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最终去了哪里?
坐观君到了帝都之后,才知道冬至这天是要吃饺子的。这种习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那天施舍治疗冻耳朵的药而留下的传统。但也有说法认为,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之后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不过,后一种说法应该属于野史。毕竟现在冬至北京人还是吃饺子居多。至于南方,据说是吃汤圆?反正我在南方时,啥也没吃过。
言归正传。和上面提到的内容相关,继续讲匈奴。
上次在《史上最有趣匈奴史》(点击标题可跳转查阅)中留下了题目中的这个坑。在那篇文章提到,留在汉地的南匈奴最终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消失于历史,这个问题就算是已经回答了。那么,西迁的那支北匈奴究竟去了哪里捏?这就是今天坐观君要填的坑。也有不少同学问到这个问题。
坐井观天(ID:china_2049)综合自陈明远搜狐博客文章及其他网络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转发朋友圈
关于这个问题,的确是存在争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名的《全球通史》中认为这两者就是一拨人,也就是说,匈奴人被大汉朝打散后有一部分流落到欧洲,建立了匈奴帝国,令欧洲人闻风丧胆。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不仅找回了昔日的荣耀,还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从而改变了欧洲历史。
为了理解后面的内容,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匈奴的大概历史。
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记载,匈奴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在历史上活跃了300年。它在古代华北各族中,最先统一了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匈奴单于国” 政权。
据《辞海》载:“匈奴,中国古族名,亦称胡。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南下攻扰,汉朝基本上采取防御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转而采取攻势,多次进军漠北,匈奴受到很大的打击,势力渐衰。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次年来朝。其后六七十年间,汉朝与匈奴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为二部:南下归附汉朝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南匈奴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其后,华北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原匈奴故地,50万南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为鲜卑人而被融合。北匈奴于汉和帝时被东汉与南匈奴所击败,部分西迁。”
那么,他们到底西迁到了哪里?这个问题就是今天坐观君要和大家聊的重点。历史过去了,就会成谜。所以,分歧和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种说法,认为匈奴西迁后到了欧洲,成为让欧洲人颤抖的匈人。
公元89至91年,北匈奴主力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中国学术界也长期以来不知匈奴人西迁后的下落,直到清末元史学家洪钧于19世纪末出使俄国时浏览了西方史籍,才明白了欧洲历史上的匈人即中国历史上失踪的匈奴人。洪钧后来在他所著的《元史译文补正》中向中国学术界介绍了匈奴人攻入欧洲的整个过程。
最初的欧洲人对匈人的来源也茫无所知,直到18世纪后期,法国人冯秉正将朱熹的《通鉴纲目》翻译成法文《中国通史》后,西文中才有了较为详细的中国历史,法国人德.揆尼根据《通鉴纲目》等书,写成了《匈奴、突厥、蒙古及其西部鞑靼各族通史》,叙述了匈奴人早期的历史,并论证了欧洲的“匈人”即中国历史上的“匈奴”。
有人还专门梳理了一下匈奴人西迁的经过和在欧洲的活动。据说,大概过程是下面这样子的。为保持完整,下面最开始有些内容可能会和以前的稍有重复。算是加深印象吧。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匈奴发生了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将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汉朝,而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
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耿忠的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匈奴帝国的建立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
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450年,阿提拉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
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雕塑
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
(右边是欧洲人绘制的阿提拉肖像,左边的是好莱坞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的阿提拉,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
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公元453年,阿提拉迎娶一位日耳曼族的新娘伊尔迪科,婚宴上他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众人走进新房,发现阿提拉血管爆裂,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而他的新娘缩在床角瑟瑟发抖。当时有人认为阿提拉死于循环系统疾病,也有人怀疑是伊尔迪科谋杀了阿提拉。在阿提拉的葬礼上,匈奴人割断头发,刺破脸颊,用鲜血悼念他们的国君。阿提拉的棺材分为三层:最外层是铁,第二层是银,最内层是金,以象征他的不朽功业。匈奴人堵塞一条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遗体埋葬在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再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被处死,以便使后世的盗墓者无机可乘。他的坟墓至今未能被找到。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末代皇帝、6岁的罗慕洛被俘虏,西罗马帝国自此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但是!以上只是一种说法。
不少人认为,上面提到的匈人和匈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吉本(Gibbon)在其《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虽然也同意匈人即匈奴说,但是吉本觉得详细考证匈奴西迁的具体过程并不可能。这也由此引起了很多学者对匈人即匈奴说的怀疑。而法国历史学家克拉普洛特认为匈人非匈奴人,认为匈奴人属于突厥语系。英国学者伯利甚至说,吉本的说法“是凭借幻想,而不是根据历史事实”。此后,关于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派,长期争论不休。直到现在,仍有人坚持匈人是匈奴人,也有人主张匈人非匈奴,匈人的来源不可知。关于这个问题,坐观君(微信号:china_2049)将考虑专门分享文章。
不管怎么说,如彗星一现的匈奴帝国不久便在欧洲历史上消失。此后几百年间,原来的匈奴人去向如何?不得而知。但五百年后,一个叫匈牙利的国家在欧洲产生。
由此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天的匈牙利人和匈人究竟有没有关系?
现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他是这么说的:“匈牙利民族来自东方,毫无疑问我们的祖先来自亚洲。欧洲人认为我们是匈奴的后代,虽然还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但我们相信这是真的。比如我们的家庭观念也非常浓重,我们姓氏也是姓在前名在后。”
那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可没有定论。来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陈明远的观点。
过去普遍流传“匈牙利就是匈奴后裔”的说法,但一直没有成为学术上的定论。那么究竟如今匈牙利人与汉代匈奴有什么关系呢?
现代匈牙利国人可能有一部分是古匈人即匈奴人的后裔,然历经一千多年,这部分的匈奴人难以避免地要和其他欧洲及后来进入欧洲的亚洲各民族相互通婚和融合。
在匈奴帝国解体后,日耳曼部落统治了这里将近100年,接踵而来的是阿瓦尔人,在他们近200年的统治下,斯拉夫民族开始渗入。
很多学者认为:匈牙利 Hungary 这个名字并不是由“匈奴”一脉传承的,而可能来源于后起的欧诺古尔(Onogur)人。【注:匈牙利共和国的国名,英文写法为:The Republic of Hungary, 而他们祖国自己的称呼为 “马扎尔共和国” Magyar Kztrsasg】
在阿提拉之后500年,即公元9—10世纪,才诞生了匈牙利国家。
今日匈牙利人和芬兰人同源,但他们并不属于印欧血统。目前,匈牙利史学界有关匈牙利人(称为马扎尔人 Magyar 相应的国家名简称 Magyarország )的来源达成共识——9世纪,一支来自乌拉尔山的游牧民族(即马扎尔人)长年向西跋涉,领袖阿尔帕德大公联合7个主要部落,在公元896年大举进入欧洲中部多瑙河中游(现匈牙利);公元1000年,阿尔帕德家族的后代圣·伊斯特万建立了匈牙利王国。为纪念开国功勋,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上竖立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纪念碑,7位古代骑士组成了精美的青铜群像。他们的装束与古代欧洲骑士的不同,但有乌拉尔游牧民族的特点。
那么,这一支来自乌拉尔山地的游牧民族是匈奴人后裔吗?
这个话题近来得到解决了。正确答案是否定的。
我(陈明远)查阅到的学术档案表明:“芬兰—乌拉尔”历史学派依据语言学研究成果,认定匈牙利语属芬兰—乌拉尔语系,由此确定匈牙利人(马扎尔族)的祖先同芬兰—乌拉尔民族较亲近,而跟“匈奴”(应该属于突厥语族)并没有关系。
现在,由匈牙利科学院支持的官方结论也认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来自欧亚大陆交界地带乌拉尔山麓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芬兰—乌戈尔族”即马扎尔族,他们并不是匈奴人,血统上不是匈奴人的亲戚,语言上也没有什么关系。马扎儿人原居西亚,系由公元9世纪进入欧洲,马扎儿的称谓最早见于《元史。速不台传》。
今日一千万匈牙利居民以马扎尔人为主。匈牙利科学院认为今日匈牙利人并不是汉朝历史上的“匈奴”后裔(在文化、语言和宗教三方面,都缺乏有力的证据)。匈牙利学者王俊逸(中文名)曾提交论文《匈牙利人如何看万里长城》,对“匈牙利人系匈奴后裔”的传说予以否定,证实今日匈牙利人与欧洲的“芬乌语系民族”有血缘关系。而此前一千多年以来的匈奴人,早已融合到所经各地的各民族之中,迄今不复单独存在。因此,过去传闻所谓“今日匈牙利人就是匈奴后裔”的说法,是历史的误会。
无可否认的是,现代匈牙利人有很大一部分具有马扎尔人的血统。但现代匈牙利人并非完全等同古代的马扎尔人,他们是马扎尔和其他各民族包括匈人混血的结果。将现代匈牙利人称之为马扎尔人的后裔无疑时正确的,但现代匈牙利人身上流淌的除了马扎尔人的血脉之外,很多也留着匈奴人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