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六腑究竟是什么?

五脏六腑究竟是什么?对现代中医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古人在基本不明“脏腑”的情况下,懵懵懂懂行医三千年,只有极个别先知先觉者比如王清任才意识这一点。当西医以强大的力量楔入中国,古老的中医不得不遭遇西医时,这个问题才不得不被面对。近现代中医无耻篡改祖先本意,五脏六腑的本质被发生重大变化,这变化简言之,从实质脏器彻底变成了哲学符号。真相究竟如何?

一、岂必脏腑,何止五六

古人把人体内脏器官按功能分为两大类:脏和腑。“脏”通“藏”,据《黄帝内经》:“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中医认为,五脏是实心的器官,功能特点为藏精气,精气必须保持盈满,可以用一个字“藏”来概括;六腑是中空有腔的器官,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通”。
这种分类可说毫无道理,五脏中的肝和脾确实貌似“实心”,你说它们藏了什么“精气”还好理解。
心脏实为空腔器官,与血管相连,血液一刻不停的流穿其中;肺脏由无数管管泡泡组成,实质也是“空心”的,除了血液,更有气体一刻不停的进进出出;肾脏里有无数的血管球,血液一刻不停的流过,同时一刻不停的产生尿液。
这些“脏”们的特点怎么会是“藏精气而不泻”?“腑”们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其中胃、大肠和小肠符合“腑”受盛和传化水谷的本意。
胆不过是暂时储存胆汁的器官,只能藏泄胆汁,而无传化水谷之能。而肾脏“受盛”血液,产生原尿,形成终尿,膀胱不过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肾脏较之于膀胱更像是腑。至于“三焦”,是一个不存在的脏器,今天的中医把它硬解为胸腹腔的三段,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元气是一个鬼东西不必谈,“水液”总不能是哲学符号,胸腹腔内又哪里有这样的水液运行的通道?
中医们神奇的想象力总是可以突破一切障碍,不但“气”,连“水液”也可以在体内随意穿行,中医们觉得“水液”该怎样穿行,“水液”就只能那样穿行。从这点来说,中医可以说是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最纯粹的唯心主义,因为他们完全靠想象来确定人体的脏腑及其生理功能。

以脏和腑来区分人体内脏器官功能是古人荒唐无稽的臆想,而“五”和“六”之数一旦确定,与五行一一对应之后,就再也不可更改。心、肝、脾、肺、肾对应火、木、土、金、水,已经对死了,即使后人发现了新的脏器也插不进去。比如胰,是比脾更重要的内脏,脾切了没事,胰切了可难活。但是今天的中医无法面对胰,它插不进那个“5系统”,因为“五行”无论如何不能变成“六行”。
内脏显然不止五六之数,所以中医把脑、髓、骨、脉、女子胞等称之为“奇恒之腑”,这多么荒唐啊,像脑这么重要的器官不但插不进核心集团“五脏”,连“六腑”也排不上,脑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几乎是零,像神、魄、意、魂、志这些东西分别藏在心、肺、脾、肝、肾里,没脑什么事,在著名的《黄帝内经》中,脑倒是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产生鼻涕,所谓“脑渗为涕”。
中医的藏象理论和其他理论一样,都是一个死的封闭体系,它插不进任何新发现的东西。人体实际存在的还有大量的内脏器官无法排进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除了胰外,其他比如:卵巢(比女子胞更重要)、输尿管、肾上腺、前列腺、睾丸、食管、甲状腺、胸腺等等,现代中医基本当它们不存在,因为古人没有提过这些东西。
在中医看来,人体器官只是为了对应五行而存在的,器官的功能更可以像瞎子算命一样以五行来推演,这是显而易见的玄学,与科学相去甚远。

荒谬的中医脏腑理论

二、生拼硬凑的5系统

“天人合一”是中医自诩的特色,这四个字本不错,说的是自然和人都遵循一样的规律:一样的物理规律、一样的化学规律、一样的生物规律。现代医学正是这样的,它的所有规律与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也不可能有不一致,因为一旦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必然会导致物理化学基本规律的颠覆。
因此说,现代医学才真正是“天人合一”的。中医则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中医所谓的“内证实验”,就是违反自然之道的,中医几乎全部的基础理论都没有物理化学基本规律的支持,中医哪里能够“天人合一”呢!但是,中医在形式上却能生拼硬凑出一幅美丽的“天人合一”的图景来,这就是以五行为内核的藏象5系统。
五行学说最初只是“五材”,是朴素的原子元素论(世界各民族都经过这一认识阶段),我们现在已知的已有108种元素,哪是金木水火土能包囊的了的!朴素的,实质是原始落后机械呆板的五行后来渐变为抽象的符号,被算命、风水和中医等作为最佳忽悠工具利用至今。
中医是这样描画以五行为核心的“天人合一”的图景的: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向外对应于“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等,在伟大的《黄帝内经》里更扩大为五运、五经、五发、五类、五精、五神、五声、五时、五方、五病、五风、五实、五虚、五痹、五疫、五诊、五禁、五恶、五决、五治、五谷、五岳、五礼、五典、五教、五服、五形等。把自然界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强分为五类以与人体五脏一一对应。这种对应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比如五岳(泰山、华山、恒山、嵩山、衡山)、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或曰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居然也可以与五脏对应。难道说泰山脚下的人不得肝病?还是没有五岳来对应的美国人都活不下去呢?中医“天人合一”“博大精深”的真相不过如此。

今天的中医毕竟也不是白痴,不会像古人那样没有节制的对应下去,他们会选择看起来好忽悠的几个来对应,但一样是荒唐。为了对应“五季”就必须硬编出一个“长夏”来;为对应“五气”就得把“六淫”砍掉一个;“五色”之说与现代物理学对色的研究相比,不过是幼儿之论;古人以为地是方的,把东方与肝对应情有可原,今人已知地是圆的,并且不断旋转中,所谓“东”只不过是物理参照系中的一点,与其他四方的物理意义完全相同,这种对应毫无意义自不待言。
向外对应于“天”是如此的荒唐,向内对应于“人”也完全一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基础完全是臆想,缺乏实际的观察和实验。五脏向内分别对应于五腑(这时把“三焦”砍了)、五窍(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声(呼笑歌哭呻)。且不说这些项目,比如体液何止5之数,每一个纵向系列间的联系也完全是想当然的。
以“心系统”为例:心主神明,与小肠相表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在声为笑。
“心主神明”的荒唐后面再说;“与小肠相表里”为什么?何以见得心和小肠是相好的?我们知道,心脏不过是一个动力泵,不断的通过血管系统把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处组织,它何曾偏爱过小肠?这实在是中医对“心”赤裸裸的构陷嘛;“在志为喜”,人的情绪毫无疑问是大脑的功能,只有中医认为“心”是管情绪中的“喜”的;“在液为汗”,现代医学已经研究的很清楚,汗液是在温度、情绪等刺激下,在植物神经系统的调控下,由汗腺分泌而产生的,没有“心”什么事;“在体合脉”,人体血管系统虽然和心相连,但是二者都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现代医学精深研究发现,心房心室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能分泌一种利钠肽,也参与血管舒张的调控,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在体合脉”的依据,否则的话肝肾(产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器官)更有资格“在体合脉”;“在窍为舌”与小肠一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舌比目口鼻耳等更受心脏的宠,这也是拉郎配;“在声为笑”,哈哈哈......

三、功能符号,狡辩无敌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这道理再明白不过。但是,几千年来的中医正是在不明脏腑的情况下进行“治病”而不觉其盲的。到王清任《医林改错》才有所觉悟,可惜由于方法学的简单,并没有真正改变“盲”的状态。直到现代医学传入中国,逼真的解剖图谱、X光片和外科技术仿佛阳光普照,中医理论的粗陋愚昧被照得纤毫毕现。但是现代中医们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拒不接受先进的现代医学理论,强睁开被刺痛的眼睛,昧着良心,对古人的脏腑理论进行无可奈何的却是根本的改造,数典忘祖,莫此为甚。
古人的脏腑理论虽然玄之又玄,脏腑经络毕竟还是血肉实体;现代中医则把一切功能化、虚拟化、符号化。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正反意见均建立在五脏是真实解剖器官的基础上。稍后1851年传教士合信出版《全体新论》,给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罗定昌、唐宗海等中医著书回应,也均未提出五脏非实物。1893年,朱沛文《华洋脏象约纂》提出“形从洋”、“理从华”,实际承认中医学对脏腑结构与形态的认知不及西医,也默认中医五脏是实物。直到恽铁樵,面对余云岫《灵素商兑》的猛烈炮火,在《群经见智录》中首先提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四时的五脏”难道就不是血肉构成?这种赤裸裸的睁眼说瞎话,开现代中医无耻狡辩之先河。

考《内经》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说的多明白啊,脏腑的质地、尺寸、重量均可测量;而解剖尸体可以直接看到经脉。
其描述经络“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详细具体啊,哪里是今天中医们动用各种现代仪器都找不到的神秘系统呢?在《内经》、《难经》、《医贯》、《类经图翼》等中医文献中对心脏的重量、颜色、结构,甚至心腔的血容量等也有粗浅认识,“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等等,显然,与西医解剖之心完全是同一个东西。
实际上,中医古文献所描述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之心肝脾肺肾实体上均完全一致。然则,现代中医们为什么一致跟着恽铁樵唱,中医之脏腑非西医之器官,而是功能器官呢?这是因为,若承认这一点,无法绕过现代医学带来的无数铁的事实和冰冷的逻辑。
中医说“胆主决断”,可是无数切除了胆囊的人并非无决断之人;中医说“脾统血”,可是无数切脾患者并无不“统血”表现;中医说“心主神明”,可是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是脑主神明;中医说六条经络主干经过双下肢,可是无数截肢患者活的好好的……卖糕的!需要怎样无耻,怎样雄辩,才可以圆满解释这些诘问呢?恽铁樵出现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狡辩术成了以后中医抵抗现代医学批评的万能法宝,凡有对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批评,一律辩解曰“中医之**,不是西医之解剖**,而是功能**”,因此西方科学既看不到,也检验不到,但西方科学检验不到不等于它没有。这一套狡辩把本来就模糊的中医概念更加虚化,连古代中医听了都会瞠目结舌。中医从此变成了“东方不败”。
现代中医们心里其实很明白,他们治病必先下一个西医诊断,乙肝、冠心病、肾炎、肺癌等,其中的脏腑意义与西医完全相同。但是,他们还需要另外一套虚拟的脏腑系统来作为他们得以生存的特色和幌子,在西医诊断之下都会加一个“辨证论治”。中医对患者说同样一个“心”时,他的思维其实是分裂的,他一方面说的是位于胸腔形似“倒垂之莲”的实体心脏;另一方面,他说的“心”实际上只是一个符号,可能是大脑,也完全可能什么也不是。这一切,被他忽悠的患者是不知道的。

现代中医们最应该感谢的除了毛外,应该是恽铁樵了,他提供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万能钥匙,他使现代中医们产生一种幻像,以为木乃伊装进水晶棺真的可以不朽。
五脏六腑究竟是什么?它们曾经是人体的内脏器官,而今是只存在于中医“心”里(他们无“脑”)的一串符号。

好了,就说到这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实而不满

    实而不能满: "满而不能实" "实而不能满" 概括了五脏六腑 各自的生理特点 阐明 了两者之间 的主要区别 "满而不能实"是强调: 五脏的精 ...

  • 中医和西医对于五脏六腑的看法一样吗?

    首先,西医对于器官的概念主要基于解剖学的基础,以分析实体器官从而得到其功能的认识.中医里对于研究五脏六腑的功能和作用称之为"藏象学说,不仅包含了脏腑生理的功能,也包含了一些通过单个脏腑对于整 ...

  • 脏腑阴阳 | 五脏满而不能实,六腑实而不能满

    * 导读: 前面我们介绍了阴阳,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脏腑的阴阳. 1 首先,我们知道什么是脏.什么是腑?<黄帝内经>中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 ...

  • 中医的五脏六腑究竟是什么?——中医粉说得清楚吗?

    五脏六腑究竟是什么?对现代中医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古人在基本不明"脏腑"的情况下,懵懵懂懂行医三千年,只有极个别先知先觉者比如王清任才意识这一点.当西医以强大的力量楔入中国,古 ...

  • 中医对脾的认识 五脏六腑之中,中医对“脾”的认识争议最大,中医的“脾”究竟是什么

    中医对脾的认识 五脏六腑之中,中医对"脾"的认识争议最大,中医的"脾"究竟是什么脏器?一直争执不休,众说纷纭.现代医学认为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 ...

  • 古中医: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一.肝病候 肝象木,旺于春:其脉弦,其神魂,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其经也.与胆合,胆为腑而主表,肝为脏而主里. 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 ...

  • 中医切诊,究竟切了些什么?

    作者/樊正阳 说起中医的切诊,一般会说是切脉,其实切诊不单单是切脉,还有切皮肤.切胁下.切心下.切大小少腹等.切字有贴近之意,如切身.亲切,就是用手亲近病者之躯来诊断疾病.现在有很多医生只是注重切脉, ...

  • 你说西医好,我说中医好,究竟谁更好?

    尺短寸长,论中西医优势与不足 作者:李佃贵 李佃贵教授出席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年会 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平心而论,世上没有什么理论体系是完美无暇的.中.西医两者亦是如此,均互有优缺点,各有其长处 ...

  • 大白话说中医第九集|中医五脏探究竟

    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阴阳和五行其实就是古人研究世界的一个分类法,它并没有我们原本听说到的那么的神秘,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用水循环和东南西北的方位来解释,把抽象的东西尽量变得简单易懂.那么阴阳五行 ...

  • 中医的五行学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的必考知识点.很多中医爱好者比较好奇五行学说是什么,今天跟阿虎医考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希望 ...

  • 藏象学说,中医解读五脏六腑,(中医药大学教材大纲)

    藏象学说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

  • 中医的五脏六腑

    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方面的知识,是认识疾病的基础. 因为只有了解了正常人体构造和功能作用,才能探明疾病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正确的防治方法.这方面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通过解剖途径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