骨”上刻有奇怪的符号。经过仔细考证后认为,这是一种古文字,以前从未见过。于是,他以每片二两银子的价钱,将中药店内刻有符号的龙骨(其实是龟甲和兽骨)全部买下。经过精心研究,确定这起码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文字,因为刻写在龟甲、牛骨上,故称“甲骨文”。“千年文书好合药”终于有了“眼见为实”的凭据。当然,这已是后话。

  例句:你别看这些发票、收据、文件,甚至通讯录、会议记录等乱七八糟的,都是档案资料呀,将来要查什么,或编什么志书之类的,就能派上大用场的,老话说得好,“千年文书好合药”。所以,我主张把它封存藏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