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唐五代墓葬壁画的发展演变
2020年11月3日晚6时,应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庆捷先生出席第11期“中国考古大讲堂”,在吉林大学中心图书馆国际学术大讲堂为考古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北朝唐五代墓葬壁画的发展演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宋玉彬教授主持,考古学院七十余名师生出席了此次学术活动。
在讲述山西地区北朝唐五代墓葬壁画之前,张先生首先诠释了“为何绘制墓葬壁画”、“墓葬壁画的对象”以及“欣赏墓葬壁画的几个层次”三个问题。他指出,汉唐之际,在“事死如生”的观念下,世人视阴宅如阳宅,故而通过绘制墓葬壁画的形式,以其内容和面积彰显墓主人尊卑。同时,壁画起着既娱死者又娱生者的双重作用,主要是娱死者,这是由古代人的信仰所决定的。
山西是墓葬壁画较丰富地区。不同时代、内容风格各异的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考古研究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墓葬壁画的研究对象,不仅有墓室墙壁上的壁画,也包括石堂与木棺绘画以及墓葬中出土的其他绘画作品。张先生以时代为界限,分别介绍了山西地区北魏、北齐、隋唐时期墓葬壁画。
山西北魏壁画墓较丰富,主要分布于平城地区。北魏墓葬壁画可分为四类:墓葬墓壁的绘画、石椁壁上的绘画、木棺上的绘画和墓葬中出土的绘画作品。北魏墓葬壁画采用传统分层画法,从题材内容看,墓主人宴饮图最多,其次是出行、狩猎、生活、乐舞等,这些绘画都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遗存,所留人物、车马、生产等景象,展现了浓郁的鲜卑风情。但也有特殊题材,如宋绍祖墓画高士抚琴图。另如胡商和佛教题材,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盛。张先生强调,北魏墓葬壁画多以墓主人宴饮图为中心,其他图起陪衬作用,反映以墓主人为中心的鲜卑贵族的生活场面。
山西现已发现与发掘的北齐壁画墓主要集中在今太原市及晋中地区,其他地区较少。壁画布局上,与北魏墓相比,北齐墓葬壁画的最大不同是壁画延伸到墓道,引起壁画空间的变化。题材内容上,北齐壁画墓继承发展了北魏壁画墓,墓主宴饮图得以保留且几乎成为标配,墓主人出行图大量涌现,还出现了新的题材,如胡商驼队图、仙人珍禽畏兽图、贩马图、人物门楼图、天象图、四神图、雷公图、十二属相时辰图、祥瑞画草图等,丝路内容大大增加,反映出丝路在当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山西隋唐壁画墓数量较少,主要发现于晋阳城周围。壁画布局上,新出现一种屏风式的布局,将一面墓壁人为分成几个条屏,数量或多或少,满墓壁是一幅画的情形逐渐少见。题材内容上,不见北朝常用的宣扬墓主人显赫地位的夫妻宴饮图、出行图、仪仗图、宴乐图,代之流行起树下老人图或仕女图。张先生指出,山西隋代壁画墓损毁严重,虞弘墓弥补了隋代无壁画墓的缺憾。
讲座临近结束,张先生对北朝唐五代壁画的发展进行总结。他指出,作为随葬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壁画是图像证史的极佳资料;民族汇聚、文明互动、大统一观念和各民族整体文明的发展进步,始终是贯穿墓葬壁画发展演变的三条主线。随后,在场师生就壁画题材、壁画模式、忻州九原岗壁画墓和湾漳壁画墓的关系、九原岗壁画墓的年代问题以及壁画墓内祭祀等问题与张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
讲座的最后,宋玉彬教授表示,感谢张庆捷先生带给考古学院师生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张先生的讲解,让我们得以了解中原地区的墓葬壁画材料,明晰北朝至五代时期壁画墓的纵向发展脉络,同时,也对我们研究东北地区墓葬壁画材料、以宏观视野解读东北亚地区墓葬壁画的史料学信息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王晨晖 配图:李杨赟 王晨晖 图文转自:“吉大考古”公众号)
责编: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