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你的房子多少钱?我不知道哇!
哈哈哈,忍不住大笑几声。
大杭州,大深圳的房东最近都很懵逼,竟然不会卖房了。自己的房子突然就和楼上,楼下,甚至同小区的房子都一个单价了。无论楼层,朝向,装修,户型,统统一个指导价,不能挂高,也舍不得挂低,索性就不卖了。
被难为死的还是兴冲冲杀入市场的买家,没有参考单价,没有成交历史 ,一套房子到底是被指导高了,还是被指导低了,多看几个房子就糊涂了。一楼的毛坯和次顶的精装一个价,通透的三开间朝南和门口一室一厅的70年公寓一个单价。不傻的人都想要流通的好货,可惜看好的房东舍不得签字,痛快签字的房子里一堆打包的红木家具,高档私藏,不要还不行。
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很有意思,也硬生生把中介小伙逼成了段子手,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朋友圈某个中介发条微信含有房价+红木家具+青花瓷+房东赌博输了100万等等措辞,不要大惊小怪,动动小手,计算一下总和就行了。
记得有个朋友说,永远不要怀疑我dang让刚需上车的决心,现在想来不得不服这个家伙的“高瞻远瞩”。
被用来祭天的首先是开发商这种大块头。这些年,开发商高价拿地,新房开盘被限价引发的万人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在苏州,竟然有房价小于等于地价的冤大头。虽然,作为亲儿子的开发商,早已习惯了一个巴掌一个枣的游戏,但某些被限价的地皮亏掉底裤,项目总被轮番干掉的故事比比皆是。总有人要为当年脑子进水的决定买单,呵呵。
得益于zhengfu英明的决定,新房被限价的一二线城市,很多人还是成为了那个幸运儿,无论用什么方式,可拿上台面的,抑或无法告人的。
作为一枚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对dangguo这种劫富济贫的壮举那是相当期待,有点像很多年前打地主分田地,不同的是我们还要掏钱。不过,掏钱也乐意,只要告诉我们钱给谁。至于开发商哪个项目总打铺盖卷滚蛋,这些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也从不关心,毕竟说了也不算。
深圳,杭州的祭出的新政,把上面这个大嘴巴的家伙也吓到了。
擦,我草率了!
这是他这几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个手握一沓房本的家伙,在这个行业浸淫很多年,自认为见过风,也见过雨,最近有点被整蒙了。
原本刚刚把户籍挪到杭州,全款准备妥当,连经营贷款都找了好几家金融机构。然后发现,自己相中的区域无房可售了。两周前还红红火火的市场,一下子冷清了不少。一直联系的中介刚刚换了个行政区域,新接替他的同事入职没有几天,每次回复他的价格都是政府给的指导价,至于能谈多少,怎么谈,中介不知道,房东也说不准。最要命的,找好的银行也带来了不好的消息,这些家伙们都躺倒装睡了,清一色暂不营业。
他的银行账户上躺着300万现金,他说有点暴殄天物,当个百万富翁让他虚得慌,好凡尔赛的既视感,有木有?
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乱象是个短期政策刺激的产物。这个市场终究会根据供需关系的波动回归到它合理的状态。
毕竟,很多年前,当商品房出现,可以进入自有交易市场的开始,这个市场根本没有什么政府指导价。在LIANJIA真实房源出现之前,买卖双方本就没有机会从第三方平台或者政府官方网站获得这套房子的参考均价,更多的时候,信息是从你恰巧认识的中介嘴里知道的,更可能是从你家楼下或者大门口常晃悠的阿姨嘴里听来的。
很好玩的是,信息不透明很多年,也不影响帝都的房子从5000涨到10万,苏州的房子从3000涨到5万,而我们县城的房价在3000左右徘徊了近10年还上涨乏力。
当我们习惯了BEIKE平台亲喂的数据,突然有一天被拿走了,短期内这种失去依赖带来的阵痛自然是免不了的。这种现象在一定层面佐证了美股上市的贝壳是个相当不错的平台,这个年代,有数据就是王者,比如马爸爸,明眼人都懂的。
庆幸的是,勤勉的zhengfu也舍不得我们无所适从,火速提供了每个小区的参考价,至于这些数据是哪里来的,是否具有可信度,看看就是了,有总比没有好。
有淘屋粉丝很担忧,总是问同一个问题,如果这种事情成为常态,我该怎么买房啊?
呵呵,看房两百套,然后等房东也缓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