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爱情诗赏析《荒郊野侣》〔英国〕 勃朗宁
〔英国〕 勃朗宁
不知你今天是否也感到
我所感到的心情——当我们
在此罗马的五月的清早
携手同坐在春草碧茵,
神游这辽阔的荒郊?
而我呢,我触及了一缕游思,
它老是让我徒劳地追求,
(就像蜘蛛抛出的游丝)
横在路上把我们挑逗,)
诗刚捉到它,转瞬又丢失!
帮我捕捉它吧! 起初它
从长在古墓砖缝里的
那株发黄结籽的茴香出发,
而对面那丛杂草蒺藜
接过了飘浮的柔网轻纱,——
那儿有朵小小的橙子花杯,
招惹来五只盲目的绿色甲虫
在花蜜的美餐中陶醉;
末了,我又在草坡上把它追踪。
抓住它吧,别让它飞!
毛茸茸的草毯茂密如云,
铺遍荒野,不见尽头。
静寂与激情,欢乐与安宁,
还有永远不停的空气之流——
啊,古罗马死后的幽灵!
这儿,生命是如此悠久辽阔,
上演着如此神奇的活剧,
花儿的形象如此原始而赤裸,
大自然是如此随心所欲。
而上天只在高塔上看着!
你呢,你怎么说,我的爱人?
让我们别为灵魂而害羞,
正如大地赤裸着面向天空!
难道说,决定爱与否,
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我但愿你就是我的一切,
而你却只是你,毫不更多。
既非奴隶又非自由者,
既不属于你又不属于我!
错在哪里?何处是缺陷的症结?
我但愿能接受你的意愿,
用你的眼睛看,让我的心
永远跳动在你的心边,
愿在你的心泉尽情地饮,
把命运融合为一,不管是苦是甜。
不。我仰慕、我紧密地接触你,
然后就让开。我吻你的脸,
捕捉你心灵的热气,我摘取,
玫瑰花,爱它胜过一切语言,
于是美好的一分钟已逝去。
为什么我离那一分钟
已这样远? 难道我不得不
被一阵阵轻风吹送,
像蓟花绒球般飘扬四处,
没有一颗友爱的星可以依从?
看来我似乎马上就要领悟!
可是,丝在何处? 它又已飞去!
老是捉弄人! 只是我已辨出——
无限的情,与一颗渴求着的
有限的心的痛苦。
(飞白 译)
《荒郊野侣》是勃朗宁最优秀的抒情诗之一,诗人在诗中采取了戏剧独白的形式。
题中的“荒郊”指的是罗马周围的平原,那里残留着古罗马的遗迹、废墟。勃朗宁夫妇移居意大利的19世纪中叶,那里四野荒芜,不见人烟,分外苍凉。伫立荒郊,使人产生天地茫茫、时空无限的感觉。而那游荡不止的风,更增添一种神秘的气氛,仿佛古罗马的幽灵游动。
诗人与爱人同游荒郊,面对罗马五月的清晨,无限感慨:“这儿,生命是如此悠久辽阔,上演着如此神奇的活剧”,与废墟的幽灵一起引发出诗人无限遐思——一缕游思飘荡,在罗马的五月的清早,在诗人的有限的心上。
诗的前六节,以游思为红线,贯串了诗人对荒郊的描绘。
诗的开篇直述心意:我的爱人,你能和我一起神游吗?在辽阔的荒郊,在我游移思绪的旅程之中……诗人和爱人置身在暮春五月中,春草碧茵,悠静美妙,宛若图画。但诗人却被一缕游思缠绕着,诗人徒劳地追求,它却如蛛丝般柔韧而缥缈,仿佛捉住,转瞬又无踪迹。
继而诗人就在游丝的牵引下,注视那一个个自然而又清新的生命:古墓砖缝里发黄结籽的茴香,这是坚韧不拔的生命体,倔强地生长、发芽;杂草蒺藜正是思绪纷乱难解的映像。在艰涩与纷杂之后却是一幅静谧安祥的水彩画:五只绿色甲虫,栖在一朵小小的橙子花杯上,陶醉在美餐之中。诗人的游思仿佛驻足这怡人的憩闲图。而思绪又飞去,看铺展的草毯无边无垠,古罗马死后的幽灵在它上面逡巡、游荡。这里,充满着大自然的协奏:静寂、激情、欢乐,安定和谐地存在。生命的“神奇的活剧”“原始而赤裸”,“随心所欲”……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步入这样美妙的圣园都会陶醉。仿佛阵阵芳香飘来:泥土的、树木的、花草的……
上天却是一切的主宰:荒郊的、野侣的。它注视着……
七节是自然的过渡,诗人希冀与爱人相爱“正如大地赤裸着面向天空”灵魂相融。可是爱、灵魂不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即是诗人思绪所在。
诗人由景物到主题,到下面的心理刻划,自然流畅如行云。诗人但愿能与爱人灵魂投契,“我但愿你就是我的一切,而你却只是你,毫不更多……”,“我但愿能接受你的意愿……我的心永远跳动在你的心边……命运融合为一”。热恋中,灵魂仿佛已经相契,然而只能是美好的一分钟,而且已经逝去。为什么不可以紧紧抓住那一分钟成为永恒?
诗的最后一节点了谜题:“无限的情,与一颗渴求着的有限的心的痛苦”。
勃朗宁夫妇真诚地相爱着,但诗人没有写“盟誓、忠心”的事,而是在问:“灵魂能否合二为一?有限的心能否有无限的情?”诗人认为不必用盟誓来作答,世事易变,坦露出我们纯洁的灵魂,正如大地赤裸着面向天空。
历来人们歌咏爱情是完美的,可是在勃朗宁的诗里却出现了不完美。过错不在你我,而在上天。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不仅仅倾诉了愿与爱人相投相合的真挚爱情,而且点燃了哲理的火花:有限的心、无限的境,好似人与自然的对话,人对生命、对世界的探寻。这与我国古代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江月何年初见人,江畔何年初见月”的感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哲理思索体现了诗人们力求在宇宙中寻找人生的渊薮。
诗中包含三个层面:情节层、心理层与哲理层。
表层的情节张驰相接,使诗歌具有音律美。砖缝茴香、杂草蒺藜、花杯甲虫与草野的碧绿,广阔又形成点面错落的景致。
心理层的忠贞爱情的描绘细腻传神,美好一瞬与随即飘逝的怅惘也是有抑有扬,错落生辉。
哲理层是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探求,从中可以找到诗人本身。
——宁肯因认识到不完美而做不满足的人,也不做满足的人。——这是勃朗宁的哲学。
诗歌虽然跨越空间大,但并不突兀。语言质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