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老同志,您在家乡还好吗?您听出了我是谁吗……

【散文】

 您在家乡还好吗?

黄师傅是我20年前的入党介绍人,大名黄忠,甘肃临夏人,和《三国演义》中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同名同姓,名如其人,忠诚老实。他年轻时候从部队转业是汽修工、中共党员,经组织严格挑选,进了二机部一0二公司当工人。后随企业转战西南三线,由甘入川。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建设位于湖北宜昌大山深处的核工业八二七工程,又由川来鄂。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核工业华昌公司。1995年10月,我从汽驾培训队调入机械化分公司办公室。黄师傅那时已五十多岁,早已转岗为单位门卫。他的办公室在一楼,隔壁是公安科值班室。他每天负责大楼进出人员和安全,楼前场地和大厅的卫生,还给会议室、接待室、班子成员办公室挑送开水,一早上要灌好一二十个暖瓶。

后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通讯员岗位精减了。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我,试着和他商量兼职。他只说文化低、眼花了、怕搞错了。我说,大家都会来帮您。这样,他又每天下午跑邮局,收发报纸、信件。年纪大了,他要戴上老花镜,登记挂号信和汇款单……

我们开始共事的时候,黄师傅头顶完全秃了,满脸的黑胡茬,他的下颌骨有点突出,牙齿镶了好几颗,很有点像革命导师列宁的模样。他有浓重的甘肃口音,嗓音低沉,起初听他讲话,真是很费劲。我总要竖起耳朵,如参加英语听力考试。后来熟悉了,我就“精通”了,甚至可以为他当“翻译”了。

黄师傅是单职工,也就是过去说的“半边户”。办公楼进门不足10平方的办公室,还是他的卧室。一张旧桌子、一张床、铁锅、泡菜坛子,以及生活杂物,就是他在外几十年的全部家当。我问过他,怎么不把家属接过来?他说,没有房子住,来了怎么办?环顾单位四周高高低低简陋的棚户区,就是当时解决不了家属户口的单职工住所,还不如周边的农舍,有几分令人心寒……

大约1998年下半年,黄师傅要请探亲假回家,说是老婆子病了。按说,单职工年年可休探亲假,长达一个多月。家在南方的单职工,多半赶着“双抢”时节回去帮着收割水稻。家在北方的单职工,选在收割小麦等农忙季节回去。因为门卫岗须24小时不离人,黄师傅好几年没有休假,他说少回去还可以省点路费汇回去。

实际情况,那时单位效益跌到了低谷,连发基本工资都困难,绩效工资最低时上级核定为1%。我是部门负责人,核定岗位绩效工资最高是720元,每个月拿到手还不足400元。更要命的是,那一年前后差不多拖欠了10个月的工资。老婆至今笑话我,要不是丈母娘家养着,我们一家早就饿死了……

黄师傅那一次探亲回家,还从公安科同事那里借了钱。当年中秋节,工会好不容易给每人发了一箱苹果。黄师傅人不在,苹果只好放在办公室里间的库房里。刚放进去没有感觉,个把多月之后,浓郁的苹果香味飘出来,好像走进了果园。同事们说,家里的苹果早吃完了,谁知道放放还有这么好的享受。

再存放一段时间,苹果香味就一天天淡了下来。鼻子尖的同事说,好像还有酒味飘出来。于是,我们这才打开纸箱子,从上到下翻看一遍,果然有一两个苹果开始腐烂了。后来每隔几天,同事帮着挑出坏苹果扔掉……

其间,黄师傅打来长途电话,要求延长一下假期,说家里事情走不开。等他回来上班的时候,冬天来了。那箱苹果烂了一半,幸存下来的蔫得皱皱巴巴的。再见到黄师傅的时候,过了两个多月时间,他像是一下就老了很多,人也瘦了,白胡子茬丛生,也不收拾……

头一天下班了,我走进黄师傅的小屋,抓个小木凳坐下来,他坐在床沿上。我问他家里怎么样?老伴怎么样?他低下头,掏出烟。“叭叭叭”打火机点燃,那种一块多钱一包没过滤嘴的香烟。他大口大口地抽烟,不一会小屋就弥漫成仙境了。他淡淡地说,老婆子没了。女儿倒是好说,出嫁了。儿子初中没有念完,死活不上学了。没有成家,还非要跟着来。来了,单位效益不好,又安排不了工作,我咋办?好说歹说,让他叔、他姐帮着摁在老家过日子吧……

我听着,心里也堵得慌。随后的一段时间,我留心起黄师傅的日常生活。他的小屋里,撮箕里的烟头多了,那种十斤一壶的散酒打得勤了。我劝过他,少烟少酒。他说每天恍恍惚惚,像是做梦一样。一闭上眼睛,就是老婆子和儿子,一夜夜睡不着,只好把自己灌醉才好受一些。每天至少两顿酒,一天一两斤高度酒,烟两三包还不够抽……

大约半年之后,黄师傅的生活表面上总算恢复了平静。听说老家还有热心人给他张罗找个老伴。他苦笑,摇摇头说,咱经济条件不好,找什么找?说起来好听在外面当工人,吃国家饭,还不如当地条件好的农民,咱别丢人啦……

1999年后,华昌公司落实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政策,大批职工被迫离开了单位。过了50岁的单职工,原则上在被“裁员”之列,按内部退养政策办理。当年,满怀激情投入核工业建设,服从组织安排,无怨无悔。眼看着要退休了,竟然被“打发回家”,叫人一下怎么想得通呢?

那时候,老百姓管分流政策叫“一刀切”,黄师傅的名字自然也“打入了另册”。然而,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工资不能按时发,像“大老黄”这样忠于职守的门卫,到哪里去找呀?下岗过程中,各种矛盾突出,还有个别职工闹事的。唯独没有人眼红黄师傅的岗位,他就得以继续留用。过了55岁,他办了退休,还接着返聘。过了60岁,他还愿意干,接着返聘……

2001年9月,我接到国家统招研究生录取通知,需要脱产到外地读书,只好办理了辞职手续。每年寒暑假回去,我都会摸到办公楼,找黄师傅坐一会,陪他说说话,甚至一起因陋就简喝两口小酒。

2004年毕业以后,我先后在武汉和北京上班,为生活奔波,一家人的户口本换了两三个,真叫自顾不暇。春节假期,我才回到华昌公司生活基地住几天。只要回去,老领导的家门我未必会进。但是,我总要去看看黄师傅,递上一条烟、两瓶酒,表达我对老同事的敬意,还可以给我的入党介绍人汇报一下工作和生活进展……

真记不清楚,黄师傅是哪一年离开单位的。记得他曾和我提过,出来几十年了,一晃快70岁了,儿子和姑娘不放心,总来电话催他回家养老。家里外孙有了,儿子学了皮匠手艺,日子过得去,也处了对象……

黄师傅比我父亲大几岁,如今该有75岁以上,不知道身体怎么样?遗憾的是,他回农村老家去了,我们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如今,真想给他打个电话,听听他的声音,对着手机听筒大声说:黄师傅,您在家乡还好吗?您听出了我是谁吗……

(补记:托老同事查找,很快电话联系上黄忠师傅,他生活得挺好的。)

(图片来自画家李杰、书法家李建,特此致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