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

——听张其成讲《黄帝内经》笔记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此篇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天真”就可以健康、快乐地活过一百岁。那么什么是“天真”呢?

过去有一个黄帝,他出生时就有神灵,柔弱时就能说话,幼小时迅速快捷,长大了敦厚敏捷,成年登上天子之位。这一段主要讲了“轩辕黄帝”的一生的5个阶段。搞清楚轩辕黄帝一生的五个阶段,也就明白了人的生命过程的奥秘。

黄帝生命的第一个阶段生而神灵:就是说黄帝生下来就有神灵。黄帝究竟是哪一年出生的呢?按照道教的历法,公元2018年道历是4715年,这是轩辕黄帝纪年,因为黄帝是在4715年以前统一天下,当了天子,于是派手下两大大臣,一个叫容成制定了历法,一个叫大挠(náo)制定了甲子(天干地支)。而这一年黄帝20岁,这样推算起来,黄帝就是在4735年以前的阴历三月三这一天出生的。世界上历法很多,我们中国古代是黄帝纪年,直到今天道教历法还是黄帝纪年。

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一句,黄帝一生出来就有神灵。其实不是只说黄帝生下来就有神灵,而且是指我们所有的人生下来都有神灵。所有的人生下来第一件事是什么?哭!为什么哭?按照科学的解释,人在娘胎里是胎息,一生下来在哭之前是什么?是吸气,然后是第一声啼哭,就变成口鼻呼吸了。如果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是“苦”啊,但这并没有说到生而神灵。人一出生除了哭还有什么?想想生出来的时候,手是什么样子?——握着拳头。大家握起来看看,什么样子?大拇指是不是放在外面?那就错了!大拇指是放在里面的,把四指打开。拇指别动,你会发现拇指尖压着一个穴位,在无名指和小指的下方,这个穴位叫“少府穴”,是心经的穴位。这条经是从心中开始的,属于心系统,《黄帝内经》说心主神明、心藏神。说明所有人出生时神气都是很足的。这一点老子也说过,老子发现婴儿四大秘密,其中第二个秘密就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婴儿的筋骨最柔弱,可是握起拳头最坚固,现在把左手的大拇指握在四指里面,然后用右手把左手掰开,试试看能不能掰开?是不是掰不开?

所以,现在教大家一个养神的小窍门,就是没事的时候,像婴儿那样两手拇指含在里面,四指反复捏大拇指。不断按摩手掌中心经、心包经、肺经的穴位,养神健身。

第一个阶段,所有人都是攥着拳头人来到世上,后来我们手松开了,想一想这一辈子在干什么?就干一件事,两手不停地抓,不停地在求东西,求什么?有的人求钱,有的求财,有的求权,有的求名,到头来所有人都是撒手而归。手里求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的过程就是神气逐渐消亡的过程。所以说:生命最重要的是神气!养生最重要是养神气!

黄帝生命的第二阶段:弱而能言:意思是柔弱的时候会说话,它并没有说是几天说话、几个月说话还是几年说话,而是说“会说话”。什么意思?难道长大了就不会说话了?是的。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会说的一句话,可是长大了再也没说过了,是什么话?就是:“妈,我从哪里来的?”当他知道人会死的时候,他又会问:“妈,我会死吗?我死了到哪里去了?”有时他还会问:“妈,我是谁啊?”这种问题,长大了你还会问吗?再也不问了。

小孩子问的什么问题?是哲学问题!人生有三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是谁?小孩子思考这三个问题,我们长大了,再也不问这样的问题了。我们现在问的是什么问题?“你吃了吗?”“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是什么问题?是物质问题。人越来越物质,越来越现实,也就越来越老了,幸福感越来越低了。

小孩要的是终极答案:“我从哪里来?”问的是“生”的问题,“我到哪里去?”问的是“死”的问题,“我是谁?”问的是本质问题。人只有像小孩子那样经常追问人生的哲学问题,保持初心,保持童真之心,不为物质的东西所左右,那才幸福。人只有多考虑哲学问题、考虑终极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你才幸福!不要一天到晚总想到钱、想到物质。人离物质越近,你就离幸福越远;人离物质越远,你就离幸福越近。幸福和快乐不是一回事,幸福是一种深层次的、持续的、不可改变的快乐!

黄帝生命的第三个阶段:幼而徇齐”:这句话意思是说幼小的时候行动迅速、快捷。你看,第一个阶段是刚生下来,第二个阶段是会说话,第三个阶段是会做事。小孩子做任何事都比大人迅速、快捷。比如一个孩子看到远处有一朵花,他会不顾一切,直接跑过去,他不管路上有什么东西伴着他,也不管花上有没有刺、有没有毒,他会直奔目标,一把把花摘下来,非常迅速。可是长大以后呢?我们会左看看右看看,看看周围有没有人、路上有没有东西挡着、花上有没有刺、有没有毒,然后再把它摘下来,就没有那么迅速、快捷了。

人生这前三个阶段谁都一样,就是“天真”,天真就是我们婴幼儿、童年的那种天然、率真,那种单纯、质朴。人只有保持这份天真,才能健康、长寿。大家想一想所有的高寿老人,他的生活方式、养生方法都可能不相同,但哪一位不是充满了天真?不是老小孩?你们看见过一天到晚怒气冲天、怨声载道、愁苦满面的高寿老人吗?这是第一篇的标题“上古天真论”中“天真”的第一个意思。“天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我们后面会谈到。

人生的前三个阶段人人都一样,可是到了第四个阶段就不同了,黄帝是长而敦敏”,字面意思是长大了敦厚、敏锐,实际意思是长大了还能保持儿时的天真,所以第五个阶段就能够成而登天”,成年登上天子之位。古代“女子十五而笄(ji),男子二十而冠”,就是说女子十五岁、男子二十岁就要行成人礼了。男子成年是二十年,这一年轩辕黄帝一统天下,登上了天子之位。那我们长大了能不能保持这份天真,如果可以,我们也能“登天”。从生命的角度看,这个“天”不是天子的意思,而是指“天年”,就是人超过百岁的正常寿命。这是时间的“天”,还有一个意思,是空间的“天”,就是人生的健康、快乐的最高境界。当然关键就在于是不是保持这个“天真”。

轩辕黄帝到了20岁“成而登天”,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当了天子以后,最关心民生问题,而在所有民生问题中,健康、快乐、长寿又是第一位的问题。于是黄帝向天师(岐伯)发问:我听说上古的人,年纪都能活过一百岁但动作还不衰退;可是现在的人,五十岁动作就衰退了,这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还是人失去了养生之道了?这是黄帝替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黄帝内经》一共问了近千个问题,这是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我把它称为人生第一问。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为“人怎么活过百岁?”。天师是谁?就是岐伯。岐伯是黄帝手下掌管医药的大臣,他不仅是位高明的医生,而且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大师,所以称为“天师”。

黄帝的这个问题,包含有三层意思,在今天的人看来都是值得怀疑的:第一,上古之人真的都能活过一百岁吗?第二,现在人究竟是不是五十岁就衰退了?第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上古之人真的能不能活过一百岁?不知道。别说我不知道,就是黄帝他也不知道,他说“余闻”,就是“我听说”,还没法证实。所以这可能是想象也可能是事实,历史记载彭祖活了八百岁,老子活了160多岁或者200多岁。原来我都是这么说的,可是后来我去了一个地方,我才发现《黄帝内经》说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说的是对的!我去的这个地方就是广西的巴马。这里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有很多百岁老人。巴马人为什么长寿?研究的人可是太多了,有人说是这里的环境好、山好(喀斯特地貌)、水好(盘阳河),空气好,吃的食物好(火麻,吃蔬菜为主,也吃肉)、爱劳动、心态好,很快乐,早睡早起,等等等等,什么问题都研究到了,研究得那叫一个底朝天,但有一个问题谁也没说到。我去到那里,突然发现了,我就感叹《黄帝内经》讲的这句话原来是真的!什么问题?就是他们都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归于斯,从来没有离开过居住地。什么意思?就是他们生活的这种环境和上古之人生活的环境是一样,是相对封闭的,也就是老子《道德经》中说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你看,在这种封闭的、原始的环境当中不是照样长寿活到一百岁吗?当然现在巴马百岁老人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改革开放了,搞旅游了。所以不要轻易否定《黄帝内经》,对古代经典记载的东西我们可以怀疑,但最好不要轻易否定!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现在人究竟是不是五十岁就衰退了?黄帝那个时候“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就是五十岁就衰退了、衰老了,黄帝到现在接近五千年了,那我们现代人衰老的时间是提前了还是退后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人是不到五十就衰老了还是过了五十才衰老的?答案是现在的人衰老提前了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还是人失去了养生之道了?前者是外在的原因,后者是内在的原因。当然是两者都有,你看现在环境破坏、湖水污染、生态失衡,还有严重的雾霾。还有更加严重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从那么多食品里面吃出了有毒东西,从牛奶里吃出了三聚氰胺,从大米里吃出了重金属镉,从鸭蛋里吃出了苏丹红,从活鱼里吃出了孔雀石绿,从白酒里喝出了塑化剂!这些都是外在原因,当然还有内在的原因。究竟内在原因是什么?

黄帝向岐伯问了人生第一个问题:人怎么才能活过百岁?具体说就是:为什么上古之人能活过百岁而现代人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了?岐伯作了回答,他的回答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回答了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岐伯这一段回答提出了养生的两大问题:第一,养生的一大总原则,第二,养生的四大方法。我们先来看这一大总原则,就是“道”。上古之人因为“知道”,所以活到一百多岁。这个“知道”不是今天所说的“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在古代它是两个词“知”和“道”,也就是了解、掌握“道”,什么“道”?就是养生之道——养生的总原则。但光“知道”是不行的,还要“做到”。“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知道”并且“做到”,就可以活到一百岁。那么这个“道”也就是养生的总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就是“效法阴阳的大规律,与术数相和谐”。这里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术数”。“阴阳”是个《黄帝内经》总纲领,“阴阳”当然来源于《易经》,虽然《易经》的原文没有提到“阴阳”两个字,但《易经》通过两个符号表达了阴阳思维却是不可否定的。要想养生,首先要搞清楚“阴阳”。人的体质是分阴阳的,人的健康情况、疾病情况是分阴阳的,食物、药物都是分阴阳的,不同的人不可能都吃同一种食物或药物。还有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天地日月的阴阳变化相符合,比如人的作息、起居、饮食、运动都要效法一天的昼夜旦夕、一个月的晦朔弦望、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这些阴阳变化规律。不能违背,一旦违背,必定生病。再看术数,前一个字是技术的“术”,后一个字是数字的“数”,意思就是方法、技术。“和于术数”,就是说养生的各种方法都要与阴阳大规律相吻合、相和谐。如果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压缩成四个字——“阴阳中和”。所以养生的一大基本原则就是阴阳中和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阴阳中和”,从儒释道三家来说,都讲“中和”,儒家讲“中庸之道”,道家、佛家讲“中道”“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中医更是讲调和致中。所以说: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的原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快乐,要想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阴阳中和”。先说说阴阳的“和”——和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要与大自然和谐,这叫天人合一。天和人这一对关系中,谁是阳?谁是阴?天是阳,人是阴。也就是说,人要服从大自然,人为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大自然为阳,是起主导作用的。人不能破坏自然环境,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可是大家看看现在的情况,由于人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结果怎样?受到报复了吧?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雾霾肆虐,导致各种恶性疾病发生。这都是天人不和的必然结果。

第二, 要与社会和谐、与其他人和谐,这叫人我合一。在人与我这一对关系中,谁是阳?谁是阴?有人说了人是阳,我是阴。如果从所处的空间位置来说是对的,别人是外面,我是里面,外面是阳、里面是阴。但如果从作用上看就错了,在人和我、别人和自己这一对关系中谁起主导作用?当然是自己,自己和别人的矛盾是谁造成的?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世界。

第三, 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要和谐,也就是形体与精神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在形体与精神这一对关系中,谁是阳?谁是阴?有人说身体,有人说精神。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是精神,前面我们说过人一生下来神气充足,后来长大了神气慢慢衰退了,神气全部衰尽的时候,人就死了。养生说到底就是养神。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人就不会得病。

就儒释道三家而言,都注重这三个层面的和谐,但相比较而言,道家更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更偏重于人和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而佛家则偏重于人心灵的和谐。

再说说“中”,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太过、也无不及。但“中”不要简单看成就是“中间”,“中”主要是适中、恰到好处的意思。“中”就是“唯变所适,惟义所在”,唯变所适,只有随机应变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意思。“惟义所在”的“义”就是适宜、合适,就是只要合适了就行,不要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养生正是如此,要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我给养生下过一个定义: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养生的总原则要落实在养生的四大方法上,哪四大方法呢?就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上古之人就是按照这一大原则、四大方法来做的,所以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就是能达到正常的生命寿限,度过一百岁才离开这个世界。这里的“天年”就是指天然的寿命,正常的生命寿限。人的正常寿命究竟是不是100岁或者120岁?计算寿命方法有很多,有一种是用细胞分裂来计算的,人的寿命等于细胞分裂的次数乘以细胞分裂的周期,细胞分裂的次数是50次,分裂的周期是2.4年,50*2.4=120岁。岐伯认为人可以活到120岁但必须在这个大原则指导下按照四大方法来做。

第一大方法:食饮有节,就是说吃东西、喝酒都要节制。大家想一想《黄帝内经》说的是几千年以前的人吧?那个时候的人基本上都吃不饱、穿不暖、都营养不良吧?但还要“食饮有节”,再来看看我们现代人,都吃得饱、穿得暖吧?不是吃得饱,是太饱了,营养过剩了。大家发现了吗?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所以在饮食上更要节制。我们都知道吃饭要吃七八分饱,七八分饱啥感觉?就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进食欲望已经明显下降,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在还能再吃几口的时候就不吃了。我们都听说过这句话: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有人还听说过一句话: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为什么?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吃饭也要顺应人体的代谢规律,要顺应一天阴阳的变化规律。因为早上是人体代谢率最高的时段,也是各种细胞最需要能量的时候,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中午人体代谢率处于平稳的中间阶段,此时需及时补充能量,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晚上人体各个器官开始进入休息状态,代谢速度明显减慢,代谢率大概只有白天的一半,所以只需适量饮食,维持一定的能量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很多人却做不到,甚至恰恰相反,有的上班族早晨匆匆忙忙起床或者不吃,或者拿上一个面包边赶路边吃,中午吃个盒饭,晚上狠狠吃一顿,由于要熬夜,晚上还要加餐。长期以往,身体不垮都不行。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宴会是不是都安排在晚上?这里重点要说一说,晚上多吃的危害。晚上人体代谢速度明显减慢,如果晚餐吃的太饱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就会引发肠胃疾病的发生,导致胃液无法消化大量的食物,对肠道菌群也是一种破坏,引起胃痛,导致各种胃炎,久之会增加患胃癌、肠癌的风险。晚餐吃的太多会超过消化功能的消化能力,再不运动,倒头就睡,导致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代谢不掉,就容易产生脂肪堆积,导致肥胖。肥胖如今被称为“健康的头号杀手”。 晚餐吃得太多或过于油腻,会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如果胰脏长期负担过重,就会被“累坏”,致使它不能很好地调节血糖,继而引发糖尿病。晚饭吃得太多、太油腻,容易使人体内血脂升高,导致肝脏合成的血胆固醇明显增多,人体的血液在夜间经常保持高脂肪含量,并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最终可能发展成冠心病。吃得太多还会使血液集中于胃肠道,导致心脏供血相对不足,也可能诱发心绞痛。总之,晚餐吃得太多、太饱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佛家讲究“过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佛家的说法:早晨是菩萨吃的,中午是人吃的,晚上是畜生吃的。当然不是说晚上一律不能吃,但少吃是必须的。“若想不死,肠中无屎。”我们都想长生吧?“若想长生,肠中长清。”我们一定要控制进口、鼓励出口。

这第一种方法“食饮有节”,还只是讲了“食”。下面再来讲讲“饮”。中国人有三大饮:饮酒、饮茶、饮水。岐伯这里讲的“饮”是指饮酒,饮酒也要节制。孔子说过“唯酒无量”,不少人理解为只有酒可以不限量地喝,这样理解是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喝酒是没有统一限量标准的,因为不同的人酒量有大有小,那无法限量,是不是可以随便喝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注意这四个字后面还有三个字“不及乱”,就是不要达到乱性的程度,也就是不要喝醉。岐伯在后面讲到现代人早衰的原因之一就是有酒必喝、一喝必醉。所以饮酒要“阴阳中和”,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酒量,少喝为好。我们再来看饮茶。我们都知道茶分为六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我按照五行把茶分为五类,五类茶和五行一一相配,特别有意思。饮茶也要按照“阴阳中和”的总原则,按照《黄帝内经》人分为五种体质,配上五行,不同体质的人要按照五行原理喝不同的茶。最后说饮水。有专家说:每人每天应该喝八杯水。这个说法没错,但太绝对了,还是要按照养生总原则,因人而异。水为生命之源,水分主要用于补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喝水是维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缺水对人体危害很大。要经常喝水,当然也不能过量,水过多甚至会导致水中毒,不过这种情况正常人极少出现,一般多见于肝、肾、心功能异常的人。那我怎么知道喝水多了还是少了?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

第二大方法:“起居有常”,就是说起居要有规律。广义的起居指一切日常生活作息,包括一年春夏秋冬、一个月晦朔弦望的生活起居,狭义的起居专指一天的起床与睡觉。起居同样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原则,要按照太阳升降的规律来作息,千万不要违背。就一天而言,有24个小时,古代分为12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按照中医哲学天人合一的原理,人体十二条经脉、十二脏腑正好对应着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所以人一天的起床、睡觉、劳动、工作应该遵循一天12时辰的变化规律,如果顺应了这个规律,身体就健康;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生病衰亡。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卯酉的起居特点,也就是半夜的11点到1点子时、中午的11点到1点午时、上午的5点到7点卯时、下午的5点到7点酉时。那应该怎样起居、作息呢?要按照时辰阴阳变化的规律。先从子时说,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阴气最旺盛,也就是阴气到了尽头、阳气马上要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万籁俱静,夜深人静,到了深度睡眠的时候。子时为水,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此时是元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神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损伤。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说法,半夜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值班的意思,《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注意是深度睡眠,也就是说子时之前就是晚上11点以前必须入睡,才能保证子时深度睡眠。到了卯时也就是早晨的5点到7点,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正常地排大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天亮是天门开,所以这个时候地户也要开,地户就是肛门也要开,要养成早上排大便的习惯。到了午时也就是中午11点到1点,这个时候阳气最盛,我们都知道经过一上午的劳动工作,到中午时就疲惫了,觉得有点犯困。这时是心经当令,西班牙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早晨6点到中午12点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期,是魔鬼时间。所以中午这个时候要睡午觉。有人说了我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到了酉时也就是下午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应该怎么做呢?需要运动,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按摩方法,就是按摩两个穴位,一个是关元穴,一个是命门穴。关元在肚脐眼下三寸,四个手指并拢横放在肚脐眼下。命门在肚脐眼正对的后背位置。两手掌心搓热,左手竖着放,手掌心对准关元穴,右手横着放,手掌心对准命门,然后两手同时搓,将这两个穴位搓热,搓得很热。希望大家坚持做,必有好处。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子时阴气最盛,午时阳气最盛,所以这两个时辰要以静为主,要睡眠或者炼静功,这叫“睡子午觉”。为什么?因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接的时候,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适应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不要干扰天地之气,不要打搅它,只有在安静中才能完成好阴阳交接。卯时是阳气上升了一半,酉时是阴气下降到一半,所以这两个时辰要以动为主,适当运动或者做动功。因为这两个时辰阴阳之气各升降了一半,是运动到了一个节点,所以人体也要跟着运动。

第三大方法:“不妄作劳”。“作劳”就是“劳作”、劳动工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要太过份,运动量不要太过分,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不要做无氧运动,要做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运动量过大,肌肉酸痛,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精疲力尽。这种运动对人体是不利的。要做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锻炼。有氧运动的特点就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这种运动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韵律操等。当然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炼瑜伽,那不仅是最好的有氧运动,而且是形神合一的高级锻炼的功夫。要再强调一下,运动量的大小也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怎样判断运动量是不是合适呢?以运动时的心率跳动为例,不同年龄段的人运动心率是不同的,告诉大家一个公式,合适的运动心率是“170-年龄”,如一个50岁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钟为宜,过快说明运动量过大,达不到也起不到效果。要提醒大家一下,养生是自己的事,是因人而异的,不是集体行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种统一的运动,比如现在不少地方提倡暴走,暴走不是人人都合适的,有的人适合,有的人就不适合,千万不能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为了赶上大部队勉强坚持,要量力而行。总之运动量不能太大。就运动时间而言,一般以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为好。不低于半小时,否则起不到作用;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有上班族就问了:我天天上班哪有时间锻炼啊?其实我们可以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尽量多走路,能走路就不要坐车。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全靠你自己。

第四大方法:“形与神俱”。就是要形神合一,这是养生最重要的方法了!前面讲的都是在“形”层面的,所有有形的东西都要和精神、情志相结合,不能分离,比如前面讲的饮食、睡觉,要“食不言、寝不语”,吃饭和睡觉时不要说话,要安心、全神贯注。历史上活的最久的皇帝乾隆皇帝,活了89岁,他的养生之道有“四个字”,叫“十常四勿”,就是十件事经常做,四件事不做,哪四件?就是“食勿言、寝勿语、酒勿醉、色勿迷。”现在我们吃饭很少有人安安心心地吃,吃饭时候要聊天、要谈生意。对今天人来说,睡觉时不说话这一条我改了一下,睡觉时不看手机。只有以一颗平静的心入睡,才能及时随眠,保持子时的深度睡眠。运动也是如此,做任何运动都要形神合一,全神贯注,不要一边运动一边聊天,或者身体的运动和思想神志完全是分开的。

这就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四大方法:“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运动不过度、精神要专注。表现在饮食、起居、运动、精神四个方面。

我们来比较一下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和《黄帝内经》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黄帝内经》全部都讲了,而且还多了一个起居。可见《黄帝内经》说得更加全面。

《黄帝内经》没有讲戒烟限酒。限制饮酒讲了,“食饮有节”。戒烟当然没讲,为什么?因为香烟是明代才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传过来的,所以最早香烟叫“吕宋烟”,距今才400多年。我们再来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方法各占百分之多少?结论是:合理膳食25%、适当运动15%、心理平衡50%、戒烟限酒10%。可见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黄帝内经》讲的四大方法中“形神合一”“以神统形”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岐伯对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岁的解释,那后来为什么50岁就衰退了呢?岐伯说:现在的人不是按照上古之人坚持的一大原则、四大方法来做,而是把酒当成水,“浆”是什么?本来指浓一点的液体,比如喝的汤,还有我们现在喝的饮料,这里指水。把不正常当成正常——这是最可怕的,如果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正常的还有救,如果觉得这样做是正常的就没救了。有酒必喝,一喝必醉,醉了之后就去行房事,结果用放任的欲望把肾精给枯竭了,用贪色的喜好把真气给散失了。不知道满足、不知道保持肾精的盈满,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只追求心中的快乐,实际上是违背了生命的乐趣,加上起居作息没有规律,所以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了。这一段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命的三大要素——“精、气、神。精气神号称生命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又是人生最重要的三味药物:“上药三品,精与气神”。说到底养生就是养精气神。岐伯说的这一段话,明确提出“今时之人”因为伤害了“精气神”,所以五十岁就衰了。岐伯说的“精”是指肾精,性生活过度会耗散肾精,耗散真气,原文“以耗散其真”的“真”太重要了,“真”就是真气,就是这一篇篇名“上古天真论”中“天真”最主要的意思。

这一篇的开头讲了“天真”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婴幼儿时代那种天然、率真、单纯的那种天性、那种状态,这是天真的第二个意思,就是“先天的真气”,这一点更加重要。怎样活过一百岁,就是要保持先天的真气。先天的真气就藏在肾精中,但精和气又受到神的支配。精气神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生命的三大要素。我琢磨了几十年,才琢磨出三句话:“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三者体现了阴阳关系,“精”是阴,“神”是阳,狭义的“气”在阴阳之间,广义的“气”充满了生命,精里面有气叫精气,神里面有气叫神气。 庄子就说过一句话“通天下一气耳”。养生就是养精气神,三者的关系,我琢磨出三句话: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途径,养神才是养生的关键。后来道教内丹学、内丹功就是专门修炼“精气神”的, 内丹功小周天、大周天就是炼精化气(炁)、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某种意义上说把精气神学好了,一部《黄帝内经》也就学会了。

上古那些圣人们(就是精通养生之道的人)教育老百姓都要说:对于虚邪贼风,一定要按时加以回避。再加上恬淡虚无,真气顺从而运行,精和神在体内守住,如果能这样,疾病还从哪里来呢?这是教人不得病的方法。首先要回避虚邪贼风,指一切可以致病的外在邪气,特别是六淫邪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要尽量躲开它,不要触犯它,有时候回避不了,比如现在的雾霾,也要尽量采取防范措施,戴防雾霾口罩。“避之有时”的“时”很重要,要知道时节的变化,早早采取回避措施。其次要内守,这是最重要的方法。什么是“恬淡虚无”?“恬淡”就是淡泊,少欲望,不追求名利。老子说过“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恬淡是上等做法,争强好胜并不美好。其实恬淡是可以做到的,但“虚无”却难以做到,“虚无”是最高境界了,是道家所说的“道”的境界,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要达到极度的虚无,守住极度的宁静,“无名天地之始”——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本原。《庄子·刻意》说:“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虚无”是天地的本来面目,也是道德的本质,但也不是就完全达不到,只要明白了天地万物的本体、本质,然后按照内守的功夫不断的修炼就可以达到。怎么修炼?首先是精神内守,就是在体内守住精气和神气,不让它外泄,然后是真气从之,就是真气顺从它运行,顺从什么?“从之”的“之”指什么?后人有很多理解,我认为首先是人体的两条大脉——任脉和督脉,然后是十二经脉,最后要吸收天地万物的真气于体内,达到天人合一。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肯定就不会得病了。

所以情志能控制并且很少欲望,心安宁而不恐惧,身体劳动但不疲倦,正气调顺畅了,那么每个人的欲望就会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也都能实现。不管吃什么样的食物都觉得甘美,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觉得合适,不管过什么样的习俗都觉得快乐,不管是地位高还是低都不羡慕,这个时代的人民真是朴实啊。

上古之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这个“闲”字不是休闲的意思,这个字外面是大门,里面是个木字,就是栅栏,表示把自己的情志、思想挡住、控制住,不让它随意发展,只有心安才能无所畏惧,不悲不喜,即使劳累、辛苦但也不知疲倦。可见“心安”是多么重要。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第一个字都是意动词,觉得食物很甘甜,觉得衣服很美,觉得住房很好,觉得生活很快乐。那就一定是这样。“朴”本义指没有加工的木材,表示自然而然的、无智无欲的本真状态,其实就是得道状态。所以说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回到最原始、最淳朴、最本真的状态。

正因为如此,所以各种感官享受也不能吸引他的耳目,各种淫乱邪行也不能迷惑他的心智,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明、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不被外物所干扰,因此符合生命之道。之所以他们都能活到一百岁而动作还不衰老,是因为他们道德保全而没有危险啊。

黄帝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一个人年老了不能再生孩子了,这是因为精力耗尽了,还是自然生长规律决定的呢?这一句中的“材力”是指精力,因为生孩子跟肾精有关。“天数”就是老天的命数、定数,是一种人所不能改变的上天的安排,这里讲的就是人体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黄帝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自身的长寿问题,这第二个问题马上涉及到繁衍后代的问题: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不能生孩子了?生育有没有规律?生育期能不能延长?岐伯对此作了回答,他的回答第一次提出一个词叫“天癸”。天癸的“天”是指先天,人出生以前叫先天,说明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从出生就存在,自身本来就有的;天癸的 “癸”是十天干最后一个。十天干和五行相配,其中癸五行属水。“癸”这个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在《易经》中是坎卦,外阴内阳,是阳中之阴、天一之阴气。五脏中肾是属水的,所以“天癸”就是先天的肾水,但天癸又不能等同于肾水,它藏在肾水、肾精里面,是肾精的一部分。天癸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主管生孩子,一个人有了天癸就能生孩子,没有天癸就不能生孩子。它是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具备生育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人可以没有天癸,大不了就不能生孩子;但人不能没有肾精,没有肾精这个人就活不了啦。肾精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但天癸却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因此,天癸来源于先天之肾精,具有化生精血的作用,从而使男女具有生殖能力。

岐伯回答了女子天癸的周期,是以七岁为周期的:女子七岁的时候,肾气旺盛,表现为牙齿更换了,头发长得茂盛了。牙齿和头发都是肾主管的。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4岁,天癸来了、产生了,这个时候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开始按时来潮,这时就有生育能力了。这里说了14岁女子来天癸,任脉和太冲脉都气血通畅旺盛。我们都听说过任督二脉,这里又提到太冲脉也叫冲脉,这三条脉我把它称为“一源三流”,一个来源就是肾水,三条河流就是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脉都起源于胞中(女子的子宫、男子的精室),然后从会阴出来,会阴在前后阴之间,也就是生殖器和肛门中间,一条叫任脉从前面走,沿着腹部、胸部正中线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与督脉相交;一条叫督脉,从会阴出来后向后面走,沿着腰部、背部、头部的正中线从下往上走,到头顶百会穴,继续往前往下一直到上嘴唇里面与上齿龈的相接的地方(龈交穴),在这里与任脉接上了;第三条叫冲脉从会阴出来后分为三条路线,其中一条,沿腹中线两侧0.5寸、胸中线两侧2寸,散布于胸中,所以女子14岁第二性征乳房隆起,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所以男子二八16岁第二性征胡子长出来。这里为什么只提到任脉和冲脉?因为这两条脉都与女人的生殖功能有关,任脉主要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又称血海,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和任脉旺盛了,月经才能正常排泄。现在好多人解释“天癸”就是“月经”,有的大学老师上课也是这么讲的,这就错了!月经只是来天癸的一种外在表现,它本身本不是天癸,因为天癸是要保持的,而月经是要定期排泄的。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女孩子是不是14岁来月经?不是,大部分都提前了,有的是大大提前了。什么原因?你看现在孩子都喜欢吃什么吃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生活太享受,营养过剩。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21岁肾气充满了,表现为智齿长出来,人的身高也长到极点,发育到极点了。智齿是哪颗牙齿?就是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8岁,筋骨坚实,肌肉丰满,头发长得最茂盛,身体最强壮。这也是天癸最盛时期,是怀孕生子的最佳时期。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35岁,阳明脉衰退了,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阳明脉要经过头面部,阳明脉的气血衰退,面部肯定要憔悴、焦枯,头发也开始掉了。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42岁,三条阳脉气血都衰弱,整个面部都憔悴、枯焦了,头发开始变白。三条阳脉除了阳明脉外,还有太阳脉、少阳脉,这三条阳脉都经过头面部,所以面部全都憔悴,头发也变白了。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面部美丽、头发又不掉呢?当然要使这三条阳脉气血旺盛,教大家一个小方法,两个动作:第一干洗脸,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用整个手掌从下往上搓脸,然后往下,注意往上要用力,往下不要用力。反复做5分钟。第二干梳头,弯曲十指插入头发,从前往后、从里往外梳头,做5分钟。坚持下去,能使头面部的气血旺盛。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49岁,任脉气血虚弱,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癸枯竭了,月经断绝了,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49、50岁左右正是女人的更年期。可是现在女人更年期普遍提前了,天癸枯竭时间提前了。天癸一枯竭当然就不能生孩子了。

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功能周期是不同的,女人以七岁为周期,男人以八岁为周期。这个周期的变化都是由“天癸”决定的。“天癸”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主管人体生殖生育的、像水一样的物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男人的天癸周期。

男人八岁的时候,肾气充实,表现为头发长得茂盛、牙齿更换了。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16岁,天癸产生了,精气盈满外泄了,遗精了,这个时候如果男女交合,就可以生孩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24岁肾气充满,筋骨强劲有力,智齿长出来,人的发育到极点了。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32岁,筋骨丰隆坚实,肌肉丰满健壮。这也是天癸最盛时期,是男人和女人交合生子的最佳时期。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40岁,肾气衰退了,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比较一下,女人第五个阶段,是说阳明脉衰,男人是肾气衰。男人的衰老从肾虚开始。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48岁,人体上部的阳气开始衰竭,面部枯焦,鬓发斑白。这里还有一个秘密就是“花不花,四十八”,就是会说是不是眼花就看四十八岁,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头面部的阳气都开始衰竭了,所以不仅面部枯焦、头发斑白,而且开始花眼了。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56岁,肝气衰退,筋骨活动不便,天癸枯竭了,肾脏精气衰少,形体疲惫不堪。五脏中肝是主管筋的,肝气不足,不能养筋,筋骨活动就不便利,动作迟缓。男人和女人一样,到了第七个阶段,天癸也枯竭了。不过男人还可以再持续一个周期。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64岁,牙齿头发都脱落了,说明这时肾气大衰了。肾是主管水的,肾处在五脏最下方,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并且储藏它,肾藏精,所以五脏精气旺盛,肾脏的精气才能盈满溢泻。因为精气除了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外,还需要其他脏腑“后天之精”的补充。而这个时候,五脏的精气都衰竭了,筋骨懈惰无力,天癸竭尽了,因此鬓发斑白,身体沉重,走路不稳,所以就不能生育子女了。男人和女人天癸竭尽的时间是“七七八八”,女人49岁、男人64岁天癸没有了。可能有人会问难道男人64岁以后就不能生孩子了吗?这也是当年黄帝的质问: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了但仍然能生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 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很好,经脉气血仍然通畅,肾气有余,肾脏功能还没有完全衰退的缘故。但总体来说能生孩子的时间,男人一般不超过八八64岁,女人一般不超过七七49岁,因为这个时候,体内的阴精和阳气都已经枯竭了。那有的男人怎么八九十岁还能生孩子?不要急,你看黄帝已经替我们问了:那些得道之人年纪到了一百岁还能生孩子吗?岐伯回答:“那些得道之人不仅能做到防止衰老,并且还能保持身体的健康,所以年纪虽然老了,但还能生孩子。”所以能不能生孩子的关键就在于是不是得道,什么道?一般都理解为养生之道,这是不够的。按照《周易》的说法应该是“三才之道”,三才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人的养生之道,必须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人只有按照天地自然之道来养生,只有吸收天地自然的精气,才能延长天癸的周期。

《上古天真论》的最后一段是黄帝的总结,他在听了岐伯说女人和男人的“天癸”周期是有定数的,也就是女人到了七七49岁、男人到了八八64岁,“天癸”这种主管生孩子的物质就结束了,但通过修炼是可以延长的,修炼功夫的高低决定了延长时间的长短。黄帝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真人”。黄帝说:我听说远古的时候有真人,能够掌握天地变化,把握阴阳规律,呼吸天地阴阳的精气,不凭借外物而独立守神,肌肉保持纯一洁净,所以他们能够像天地一样长寿,没有终结的时候,这就是因为得道而长生不衰。“真人”是道家的最高人格形象,好比儒家所说的圣人,佛家所说的觉者(佛)。很明显《黄帝内经》深深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响。按照这一篇的标题《上古天真论》中“天真”的说法,真人就是保持“天真”之人。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第二层境界是“至人”。“至”就是至高无上的“至”。到了中古时代,中古比上古来近一些,有了至人,“至人”这个词也是出自于《庄子》,《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这一定程度上和“真人”差不多。他们德性淳朴,保全大道,与天地阴阳相和谐,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协调。“去世离俗”,原本指离开世俗,到深山老林中去隐修,这在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大隐隐于市”,只要思想上离开世俗、超凡脱俗、保持宁静虚无的心态也是可以的。积累精气保全神气,神游于天地之间,视觉与听觉能达到八方的极点,这些人能够延年益寿而且身体保持健壮,获得与真人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层境界是“圣人”。这个“圣人”和儒家说的圣人是不同的,儒家“圣人”是最高人格形象,这里的“圣人”是道家第三境界的人格形象:他能够生活在天地和谐环境中,顺从八风的变化的规律,使自己的嗜好适应世俗的习惯,没有恼怒怨恨之心。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普通衣服,举动不让世俗之人嫉妒,在外不让忙碌事物劳伤身体,在内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纷扰,以恬淡乐观为追求,以悠扬自得为满足,形体不衰老,精神不散失,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第四境界是“贤人”。贤人可以效法天地大道,遵循日月运行,辨别星辰位置,顺从阴阳法则(“逆从”就是顺从,这个“逆”字原本既有抵触、不顺从的意思,又有迎接、顺从的意思),分别四时变化,追随远古真人的养生之道,他们的寿命也可以延长,但却有一定的极限。

比较一下这四种境界得“道”的程度:

第一,从对待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上看,真人是能够掌控,叫“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是能够调和,叫“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是顺从,叫“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贤人是效法,叫“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第二,从对待自己的行为处事上看,真人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圣人是“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贤人是“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第三,从寿命的长短上看,真人是“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至人是“益其寿命而强者,亦归于真人”;圣人是“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贤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真人”“至人”都是《庄子》首次提出来的对得道之人的称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淳德全道等等都是道家提出来的修炼方法。

(0)

相关推荐

  • 解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生下来就相貌不凡,弱小的时候就能言语,圣德幼而疾速,长大一些敦厚而机敏,成人后为天子. 黄帝简介(出自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 ...

  • 经脉体系

    ​经脉体系 出现问题 过半归咎于 阴阳离合论 本篇虽是精短的一篇 但是其中内容涉及了 无数关键的根基概念 而且多是精简无比的名词 需要以"以经解经"的思路 从内经其他篇章分析理解 ...

  • 情释黄帝内经素问2上古天真论篇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情释黄帝内经素问2上古天真论篇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题文诗: 上古真人,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和于阴阳,调于四 ...

  •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

  •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七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9-01-17 23:00-24:00 经文: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 ...

  •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六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9-01-10 23:00-24:00 经文: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 ...

  •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三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8-12-20 23:00-24:00 经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 ...

  •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十四讲

    上古天真论篇第十四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9-03-14 23:00-24:00 经文: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 ...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一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翻译]从前的黄帝,生来 ...

  •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8-12-06 23:00-24:00 经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 ...

  • 自我康疗1: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国人经常说"黄老之学",就是指黄帝和老子传承的大道文化.从伏羲氏到神农氏,再到黄帝和老子,中国大道文化穿越"上下五千年"一直传承至今. 那么,中国大道文化的& ...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第一讲

    徐文兵生于1966年,名小周,字文兵.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诊疗科目:中医全科.针灸科. 现为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医门诊专家.多次受邀在北京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