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观瀑楼

作者:张卫民

1979年7月,黄山迎来了一位伟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7月11日下午,75岁的邓小平与妻子卓琳、女儿邓楠等家人下榻黄山观瀑楼,12日一早,小平手拄竹杖,精神矍铄,开始徒步登山。桃源亭、半山寺、玉屏楼、鳌鱼峰、光明顶、北海、清凉台、始信峰、云谷寺,留下了邓小平的足迹。15日邓小平返回观瀑楼,在这里,他接见了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同志,“黄山谈话”似开山号令,掀开了黄山旅游发展的新纪元。

黄山观瀑楼已辟作“邓小平同志黄山居住地”供游人参观。正值小平同志考察黄山42周年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又来到观瀑楼参观学习。观瀑楼位于黄山温泉景区,坐落在桃花峰下,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环境舒适清幽。这幢二层楼房,外观所见,圆柱硕大挺拨,飞檐翘角,曲面屋顶高低错落,梁坊和檐板的彩绘异常耀眼,有传统楼阁之神韵,又有现代建筑之秀美。走进一楼大厅,解说员指着“邓小平视察黄山线路图”,详细地给我们讲述小平同志在黄山的动人故事。小平同志生活朴素,登山时和工作人员一样吃的是干粮。他不搞特殊化,要求“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他平易近人,多次跟路遇游客聊天,与闻迅赶来的大学生交谈、给他们签名,与邂逅的香港电影演员交流、合影。

观瀑楼内的房间里、走廊上都挂着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拍摄的照片,因为这幢楼并不大,总建筑面积只有600余平方米。撇开照片背后的细节,我看到一位憨厚老者,天真慈祥的笑给人信心与力量。小平同志当年居住的房间基本保持着当时的原貌,设施比较简陋,一张铁架粽垫床,两张棕色皮革沙发,一张木凳,一把木椅,一张木制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这些物件摆放在18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些拥挤,却是当时黄山最好的招待水平。解说员介绍,当时洗脸、洗脚仍然使用传统的脸盆、脚盆打水。站在小平居室窗户边往外看,对面山峰的“人字瀑”气势磅礴,壮观雄伟。小平同志下榻前未必知道,他居住的地方能够观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而小平同志面对奔流不息的人字瀑,在他的心中激起几多波澜?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是,可以肯定,小平同志所思所想,一定是中国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

二楼有一个20平方米的大厅,进门左侧有“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黄山接见安徽省委常委时的讲话记录”,小平同志对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农民收入、山区经济等许多方面都谈了自己的看法。解说员介绍,当时参加接见的领导后来回忆,听了邓小平的话感到非常震惊。邓小平谈得很细,很具体,语言朴素,道理浅显,诸如如何赚钱做生意,娓娓道来,有板有眼,非常务实,非常开明。大厅旁有小门通往外阳台,这是观景的最佳位置。紫石、朱砂两峰之间,一源两水飞泻而下形成壮观的人字瀑,观瀑楼由此而来。

旧时,黄山交通闭塞,游人罕至,藏在深闺人未识。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直至唐宋,黄山乃渐为世人所识,山上寺庙宫观日渐增多。随着名士隐居、宗教传入,黄山开发建设随之开始。观瀑楼由民国时期黄山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徐静仁投资,初建于1939年,1954年又进行了整修,可以说,观瀑楼见证了黄山旅游发展的一段历史。小平同志在这里留下了一张照片,他靠在阳台的藤椅上,卓琳在他的身边。此时此景,他有什么感慨?他没有对别人说。但是,人字瀑、观瀑楼以及黄山,将永远记住他。“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这是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艰难困苦难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1977年,邓小平再次复出时已是73岁高龄。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做点工作。他要做事,不要做官,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说员跟我们讲述了一个细节,小平就餐时发现餐桌上摆着五菜一汤,立即提出批评,不能超标准。厨师过来解释,考虑到您走路辛苦,我们给您添了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小平同志理解厨师的好意,没有当面指责,他和气地说,炒好了就吃掉,不能浪费。小平同志的纪律意识、自律精神特别强,他对工作人员说,我和我家人都要按规定支付费用,不能给地方添麻烦。

走出观瀑楼,大家站在楼外交谈、留影。有人说,现在私人旅馆的住宿条件都比这里强许多。又有人说,现在汤口村民的建筑,比这个气派的比比皆是。是啊,短短几十年,黄山旅游快速发展,过去落后的基础设施如何能够与今天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比较呢?过去观瀑楼为观景而建,今天的观瀑楼不但可观景,已经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