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特定益生菌 益生元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免疫性疾病

共 1102字 | 建议阅读时间 5分钟
人类肠道菌群在婴幼儿期(1-3岁)的发育轨迹呈动态变化,具有可塑性,直至3岁才可能形成成人样微生态环境模式。在此期间,可以通过营养干预来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强化微生物防御屏障,以促进儿童免疫系统的建立。已有证据表明,用益生元和益生菌组成的特定共生元进行干预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免疫性疾病发展。
《Beneficial Microbes》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评估添加了共生元组合短链低聚半乳糖/长链多聚果糖(scGOS/lcFOS,比例9:1)和短双歧杆菌M-16V的幼儿配方奶(YCF)对健康幼儿粪便菌群发育的影响。
研究纳入了129名1-3岁健康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含0.95g/100ml scGOS/lcFOS(9:1)和1.8×107cfu/g短双歧杆菌M-16V的YCF配方奶(n=65),对照组接受不含共生元的YCF配方奶(n=64),并持续喂养12周。收集基线和12周后的幼儿粪便样本,测定粪便组成、代谢活性以及粪便稠度。
研究结果发现,在基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幼儿的粪便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双歧杆菌为优势菌属,平均丰度占粪便菌群的近三分之一。在干预期结束后,干预组从基线到第12周的双歧杆菌比例显著增加(平均27.3%-33.3%,P=0.012),估计平均变化值为6.06%(95%CI 1.33%,10.79%);对照组估计平均变化值为-1.42%(95%CI -6.22%,3.37%)。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中双歧杆菌比例的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研究同样显示,干预组vs.对照组中的双歧杆菌绝对计数增加(单位:log10细胞/g粪便)的中值差异为0.26 vs. 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
关于肠道菌群的代谢活性,研究通过测量粪便pH值和有机酸进行了评估。在基线时,两组在乳酸盐、可溶性细胞因子和酸碱度方面相似。12周后,干预组的粪便pH值从基线时的7.05(中值)降至6.79(P<0.001),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其他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等)浓度没有显著变化。
12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粪便双歧杆菌比例与pH值变化情况
在观察两组的粪便特征时,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第6周(33.87%vs.14.75%)和第12周(40.32%vs.18.64%)时有更多的幼儿粪便稠度呈软布丁样,在12周时有更少的幼儿粪便呈干燥状(4.84%vs.15.25%)。除此之外,两组婴儿的生长情况、粪便频率方面没有观察到显著性差异,无与本研究干预配方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共生元组合scGOS/lcFOS+M-16V可通过增加双歧杆菌比例、降低肠道pH值和软化粪便来对幼儿肠道菌群发育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维持肠道酸性环境,以预防机会型病原体的定植和生长。未来在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关双歧杆菌对形成健康肠道菌群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Kosuwon P, et al. A synbiotic mixture of scGOS/lcFOS and Bifidobacterium breve M-16V increases faecal Bifidobacterium in healthy young children. Benef Microbes. 2018 Jun 15;9(4):541-552.

仅供医务人员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