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千百治,常用的还是它
发表者:赵东奇
一、泄卫透表法(疏表法)
本法是以疏解卫分之表邪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具有疏解卫表、祛除表邪、解除卫表外邪的作用。泄卫透表法属于八法中的“汗法”。该法用于温病卫分证的治疗。
温邪致病,邪气性质不同,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之异,因此邪初入卫分,其特点又各不相同,疏表法也因之而异。
1
疏风解表法
疏风泄热是针对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而设,即通常所说的“辛凉解表”之法,用具有辛散和凉泄作用之剂以疏散郁于肺卫之风热邪气。本法主治风温初起,邪在肺卫,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
代表方——《温病条辨》银翘散、桑菊饮。
2
透表清暑法
透表清暑是针对暑热之邪侵袭人体,暑湿内蕴,外为寒束,外寒内热的卫分证而设。用具有辛宣作用之剂,以疏散在外之寒束、清涤在内之暑湿,具有外散表寒、内祛暑湿的作用,主治夏月感受暑湿之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闷口渴、心烦,苔薄腻,脉濡数。
代表方——《温病条辨》新加香薷饮。
3
宣表化湿法
宣表化湿是针对湿热之邪侵犯上焦,阻遏卫气而设,因湿邪困阻肌表,肺气不开,卫阳被郁,卫外失司,因此选用具有芳香宣透、宣肺化湿作用之剂以宣化湿邪,开畅肺气。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症见身热不扬、微恶寒、身重头重、四肢酸楚、少汗、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医原》藿朴夏苓汤。
4
疏表润燥法
疏表润燥法是针对燥热邪气,郁于肺卫而设,用具有辛凉甘寒、清润、疏解卫分燥热、润燥生津作用的方药以清宣表邪、润肺生津。主治燥热损伤肺络,症见身热头痛、咳嗽少痰、鼻干唇燥、咽干喉痛,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
代表方——《温病条辨》桑杏汤。
泄卫透表法主要有以上四种,运用时当根据这些原则再结合具体病情随症进行加减变化,视兼夹证、体质等不同而灵活运用。
如平素阴分亏损,兼感外邪,可用滋阴解表法,代表方为《通俗伤寒论》的加减葳蕤汤。
再如平素气虚而兼外感,可用益气解表法,在解表同时加用甘寒益气之品,如沙参、太子参、西洋参等。
使用泄卫透表法的注意事项:①禁用辛温燥烈、发汗开表之品,即使有寒邪外束,亦当辛温配以辛凉,以免生热助火,即吴鞠通所强调的“温病忌汗,汗之不唯不解,反生他患”。②使用疏表法仅限于邪在卫分,邪入于气分而卫分不解,卫气同病则当卫气同治;伏气温病的卫营同病,当以营分证的治疗为主,兼以解表。③使用过程中若有兼夹邪气,如痰、食、湿、气、瘀等邪,当随症加减而用之。
二、清解气热法(清气法)
清气法是以具有清解气分邪热作用的药物为主所组成的,用于气分无形热盛的一类治法,具有清泄气热、清热泻火、解除烦热、宣畅气机、保津止渴等作用。清气法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清气法适用于温病气分证的治疗。
凡温热之邪离开卫分而未进入营分者,均属于气分范围,因此气分证范围广,它所涉及的脏腑也很多,清气法所适用的是热在气分的无形邪热炽盛,腑实、湿阻枢机不利等证,虽也属于气分,但不属于治法范围,另有他法。
1
轻清宣气法
轻清宣气是针对邪热初传于气分,热郁胸膈未至阳明,热势不盛而设,是以轻清之品宣透上焦、畅气泄热。热邪郁阻胸膈,则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坐卧不安,苔薄黄,脉数。
代表方——《伤寒论》栀子豉汤。
2
辛寒清气法
辛寒清气是针对邪热入于阳明气分,阳明无形邪热炽盛而设,用具有辛寒大清气分邪热、透邪外达作用的方药以清泄气热、清热保津。阳明无形热盛,症见壮热、汗多、心烦、口渴欲饮冷,苔黄燥,脉洪大。
代表方——《伤寒论》白虎汤。
本法适合于无形邪热炽盛。因邪热蒸腾具有向外发越之机,故以辛寒透散而不可用三黄之类大苦大寒之药,用之一则伤阴,二则闭塞阻遏气机。因其邪在肺胃而不在大肠,没有有形积滞,故亦不可攻下。当然,此时更不能以滋腻之物阻遏气机。
《温病条辨·中焦篇十九》云:“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黄连黄芩汤主之。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黄连、黄芩、郁金、豆豉)
3
清热泻火法
清热泻火是针对热在气分,郁而化火而设,是用苦寒药物直清里热、泻火解毒。气郁化火症见身热烦躁、口苦而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代表方——黄芩汤。
《伤寒论》方: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清热治利。
《外台秘要》方:黄芩、人参、干姜、桂心、大枣、半夏,治干呕不利。
《证治准绳》方:黄芩、泽泻、栀子、麦冬、木通、生地黄、黄连、炙甘草,治心劳实热,口疮烦渴。
《证治准绳·女科》:黄芩、白术、当归,治妇人胎孕不安。
《医宗金鉴》:黄芩、栀子、桑白皮、麦冬、赤芍、桔梗、薄荷、荆芥、甘草,治肺热鼻疮。
清气法除上述三种外,还有四种常见加减法,临床当视病情而定。
(1)宣气透表:适合于邪初入于气分,而表证未尽,属卫气同病,宜在轻清宣气之中,加入透表之品,如在栀子豉汤中加入薄荷、牛蒡子之类。
(2)清热养阴:适合于气热亢盛而阴津重伤,可在清气同时合以养阴生津之品,如王氏清暑益气汤。
(3)清热宣肺:适用于邪热郁闭肺气,肺气壅塞,气逆喘咳,可在清热同时加入宣畅肺气之药,如麻杏石甘汤。
(4)清热解毒:适用于火郁不发,壅结成毒,表现出局部的红肿热痛,可在清热泻火的药物中加解毒消肿药物,如普济消毒饮。
使用清气法注意事项:①邪热未入气分,不宜过早地使用本法,用之则易造成气机的壅闭,邪气冰伏,不利于邪热外达,即所谓“到气才可清气”。②湿热之邪留恋气分不解,不可滥用寒凉清气,以免湿邪留连难解。③素体阳气不足者,用之当慎,切勿过剂,应中病即止,以免祛邪同时损伤人体正气。
三、和解表里法(和解法)
和解法是以具有和解表里、分消上下、宣展气机作用的药物为主所组成的,具有透解邪热、宣通气机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和解法属于八法的“和法”。
和解法适用于温病邪在气分,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其病位是三焦和胆经。凡邪热郁于少阳胆或三焦者,均可用和解法。邪郁胆经则以热郁为主,邪郁三焦则多为湿热邪气阻滞三焦气机为主。
胆在气机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其作用主要是主其出入,而三焦在气机运动中也起着枢纽作用,其作用则主要是主气机之升降,针对这些特点,在治疗原则的确立上当以和解、疏畅、调和为要。
1
清泄少阳法
清泄少阳是针对气分邪热郁于少阳胆经而设,用具有清泄胆经邪热、宣展气机、兼以化痰和胃等作用的方药清泄邪热、和解祛湿。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烦渴、尿赤、胁肋疼痛、脘痞胸闷、呕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代表方——《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2
分消走泄法
分消走泄是针对湿热之邪阻滞三焦气机,邪留三焦而设,用具有宣泄理气、清热化痰、分利湿邪作用的方药以使湿热之邪分道而消。在上者从上而散,在中者从中而化,在下者从下而渗。三焦不利,痰湿阻遏,症见寒热起伏、胸痞腹胀、尿短,苔腻。
代表方——《千金方》温胆汤,或用叶天士《温热论》所说杏仁、厚朴、茯苓之类。
3
开达膜原法
开达膜原是针对湿热病湿热秽浊之邪郁阻阳气而设,用具有疏利透达、燥湿化浊、宣气化湿作用的方药以疏利透达膜原湿浊之邪。邪在膜原是湿热证中湿邪重的一个特殊类型。关于膜原的内容这里不再详述,总之它是属于半表半里的部位。邪阻膜原症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脘痞腹胀,苔白腻如积粉,舌红绛或紫绛。该证中所见红绛舌较特殊,它不是营分证的代表,与营分证有别,是湿热郁滞,遏阻于内,邪热较盛所为。
代表方——《时病论》雷氏宣透膜原法。厚朴、藿香、黄芩、槟榔、半夏、草果、甘草。
4
和解截疟法
和解截疟是针对疟疾而设,具有和解表里、截疟化痰的作用,用于疟疾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寒后热,汗出热退,一二日再作,舌红苔白或黄,脉弦。
代表方——柴胡截疟饮(教材未标,出处不明,药物不详)。
和解法使用注意事项:①和解法只适合于邪在半表半里,邪热夹痰湿在少阳而枢机不利之证,邪若在卫分或气分热盛无痰湿者均不可用。②清泄少阳法虽有透泄邪热的作用,但其主要是宣展气机,清热的作用较弱,里热盛不宜用。③分消走泄与开达膜原两法作用偏于疏化湿浊,宣展气机,清热作用较弱,热在半表半里而无湿者,或湿已化热,热象较重,热盛津伤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