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县志》中曾记载道,“邑取大乐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义,因名乐成。”传说王子晋在箫台山顶垒石弄箫奏乐,引来群鹤飞舞,在箫台山下溪泉中沐箫,兴尽跨鹤离去。
乐清风光,古来共谈。千古雁荡佳绝地,一山引来天下客。这里茂林修竹,这里云雾漫山,这里沧海桑田,这里世事变迁。这里的村落人居,记录着久远时光的沉淀记忆。一起去看看乐清必去的三个郊游打卡村落,这里藏着乐清人县东县西最深的人文秘密。
黄檀硐
位于乐清市城北乡,名字听起来就格外优雅美好的村落,始建于宋代,至今古朴静美。
黄檀硐村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距今已有800年历史,面积20.7公顷,海拔400余米,由于深居山中,是温州难得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因村落的山坡上,有一片黄檀树林,而黄檀树林上面的悬崖峭壁,深藏有一洞穴。所以这个美丽的村落,被叫做了“黄檀硐”。
村落四面环山,除东南西北四处寨门外,别无路径出入,大量的明清建筑因此得以保存。村里自然风光独特,东西有瀑布垂流,南北有峭壁高耸,高耸入天,为黄檀硐布置了天然的屏障。
两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小溪上石桥横卧,把村庄和田园简洁地连接起来。整个山间田园村落,宅院们毗邻相接,有“寻得桃源”之说。
古村落里,古老的大小建筑依山而建,因势而造,错落有致,尽显人与自然的融合、和谐。各处旧宅石屋,均采用来自周边山上扁平如年糕的石块砌墙。建筑都是大瓦当、青砖、石块、木材,每一处建筑细节都十分耐人寻味。石砌墙采用稳固的V形砌筑,非常有秩序和韵律感。
村民们大多姓卢,有卢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一百多年,建筑充分展示黄檀硐村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
东不(dun)大宅是黄檀硐寸的三合院式代表建筑之一,坐西北朝东南,悬山顶,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三合院式,外墙均为块石垒砌。台门石构建筑,悬山顶。正屋的门窗上雕刻各不相同,浮雕精美,是黄檀硐寸保存最完整的民居。
村里的居民们,顺水而筑,沿水而居,陪伴着细水长流和时光悠闲。黄檀硐古村的清溪,别具特色,它的河床几乎都是由山石整体构成,流水河床一动一静,浑然一体,自然的山水雨水聚集形成村里的河流,滋润着整条村子。村民们爱水护水,水流溪床之上,非常清澈洁净。
走到村落的制高点,俯瞰着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炊烟袅袅,云雾缭绕,远山层层叠叠,栖息在这里的鸟儿飞过,听着风吹草动,内心充满着别样美好的感觉。
那些石墙,黑瓦,门台,木门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的沿着小溪、山坡而建。宁静的村落人家,静静享受着这与世无争的生活。
交易担保 趣订生活App 轻松组团,叫上好友一起去黄檀硐打卡 小程序
南阁
坐落在秀美雁荡山北麓的古朴村落,清溪畔流淌着数百年文脉。
南阁,那一座座屹立了五六百年沧桑又古老的牌坊,那条绵绵流淌不息、气势宽阔的九曲溪。让人如同穿梭时光,到了遥远古朴又美好的桃花源。
在这个古朴的村落里,走一走那条五六百年历史的石子路,摸一摸那在岁月中斑驳却依然矗立不倒的木头柱子,您能体会,一眼千年的历史积淀在你心中的感觉。
“石柱擎天势最雄,仙岩落月影斜东。西湖晚钓烟波里,北萨春耕细雨中。桃林牧笛声声慢,雁湖石刹竟成空。马屿书堂今何在?柳港渔灯映水红。”
南阁于唐代置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章氏家族聚居之地。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章纶故居、笃忠堂、藏书楼遗址、章纶墓等,尤其以牌楼群最为壮观。南阁名字十分雅致,因位于两条山垄汇合如门的南面而得名,它南靠凤凰山,北频南阁溪,山峦迭翠、奇峰耸立、溪流壮阔,风景秀丽自是不必说的。
南阁牌楼群,现有牌楼一共10座,古迹仅存5座,还有五座根据历史记载在原址或另选适当位置重建。门口就是一座古朴的牌楼,牌匾上写着“世进士”三个大字,一路往里面走,牌楼上的匾额写了“恩光”、“方伯”、“尚书”和“会魁”
牌楼大多高7米,面宽5.5米,进深4米左右,均为木石混合结构,单开间三楼悬山式。整体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牌楼群呈纵轴线排列,层层递进、井然有序、气势恢宏。它灵活掌握运用排列组合的空间序列,在全长为150米的通道上组成一个宏大的建筑群,而与地面的卵石路映衬,显得十分茁朴。
牌楼下走进去,一条典型的村间街道,以红褐色的鹅卵石铺设各种图案而组成街面的,几百年人来人往,这鹅卵石也历尽沧桑,被磨得如玉石般光洁。行走其间,仿佛头顶的每一座牌坊,脚底下的每一颗鹅卵石,每一块古旧斑驳的墙体,都能渗透出故事来。
南阁人以章纶为家乡骄傲。他是明代著名的诤臣,刚直清正,铮铮铁骨。从明正统四年至嘉靖二十三年间,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章氏一门先后出过三名进士和一名举人。这些牌楼,象征着章纶及其子孙的杰出业绩,是祖宗的荣耀,也是后世子孙的骄傲;是文化,更是精神的传承!
如今村里依然有章纶故居。村东头马屿山的南坡,保留着章纶墓,还存有石人一对,石马一只,石虎一只。保留着章氏子孙后辈对先哲的寄思。
几百年来,章氏子孙,就这样在这里繁衍,生生不息,让这条古街有了最市井的人间烟火气,买卖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自行车压过石子路的声音、小饭馆飘出了阵阵香味直直的往鼻子里窜……
在古村落里,有一幢三进四合院,叫新里屋,是目前古村保存最完整的古宅,已经有两三百年历史。
古村如今依然安静清幽,古街、牌楼群历经上五六百年的风霜洗礼,静静伫立。
行走在这浓缩历史的时空里,随着地面鹅卵石路面起伏变化,相伴村畔千年流淌的清溪,会让每一个到来之人,思绪穿越到最久远的梦中之地。
交易担保 趣订生活App 轻松组团,叫上好友一起去南阁打卡 小程序
梅溪
一个藏在青山秀水之间的古朴村落,这里因为走出了南宋状元王十朋而闻名遐迩。
梅溪村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的故乡。村子门口立着一块大石碑,写着“状元故里”,还有一个状元坊的“门牌”。王十朋曾书写,“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道出了此地之美。
据载,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公元1112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现淡溪镇梅溪村,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状元、一代名臣,以名节闻于世,被赞“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他才华横溢,温州孤屿上的江心寺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就出自王十朋之手。
村内和周边有梅溪草堂、王十朋纪念馆和王十朋墓。距王十朋纪念馆1.5公里左右,占地2000多平方米。王十朋墓在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依山而建,座椅式,坐北朝南,分五坛,坛坎踏步及围墙由块石垒成。墓前有石刻马、虎、羊各一对,寓忠、节、孝之意。
经过村口牌坊,即来到梅溪草堂。王十朋33岁时曾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梅溪草堂在修建过程中,根据史料和诗文记载,尽量还原梅溪草堂原貌。书斋、古亭、书馆,拆旧建旧的建造方法,使整个建筑尽显沧桑感。如今的梅溪草堂是乐清地域文化的集聚点,还作为淡溪镇人文建筑和人文资源,推动梅溪旅游发展。
梅溪草堂附近,是由南怀瑾题写馆名的王十朋纪念馆,内有王十朋塑像及介绍生平事迹的资料。纪念馆占地10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整体为三退三进三桥式院落结构。左边回廊为“不负轩”,右边回廊为“不欺室”。王十朋将书斋命名为“不欺室”,旨在与人不欺,与世不欺,并请张浚书写“不欺室”作为书房的匾额,警勉自己。
另外,纪念馆后面是梅溪文化公园,这里植种大量的梅花。梅园除种植梅花外,还有王十朋诗词碑长廊、王十朋著作碑墙及700多首历代名人的咏梅诗碑。梅溪,这一个宁静又满带文化气息的状元故里村落,尤其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