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在我的心底珍藏着三本珍贵的书《写作辞林》《中国文学史》《青年知识手册》,它们在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第一本珍贵的书《写作辞林》,是我二姐夫送给我的。那年,我读初二。国庆节的时候,经人介绍我二姐与我二姐夫(当时应该叫小郭同志)第一次相约在钟楼的邮局下见面。那年的国庆节,黄石举行了庆国庆三十五周年的群众游行活动,街上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群众游行活动结束后,我和同学一起在街上晃荡,恰巧碰到了我二姐与小郭同志他们。在与我二姐的闲谈中,小郭同志得知我喜欢看课外书,非常高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还说他自己书读得不多,但有位爱读书的小姨子真是件好事。为了“讨好”未来的小姨子,小郭同志在步行街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这本《写作辞林》的书。
从市内,一回到家,我什么事也不做,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上篇《词语集锦》汇集了描写各种事物的精词,成语和常用词;下篇《用词范例》收录许多作家运用各种优美语言进行写作的范例,分别按照写人,写景,写事,写物等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类。我是越看越爱,越爱越看。在当时课外书,还相对贫乏的年代来说,《写作辞林》它就是“及时雨”。一想到,这本书在手,以后作文不愁,我就笑得合不拢嘴。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怎样把作文写好的窗口,让我写作文有了“足够”的语言材料,对提高我的作文水平非常有帮助,也让我明白了一篇好的作文就好比一座精美的建筑,优美的语言就恰似其中优质的砖块。
后来,有一次,我和我弟弟吵架,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我气不过,但又怕我父亲责怪,不敢动手打他,就拿他的武侠书《云海玉弓缘》出气,把他的书封面撕了个口子。这不打紧,他撒泼放赖,不依不饶,抢过我的《写作辞林》,撕了个粉碎。我们人又扭作一团。当时,如果不是我大姐夫他们扯住的话,还不晓得怎样收场。
过了两天,我大姐夫去黄冈出差的时候,特意又给我买了这本一模一样的《写作辞林》。失而复得,我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此后更是当作宝贝一样。当时,家里住的是土砖屋,经常有老鼠出没。有天晚上,放在桌上的《写作辞林》被老鼠啃了,我心疼得不得了,我就用旧挂历把书重新包了一下。
岁月如梭,那么多年过去了,但这本《写作辞林》一直陪伴着我,我经常把它拿出来翻阅。在通往写作的路上,它就像一艘船,装着源源不断的“宝物”,向我驶来,承载着我的梦想。
第二本珍贵的书《中国文学史》(共四册,游国恩主编),是我堂兄送给我的。那年,我读初三。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我和我堂兄还蛮谈得来。那年暑假,他去武汉学习的时候,从武汉给我带回了这套书,作为我十六岁的生日礼物。平生第一次收到书作为生日礼物,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
在那个炎热的夏季里,它如一抹清凉,悄然向我袭来。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到深情意浓处,泪洒页面,读到激情荡漾处,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文学的起源,秦汉文学,魏晋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明代文学……了解了屈原、李白、苏轼、范仲淹、曹雪芹、蒲松龄的生平……在十六岁的花季里,这本《中国文学史》就像一把金钥匙,向我打开了文学知识的宝库;又像一扇明亮的窗户,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像是一层层的阶梯使我进步,收获满满。
第三本珍贵的书《青年知识手册》,是我初中时文学社的指导老师,王清池老师送给我的。那年,我在黄石工业学校幼儿园做临时工。读初中时,王清池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也不是我班上的任课老师,他只是我们文学社的指导老师。虽然,我已离校了,但他仍然在关注着我,牵挂着我,还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希望我落榜不落志,命运只垂青那些持之以恒的人,千万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荒废了自己写作的长处。他还托人带了一套自考教材的《中国文学史纲要》和《青年知识手册》给我。
在我最彷徨,最无助的时候,他送给我的书和写给我的信,就是火炬,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哪怕是山重水复,哪怕是荆棘丛生,在文学的路上我也一直在坚持,在跋涉。
书是人生道路上的基石,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而我,更是因为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做着文学路上的追梦人,不忘初心,一直向着那方明亮追寻……

张兰花,湖北黄石人,爱好文学喜欢徒步,散文散见于《黄石日报》《东楚晚报》。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远野茫茫:故乡的亲人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故乡的亲人 远野茫茫 不经意间,离开故乡已然20余年了,在这8000多个日子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尤其是故乡的亲人让我时时刻刻是那样的魂牵梦萦,难以释怀-- (一) 父亲 一想起父亲,我的眼里 ...

  • 钱穆的《中国文学史》

    准确地说,这是钱穆关于中国文学的讲义稿,里面的许多观点,在中国文化十讲里,都有提及,只不过不如现在这个系统. "所谓史者,即流变之意.有如水流一般." "吾人如要讲文学之 ...

  • 赠书《中国文学史》(钱穆)

    本书是去年12月份网购得来,是钱穆的学生叶龙整理的钱穆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当时购买此书,是想了解中国文学史的脉络.虽然作者本人对文学史有粗浅的了解,但认识比较零散,无法用一条主线将整个文学史串联起来. ...

  • 每日荐书20210803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呐喊>: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作 ...

  • 闲思|有一些无法阅读的痛苦,你无法体会

    记得自己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离谱的愿望,那就是跟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把其中最重要的一些文学作品都读一遍,写一点自己的阅读感受,完成一次文学上的全面普及. 有这种愿望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 ...

  • 每日荐书20201219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全书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古代.中世.近代三期,自古代文学鸟瞰至近代,细分章节着重于重要文学运动.重点文体以及代表性作家.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如父的姐夫  人海如潮,有你有我,潮来潮去,遇到不容易.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着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q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穿越大顶山》

    穿越大顶山 三月七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我们黄石快乐群一行四十七人,开启了大顶山穿越之行.大顶山穿越是武汉市周边最经典的户外线路,也是新驴练手,老驴练蹄的经典线路.因此,这次穿越吸引了许多新驴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两年前,我成了一名"乐退族",结束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因此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少年时的点点滴滴是我永恒的回忆:春去秋来,日月星辰,目睹了一位老人领着他的外孙们走过了十三载,魁伟的身躯为他的外孙们遮风挡雨.余家湾那条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记载着外孙们的成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年味尽在油锅中》

    年味尽在油锅中 在我的家乡张家湖,有"无油炸,不过年,年味尽在油锅中"的俗语.   乡里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仪式感,特别是过年,完全是按照"老祖宗"的那套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挖藕》

    挖藕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三处藕塘.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处藕塘,两处藕田.   那处藕塘位于黄石工业学校(黄石理工大学的前身)大门口的马路内侧,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藕塘里,水较深,生长的都是开粉红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张家湖(又名磁湖),她不仅是鄂东南有名的蔬菜之乡,而且还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年味与家乡的风光,一样美不胜收,一样令人怦然心动,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过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干塘》

    干塘  "干塘"是俗语,又叫"干鱼塘",它是我们长江以南一带乡下的说法,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后将鱼捕起来.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两口大鱼塘,并排着,一边临着湖,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大姐》

    我的大姐   我从未想过死亡会与我如此的接近,我从未想过生命竟如此的脆弱,我从未想过我大姐突然的离世我竟是如此的无力.   我原以为来日是方长的:我原以为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我大姐闲话家常:我原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