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皮肤科医生的万能药: 维A酸之应用篇
维A酸类药物的由来
早在20世纪20年代,医学家们就发现维生素A对正常上皮的形成、发育及维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43年人工合成维生素A获得成功。从此,维生素A在皮肤科中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然而,在治疗这些疾病时维生素A的治疗剂量接近它的中毒剂量,为获取高效低毒的化合物,化学家们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得到了多种维生素A的结构类似物,统称为“维A酸”。维A酸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被称为皮肤科治疗学的“第三个里程碑”(另两个为青霉素和糖皮质激素),使人们第一次有可能不用细胞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来治疗严重的角化过度遗传性皮肤病及严重的银屑病等难治性皮肤病。
目前人工合成维A酸类药物已达2500余种,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光老化性皮肤病以及多种皮肤肿瘤等120余种皮肤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最早应用的是第一代的全反式维A酸,因口服副作用大,在皮肤科现以外用药为主。目前在皮肤科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第一代的异维A酸和第二代的阿维A;第三代的维甲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可分别外用于痤疮和银屑病。
在皮肤科方面的应用
1、治疗痤疮
点击加载图片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雄性激素及皮脂腺功能亢进;
■ 毛囊及皮脂腺导管上皮的角化异常;
■ 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
■ 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
外用维A酸类药物具有促进毛囊上皮的正常角化、抑制或减少微粉刺、减少成熟的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还能增加皮肤渗透性,在联合治疗中增加外用抗菌及抗炎药物的疗效。可作为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常用药物包括第一代的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及第三代维A酸药物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阿达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通常作为一线用药。
口服维A酸类药物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唯一的口服药物,是痤疮治疗的中流砥柱。目前系统应用的常用维A酸类药物有异维A酸和维胺酯。
(1) 异维A酸
是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A 酸类药物,适用于重度痤疮,更是结节囊肿性痤疮的首选。通常起始量为0.25~0.5 mg/kg·d ,分两次与食物同服,之后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调整剂量。
(2) 维胺酯
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也需与餐同服,以增加生物利用度。副作用与异维A酸相似,但相对较轻。
2、治疗银屑病
点击加载图片
维A药理作用涉及到免疫反应、血管生成、炎症过程及细胞增生等银屑病发病的多个环节,并且没有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和专家认可且不可缺少的系统治疗药物。阿维A除了关节病型银屑病疗效不确切外,对其他类型的银屑病均有肯定的效果。
3、角化异常性皮肤病
维A酸类药物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包括毛囊角化病、鱼鳞病、毛发红糠疹、汗孔角化病、毛发苔藓、掌跖角化病等),为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线用药。
4、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维A酸类药物具有抗黑素作用,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颗粒形成和传递,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包括黄褐斑、黑变病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一般采用外用0.025%~0.1%的全反式结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5、光老化性皮肤病
慢性日光照射可引起表皮发育不良,真皮弹力纤维退行性变、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及皱纹形成等皮肤光老化表现,长期外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可使这些症状及表现减轻。
6、其他
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可用于治疗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皮肤淋巴瘤等皮肤肿瘤。此外,全反式维A酸也可用于治疗膨胀纹、传染性软疣、瘢痕疙瘩、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皮肤病。
注意事项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皮肤反应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审稿专家: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林颖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