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道
关于“孝”,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是这样说的:“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则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可见“孝”是对父母及长辈而言。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关于“道”,“道教”鼻祖老子认为:“道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而哲学上对“道”的定义为:道,自然也!也就是说,自然为“道”,这种“道”有着自己的运行轨道,最通俗的解释,可以理解为“规律”或者“规则”。
从汉语言文学来讲,“孝”是一个动词,“道”是一个名词,两个词结合起来被定义为“形容词”,其组成词组后的含义应该定义为“按照道德观念或者规则善待父母、长辈”,包含有“尊祖敬宗”和“传宗接代”两个内容。
“孝道”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提及的一个话题,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也以“孝道”看人,凡是不懂“孝道”,不讲“孝道”之人,基本会排斥在交往的“圈子”之外。
其实,年轻人在一起谈论“孝道”,只是一个“概念”,来自于“书本”,或者来自于“口传”,因为没有经历,所以可以毫无顾忌地挂在嘴边,以“孝道”做为自己交友或者评论他人的条件或标准,但“孝道”最深刻的“内容”,因为没有阅历和感受,不能触及其本质。
一般来讲,自己父母在中年的时候,行为能够自立,或许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到自己,不仅可以为自己照看孩子,还会在经济上贴补自己,所以自己可以“夸夸其谈”地“品味孝道”,“长篇大论”地“评说孝道”,可这仅仅是那个阶段的表象,假如有一天自己的父母已经年迈,进入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行列,那时才有资格“评说孝道”。
我的岳父是个“老兵”,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来复员到地方工作,明道理、识大局,头脑清晰,明白事理。现在老了,87岁,由于前几年得了重病,虽然经过救治抢回了生命,可由于药物的作用,目前有些老年痴呆,也叫“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岳父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回妻子家,家里的饭都是他亲自动手,味道可口,久久回味,特别是他做的鸡和鱼,味道绝对诱人,吃一次便会深深刻在记忆里。记得有一次去看望岳父,小姨子在家做鱼,他到厨房打开锅盖闻了一下,就很严厉地告诉她:加工流程不对,鱼本身的鲜香味没有出来,然后自己动手增添了调料。
岳父现在老了,又有些老年痴呆症,生活上都要靠子女们帮助。比如小便,总是滴滴啦啦弄得到处都是,有的时候会直接尿到马桶的坐垫上,有的时候会忘记了冲水,厕所里总是有一股骚味,我们需要经常提醒他,还要不断进行清理;擤鼻涕时可以直接对着地板,有时会对着饭碗,好像在他的意识里,只要自己方便,做什么都可以不分场合地点;由于常年吃药,身上会起皮,所以他住的床上每天都要清理,不然你在他睡觉的床上坐一下,或者放了衣服,就会有一层白皮;他现在自己不会洗澡,都是做子女们为他洗的……
岳父基本上都与他的小女儿生活在一起,数年如一日。我的妻子是老大,每年“小姨子”家在节假日外出旅游,才把岳父送到我们家里,他在我们家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两个月,我们非常仔细、耐心,怕照顾不好,怕怠慢了他老人家,可时间长了心里有时也会有一点那个!想想我的“小姨子”和我的“挑担”,他们这么多年耐心细致的照顾,那么辛勤努力的付出,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辛苦了,你们才是我心中的楷模,向你们致敬!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那是因为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很难伺候。
我的父亲去世好几年了,母亲与我们一起生活。85岁的母亲身体多年来一直不是太好,常年吃药,虽然她老人家觉得自己心里很清楚,对事情很明白,但是她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与我们在很多时候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女儿参加解放军文职考试,晚上很晚才休息,她不到六点就去叫女儿起床,女儿因为休息晚睡眠不足没有起来,过了一会儿,她又去喊,女儿特别生气,告诉她,才刚刚睡着,就别叫了!我对母亲说,我们都在家呢,这些事情我们会操心的,你那么早叫她,她睡不好觉,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好在女儿比较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文职。
前几天我们两口子在外面有事情,晚饭让女儿做,女儿就在外面叫了外卖,我母亲和我岳父都觉得好吃。第二天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女儿说:我奶说,昨天我叫的外卖是从大餐馆买的,特别好吃,过去我是从农民那里给她买的,就不好吃!我女儿委屈地告诉我:我每次给我奶买的都是价格很贵的饭菜,我给自己都舍不得买,她还说我是从农民那里买的!你看,人老了,你即使对她再尽心,他们有时候就是不理解!
……
什么是“孝道”,其实很简单,用行为伺候好父母或者长辈就是“孝”,坚持不懈就是“道”。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百度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