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解字︱供(gòng)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88篇原创推送
皖北农人重情重义,尤其注重亲情、友情,邻里情分。亲戚之间,邻里之间,人情之间的往来,人老几辈人都相沿相袭。
记得皖北人有个笑谈的段子——
一辈亲,
二辈表,
三辈就拉倒。
它说的是,一辈是至亲,第二辈为表亲。到了第三辈上,就不亲了,亲戚关系就淡了,即所谓拉倒。
不能说这个段子是错的。因为亲戚关系相处到三辈人,确实拉倒的有不少。但更多的,还是来来往往下去。因为有很多的表亲,比一辈的至亲,还亲。他们走动的多,遇到了事情都跟着上前。一走起来,就亲了。
近邻也是一样。居家过日子,缺个这,少了那,邻里之间,常常就能解决。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皖北村庄的邻里之间,有的有了难处,遇了事情,邻居都是要争着抢着帮忙的。
亲邻之间的礼尚往来,人都说成“处”,也说成“供”。在我的印象中,村人说“供”,似乎还多一些。
有的小年轻,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或者是端了公家的饭碗,或者闯荡出了一番事业,或者自己有了更为上档次的社会“圈子”,于是,他可能有意无意中,淡化原来亲邻情分。人家的老人生了病,他不去看望;老辈人病故,他也不去上“吊簿”;人家的闺女出嫁,他也不去“填箱”。似乎,他可以“甩开膀子”了。
但凡家中老人想得开,想得远一些,都要对那小年轻批评有加。虽然理由一大堆,不过都是人情过重的话。末了,都不忘说上这样一句:不“供”了?不“供”,情面上过不去啊。
我查了一下。“供”,原先是通“共”的,有时候还通“恭”。这就是了。淳而又朴的皖北村人,拿过来,当成人与人之间,亲邻之间相处的专用术语。我才疏学浅,但我每一回听着“供”字,总觉得,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该还是成立的。
在我看来,皖北村人这个意义上的“供”,跟社会上一般的随份子,有着根本的区别。对主人家而言,随份子其实就是变相敛财;对随份子的人来说,多少有些不情愿。而人情之“供”,是拿人老多少辈的情分垫底子的。随份子,随出来的多是怨言。情面上的“供”呢,“供”出来的都是真心实意的一份情。说它是农人亲情的粘合剂,邻里情的催化剂,该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