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丨朱兴弟:“吊浆汤圆”令人难忘

“吊浆汤圆”令人难忘

朱兴弟/文

元宵佳节,汤圆飘香。每当我吃着一年一度的元宵汤圆,总会想起三四十年前那软糯香甜、剔透晶莹的“吊浆汤圆”,那味道和口感实在令人难以忘怀。那时许多食物都是凭票供应。每年春节前,政府都要为城市居民定量增供肉、油、糖、豆制品及糯米等稀缺食物。改革开放以前的春节,供应南充市民每人糯米半斤;从80年代初开始,每年春节供应每人糯米1斤。凭专门的糯米票在粮店购买,直到票证取消。

那时的春节,南充家家户户都做“吊浆汤圆”,许多人家还自酿醪糟,糯米则是居民做汤圆、酿醪糟必不可少的原料。每年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时间,居民们就早早地张罗起来。为了能多吃上几顿平时难得一见的汤圆,居民把糯米买回家后,都会一比一地往里加进大米,以使汤圆原料倍增;有的家庭还得留出部分糯米来,用于自酿醪糟。

那时城里一些居民家里备有一个直径35厘米的手摇小石磨,主要用来磨一年一度的汤圆粉,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用。居民在磨汤圆粉前,得用冷水将掺有大米的糯米泡上一天一夜。磨粉时先将布口袋扎在石磨出料口,再用小瓢往上面的磨孔添加带水的糯米,然后手握石磨上面的木手把顺时针慢慢旋转,这时被碾细并带水的汤圆粉就会慢慢流入布口袋。糯米磨完后,把装有汤圆粉的布口袋悬空,吊上一昼夜使水滴尽,再用簸箕将湿粉摊开,放在室外晾干就成了汤圆粉。没有石磨的家庭只能到有石磨的邻居家借用。石磨用上几年后齿槽会磨平,这时得请石匠用錾子修整好才能再用。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市区城北延安路的切面厂(现泰和尚渡小区西门处)、城南游击街(现文明街)的社会福利院、市郊华凤乡先后有了对外经营的电动钢磨,于是居民们便将浸泡后并晾干的糯米拿去加工磨粉。虽然每次都得排上半天甚至大半天长队,但毕竟比自己手推石磨省事省劲得多,而且仍然保留了吊浆汤圆粉糯得粘牙、特别好的口感。

湿汤圆粉只有完全干透才能多保存一段时间。由于南充冬天少见太阳,不论是石磨还是钢磨的吊浆汤圆粉都很难完全晾干,往往十天半月后,没有干透的汤圆粉就会慢慢变红。那时生活困难,居民舍不得扔掉变质的发红汤圆粉,仍然会把它吃掉。南充的民俗是大年初一和十五早餐是要吃汤圆的。有一年春节早上我在吃汤圆时,不小心居然被汤圆把嘴里镶的门牙给粘掉了。我的门牙是打蓝球时跌倒摔断的,牙医把断牙砂磨后,再把假牙粘上去。这三十年来,因为没有了吊桨汤圆,大家只能吃冷冻汤圆,而我的假牙再也没有被汤圆粘掉了。

当年的汤圆馅则十分简单,由于白糖是紧俏货,芝麻或花生之类也稀少,于是很多家庭直接将红糖捏成颗粒作馅包汤圆;有的则用蔬菜加点腊肉切碎包成汤圆,名曰“肉汤圆”;有的直接将汤圆粉搓成条状,再掐断成蚕豆大的颗粒,煮熟后加上醪糟和红糖后,称之为“小汤圆”,据说醪糟汤圆还是产妇的补品呢!

如今各个大小超市里,各个品种、各种馅料的汤圆应有尽有,但吃进口里,除了不同的美味馅料外,其糯米外皮再也没有当年“吊浆汤圆”那种粘牙而特殊的口感。而每当我吃着热腾腾的冷冻汤圆时,常会偶尔想起曾粘掉我假牙的“吊浆汤圆”!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新年大集 | 年年岁岁又一年·年货

    春节即将来临,恭祝大家新的一年健康快乐.牛气冲天. [岁时之悦] 年年岁岁又一年·年货 文/王孟雯 图/戴树良 勾犇 白桦 摄影/黄金国 张铨生 刘泳晔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回不去的年味/曹进

    坎坎坷坷几十年,过年累了,特别喜欢夜晚在氤氲如梦一般的夜色,一个人,一杯茶,静静地坐着,回忆着童年过年的情景,那情景悠悠地浮出记忆的海,那是一幅浓浓的中国画,沉浸着红红的色彩,粗简的线条,勾勒着简单的 ...

  • 忆儿时的冬至

    美丽南胜欢迎您    儿时,过节(传统节日)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不管过什么节,因为在农村只要过节就多少有些好吃的食品.也因此,自从学会了看日历开始,便经常翻着日历,掐着手指头算着离节日还有多少天,于是日 ...

  • 吴洛加:那年那月鲁祖庙之腊月

    腊    月 文/吴洛加   鲁祖庙人一年十二个月,最忙的会是哪个月?如果你就这个问题询问老街那些当家的男人和女人,大家会毫不迟疑作出回答:腊月. 在中国人心中,腊月往往代表着旧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 ...

  • 杨兴德原创散文丨航海记

    航海记 文/杨兴德 寒假,在元宵节的第二天结束,山东大学1975-1976学年度下学期的学习,紧张有序地开始了. 为了进一步搞好教育革命,遵照毛主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 ...

  • 杨兴德原创散文丨那年头的年关大集

    那年头的年关大集 文/杨兴德 早年的年关大集,指的是腊月二十五那天,从临沂城的南门里向西,一直到东方红电影院之间所逢的大集.因为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八这两天是逢小集,除夕的那天虽然也是年前大集,但此时 ...

  • 杨兴德原创散文丨四龄女童学涂鸦

    四龄女童学涂鸦 文/杨兴德 清晨,睡梦中的我被一只柔软温热的小手摇醒,同时,耳边响起一阵稚声奶气的呼唤声:"姥爷你醒醒,起床了!"我勉强睁开睡意惺忪的双眼看去,原来是我那四岁的外孙 ...

  • 杨兴德原创散文丨年集摆摊卖对子

    年集摆摊卖对子 文/杨兴德 鲁南临沂城,古名启阳.琅琊,元代始称沂州,后因其东临南下入海的沂河,因河得名,称为临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临沂城不大,小得就像现代城市里的一个大社区.民间俗约,在农历 ...

  • 周铁再原创散文丨酒

    酒 文/周铁再 我喜欢喝点酒,但我不酗酒.本人免贵周姓,自己叫自己周跑跑,时间长了也慢慢被一帮酒友或伙计接受与认可了. 酒品.非必须,肯定不喝茅台,其理由不言而喻,喝不起:必须,非茅台不喝,其理由也很 ...

  • 亚锋原创散文丨从母亲那儿听来的故事

    从母亲那儿听来的故事 文/亚锋 "您就给我说说我小时候的事呗!"母亲没有文化,不善于讲长篇的故事,但架不住我的蘑菇,有时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边给我叨叨几句我小时候的事.母亲一次一次断 ...

  • 邱燕原创散文丨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 文/邱燕 凌晨四点钟醒来,四周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打开房间的门,客厅里有餐厅明晃晃的光束射来,厨房里已是灯火通明,灶前站着专注熬粥的小哥哥,他的眼睛.耳朵.心思全在粥上.只见他不停地轻轻搅动 ...

  • 冯涛原创散文丨攒钱

    攒钱 文/冯涛 人越穷就越是想攒钱,想攒上一笔钱办成一个大事儿.攒钱以备不时之需那属于更高一个层面的事情了.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家里没有钱,这是我从每次买纸买笔.交书本费时发现的.要钱少的时候,娘 ...

  • 张岚原创散文丨槐香满沂蒙

    槐香满沂蒙 文/张岚 清晨六点的阳光是温软的,如同母亲温软的目光,柔柔地笼罩着门前的樱花丛.有风拂过,阳光便在枝头.叶片上欢快地跳起了舞,那跃动着的光,使或婉转慵懒或清脆明快的鸟儿们的歌声更加清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