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残暴,审核8年才上映,这部影片残忍到令人发指!

01
'Come And See'(自己去看)语出圣经启示录,意为让人睁眼看看末日图景。这部影片堪称杰作。
二战期间德军一手制造的屠杀惨剧,活活烧死628名平民。
曾经苏联(战争)电影中那种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光芒渐渐消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几近终点。
创作上的自由,带来更广泛多样的作品问世,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苏联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瓦解。
最终,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在影史上浓墨重彩的苏联电影,也就彻底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倒不是说苏联电影的改变,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而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深切影响了八十年代苏联电影的样态,也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
无论如何,从那个时期对文化娱乐态度上的变化,我们便可以小见大,将之作为一段社会史、政治史的注脚。
《过来看看》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它也确实显得尤为新异。
这是一部很特殊的战争题材电影,它真实地描写了德占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场面,以及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恐惧,反映了战争的真实面目。
它既没有描写正面战场残肢断臂、血流成河的场景,也没有描写局部战斗中的平凡悲壮,而是降临在普通民众头上血淋淋的残酷。
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场面远超过任何一部描写德军集中营的电影,令人毛骨悚然,胆小和心软者慎看。
“自己去看”,引自英王詹姆士钦定本《圣经》。传说当年七个封印悉数揭开,天降浩劫,夺了世上无数人的性命。
骑红马的使人战争,浮尸百万、流血千里;二战爆发,正应了启示录里约翰眼中看到的一切。
02
整部片子给人一种细思恐极的感觉,随着故事的推进,让人毛骨悚然,几乎看不下去。
影片通过机械的轰鸣、吵闹的对话、苍蝇的嗡动甚至是耳鸣等极富表现力的声效不断加强观众的焦躁之感。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高声对骂,但让人感到奇怪压抑的事两个人的声音都极度苍老,在听到这小孩跟伙伴说话时的真实嗓音时,我感到一阵揪心——这小孩究竟是经历过怎样的世故才学会用这种阴森苍老的声音来伪装自己?
主人公就是一个天煞孤星,任何跟他亲近的人都会死于非命,甚至连动物都无法幸免,而他自己却能完好的活下来,这种压抑到令人疯狂的孤独感让人无所适从,如鲠在喉,难言难咽。
如果影片仅是如此,就没有太多特点了,这位鬼才导演把整部影片的重心都放在了最后七分钟上,让电影从感官猎奇直接上升到了哲思表达,从而也决定它毋庸置疑的神作品质。
03
在最后的七分钟里。弗列罗奇卡年轻的脸上已经布满皱纹、神情扭曲,对着泥水中希特勒的画像开枪。
第一枪,时间居然开始倒流,被炸毁的楼房恢复原状;
第二枪,希特勒接见少年积极分子;
第三枪,希特勒检阅部队,
第四枪,到啤酒馆暴动
弗列罗奇卡杀红了眼,疯狂的开枪,时间持续倒退,他粉碎了纳粹恶势力,击毙了少年时期就面露凶色的希特勒。
最后时间来到希特勒一脸天真无邪地被包裹在襁褓之中时候,弗列罗奇卡却久久凝视照片,再也找不到任何开枪的理由,不得不艰难地放弃了击毙万恶之源、消灭罪恶萌芽的最后机会。
人性本善,襁褓里的希特勒没有错;善性也是如此的卑微,无法拯救濒危的所有。
这短短的七分钟,却映射着其他战争影片难以企及的哲学和伦理高度。战争里从来没有胜利者,只存在着流血与死亡。
电影表现的内容,都体现在影片中,不需细说。比如,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随波逐流,男孩一会在红军当游击队员、一会在德军当俘虏、一会与红军战士合影、一会作为猎物为德军牌照。
还比如,战争中的冷漠与残酷,寻找食物的四人转眼之间就死了三个
而且丝毫没有预兆,女孩被轮奸后男孩也显得无动于衷,更没有人来表示关心,等等。
总之,电影中的一切都是冰冷残酷的,唯一有爱是母亲对男孩的关心,其余所有人都已经被战争异化,成为了没有感情的生物。
这在男孩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他刚加入游击队时还一脸稚气,可是在经过战争的洗礼后,男孩的脸已经皱纹迭起,仿佛一个老人。可见战争对人的影响有多么的巨大。
这些都使得电影非常沉重,而且有一种极度压抑的感觉,仿佛自己也身处战争中。
这大概就是编导的意图吧,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一般。

0

《自己去看

剧情 |143分钟| 苏联 |1985
导演: 依莱姆·克里莫夫
主演: 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 / 奥尔加·米罗诺娃 
豆瓣 8.7 
点击下方观看完整影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The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