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观音阁“宗圣公祠”为何竖写
观音阁镇位于博罗县的东北部,东江的西岸。2013年11月底,我在观音阁老圩的一个偏僻处,看到一座已废弃的宗圣公祠,回来后在西子论坛发了一篇《博罗观音阁圩镇,被遗忘的宗圣公祠》的帖子,当时写道:“宗圣公祠,位于观音阁东江边的堤坝边上,朝东面向东江,早已废弃。石砌的堤坝建在宗圣公祠的前面,堤坝旁有狭窄的台阶可进入祠堂大门。不过,祠堂已被废弃多年,里面杂草丛生。或许,正因为被遗忘了,它才能保存至今。祠堂为二进,规模并不大,从格局看,近似于广府风格。大门上'宗圣公祠’四字,为竖式书写,为惠州祠堂少见。据我几次造访观音阁所知,这是观音阁圩镇内唯一的祠堂古建筑。唯有这个堤坝内的大门,越过半高的堤坝,默默地注视着外面滔滔流逝的的东江水,不知道有多少年。”
宗圣公祠,是曾氏的祠堂,因为“宗圣”就是曾氏始祖曾子(曾参),曾氏后人为光宗门楣,故将其祠堂称为宗圣公祠。只是,一般的祠堂牌匾都是横着写的,但这里的宗圣公祠却是竖着写,令我不解。
博罗文史作者徐穗辉先生为此写了一篇《观音阁“宗圣公祠”为何竖写?》的文章,发表在2013年12月6日《南方都市报》的“侃西湖”版。这篇文章至今还可在网上搜到。他认为:其实我们平日所看到的匾额,都是竖式书写的。那些看似横着排列的,实际上也是竖式书写,只不过是一字一列而已。像“宗圣公祠”这样竖着排列,是因为怕被人反过来从左边读起引起歧义。
他的这个解释,自然是代表了一种观点。但我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还有的朋友认为,宗圣公祠之所以竖写,是因为“宗圣”是皇帝御赐的。我认同这种观点。不然,何以那么多横着排列的牌匾都不怕引起歧义呢?
曾子,名曾参,是孔子的高徒,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元至顺时加封为“宗圣公”,明世宗改称为“宗圣”。我国古代建筑的门匾有横匾和竖匾两种形式,民间多为横匾,竖匾主要用在宫廷、庙宇。大家看到北京故宫各大宫殿上悬挂的都是竖匾。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竖匾被皇室用了,臣民就不能随便用,搞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谁敢犯忌?只有皇帝御赐的才可以光明正大地用,而且这还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呢。至于庙宇能用竖匾,那是因为庙宇是拜神佛的,皇帝是“天子”,那么神佛的地位自然比皇帝还要高,这样庙宇用竖匾就不存在犯忌问题了。
当然了,我这里也只是一家之言,和徐先生及大家一起探讨。
(本辑图片摄于2013年11月)
观音阁“宗圣公祠”门匾
从堤坝上看宗圣公祠
宗圣公祠大门,现在对出去就是堤坝
从侧面看,宗圣公祠共二进
宗圣公祠内,已杂草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