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有想到,成语“出尔反尔”原来是讲唯物辩证法的
出尔反尔是个成语,意思是:言行前后不一,反复无常。其实,这个成语是讲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说是讲辩证法的“向反面转化规律”。
比如早上你正睡觉,那么,睡觉就是“出尔”。睡觉不可能一直睡下去,它不可避免地要转化到它的反面,转化到不睡觉,不睡觉就是“反尔”。由睡觉到不睡觉,就是出尔反尔。出尔反尔这个成语,一是它说的是客观事实,二是它讲了辩证法的向反面转化规律,所以说它是讲唯物辩证法的。
再如你现在正在吃饭,吃饭这个事情就出自你,叫“出尔”。因为肚皮有限,所以你吃饭不可能一直吃下去,吃饭一定得转化到不吃饭,不吃饭显然就是“反尔”。所以出尔反尔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吃饭——不吃饭——吃饭,这就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因为根据辩证法,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转化到它反面,所以说出尔反尔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没有不出尔反尔的现象?毛主席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没有不走向反面的”。所以不出尔反尔这种现象是没有的,有些看着是不出尔反尔,时间一旦足够长,就会出尔反尔了。比如人生,假如一个人活100岁,那么99岁的时候他都不是出尔反尔,但是到了100岁就会由生到死。生,是出尔;死,是反尔,所以生死的过程就是一个出尔反尔的过程。
人们现在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一般都理解为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这当然也是矛盾。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理解就是片面的,甚至说是表面的。矛盾概念,它的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出尔反尔,也即自己不可避免地与自己相矛盾。比如上面举的那样例子。这些例子都是个人的例子,其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不可避免地要出尔反尔的。
比如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和平就是“出尔”,和平不可能永远和平下去,和平一定得转化到不和平,转化到动乱或战争。十年不转化,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也得转化,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动乱或战争就是“反尔”,由和平到不和平(动乱或战争)就是出尔反尔。所以我说出尔反尔是个很重要的辩证法规律,是“向反面转化规律”的必然推论。
既看到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又看到一事物不可避免地与自己相矛盾,这就比较全面了。前者是横向看,后者是纵向看;横向看叫人看得宽,纵向看叫人看得远。看得既宽又远,就是辩证看。
老子说: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战胜他人只是说明你有力量,战胜自己才能说明你是强者。战胜自己就是出尔反尔。战胜自己的坏习惯,战胜自己的老观念,战胜自己的缺点,都是出尔反尔。比如你好喝酒,有事没事总想喝两口,后来因为有病就戒酒了,由喝酒到不喝酒,就是出尔反尔,就是战胜自己。一个人由喝酒到不喝酒是必然的,就是没有病不戒酒,到了一定年龄还得戒酒;生的时候不戒酒,快死的时候还得戒酒,这就是说出尔反尔是的。
物质欲望方面自己战胜自己不容易,精神方面、观念方面自己战胜自己更难。比如说一个人一直很任性,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任性叫“出尔”,要变得不任性就很难,通常不受挫折就改变不了,不任性就是“反尔”。由任性到不任性就是“出尔反尔”,这是精神、观念方面的出尔反尔,这个相对来说更难。
我们学习和理解毛主席的《矛盾论》,除了要认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还要认识到事物与自己一定也是相矛盾的,这样看问题才看得远。看得远是毛主席最优秀、最智慧的品格,正是这个品格使毛主席把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团结在了他身边,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如果说出尔反尔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那么这就是辩证法,否则就是现在成语的意思,从哲学上说就是变戏法、诡辩论。比如,你先说张三是中国人,仅仅根据张三长的有点像外国人,然后又说张三不是中国人,而其实张三的国籍始终是中国人,这样说就是前后不一,反复无常,就是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