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去,痒立止!用一张化湿方,赶跑夏季瘙痒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这几天,我一直在给大家说,关于皮肤瘙痒的事儿。肛门瘙痒、肛门湿痒、荨麻疹、湿疹……的确,夏天天热,湿热之气挥之不去,我们的皮肤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今天,我再给你说一个关于皮肤瘙痒的事儿。我觉得,它十分典型,和夏季时令,以及夏天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张,当时年纪是53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皮肤瘙痒,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由于瘙痒难耐,他经常用手去抓挠。结果,抓破处就流出黄水来。
与此同时,患者周身困乏无力,肢体沉重,不爱动弹,纳呆腹胀,吃不下饭。
这也难怪。浑身瘙痒难受,连续好几个月,谁还能吃下饭去?
如何才能止痒?患者看了好多地方,找了好多大夫,用了好多办法,效果都不尽人意。
后来,他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质稍红,苔厚腻,脉象滑而微数。
这时候,医家追问患者病史。在出现瘙痒这个毛病之前,是不是喜欢饮酒?饮食是不是喜欢厚腻之品?
患者回忆说,自己确实喜欢喝酒。夏天的时候,为了凉快,他直接睡在家中地板上。
了解这些情况以后,医家书方一首,并嘱咐再不要饮酒,更不要睡在地板上。方见——
藿香、紫苏、半夏、丹皮、苍术各10克,陈皮、黄柏各9克,茯苓、厚朴各7克,白芷8克,薏苡仁3克,犁壁藤60克。水煎取汁内服。药渣再煎,用药液外洗。
后来,患者用这个方子,8剂以后,诸证大减。最后,原方稍作改变继续投用,患者诸证悉平,完全康复。
这张验案,是我有一年参加中医皮肤病经验交流会,听前辈讲给我们的。太具体的,我可能记不清了。但是大致经过,应该就是这样。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方才说过,这个验案里头的患者,其发病因由,和夏季的生活习惯相关。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什么习惯呢?饮酒、睡地板。
饮酒,就是在往自己的体内灌注湿热之邪。睡地板,那就是在主动地感受外界湿邪。你说你是不是找病啊?
外湿侵入身体,遇见内湿,内外相结,郁久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蕴蒸皮肤,他就形成顽固的瘙痒。
当然,湿邪弥漫,困滞脾胃,也会给患者带来消化方面的异常,患者胃胀纳呆,就是这方面的体现。脾主四肢。脾为湿困,清阳不升,所以患者四肢倦怠乏力、十分沉重。
另外,就舌脉来看,患者舌质红,苔厚腻,为湿热之象。脉象滑而微数,这就是湿邪郁久化热了。
怎么才能化解这个局面呢?我们再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藿香、紫苏、半夏、丹皮、苍术各10克,陈皮、黄柏各9克,茯苓、厚朴各7克,白芷8克,薏苡仁3克,犁壁藤60克。
这个配伍,显然是藿香正气散的化裁。藿香和紫苏,既能解表散外湿,还能和中化脾湿。半夏、苍术、陈皮、茯苓、厚朴、薏苡仁,这些可以健脾除湿。丹皮、黄柏,用于清热。白芷,可以祛风止痒,辛散燥湿。犁壁藤,可以利湿清热。
可见,这是利用藿香正气散化裁,以其芳香化浊、清热利湿的特点,达到治疗皮肤瘙痒目的的案例。
皮肤瘙痒,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它背后包含的因由还有很多。比如说,有些人属于血热生风,有些人属于营卫不和,还有的人属于血瘀,也有点人属于血虚。相对来说,完全由于湿邪导致的皮肤瘙痒,只能在其中占一小部分。但是就夏季而言,身处湿热环境中的人,相对更容易因为湿热而导致瘙痒。我个人认为,皮肤瘙痒若伴随舌红,苔黄腻或厚腻,或者说伴随肢体沉重、胃脘纳呆等现象,尤其是平时饮食不节的人,应该重点考虑以芳香化湿、畅中和胃、清热利湿的思路来应对。这在临床上是常规做法。
医案中以藿香正气散加减来应对,很有借鉴价值。非专业读者,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原方中的犁壁藤不属于常用药,重用60克,也非常规做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以取舍)。证不属湿热者,不能用。专业的读者朋友,你不妨也适当留意。事实证明,藿香正气散治皮肤瘙痒,还是很贴切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