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之:怀恩师

怀恩师:

今天是教师节,从一早上开始,手机里就频繁的收到视福的微信,有的是同事,有的是伙伴,有的是学员,对于这样的微信,我由衷的心存感激,因为相对于新年来说,在一年的365个日子,这一天恐怕是于我最重要的日子了。

我是在2001年大学师范专业毕业进入学校教书的,中间虽有离开,但每到教师节还是不禁要缅怀一番,讲师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状态,不论是在讲台上还是讲台下。2012年加入德鲁克管理学院则是让我一脚踏进了商业讲师的领域,讲述的内容虽然有所变化,或者是工作方式上和过去大大的不同,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每每站在讲台之上,你就会知道,这里不像在学校里教书,在这里,也许今天过去,很难有相次相逢的机会,而对于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这里的发生的一切如果没有意义的话,那么你就等于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浪费对方的金钱,所以虽以教书为业,能力日涨,但也要不断提醒自己,每一次的学员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时时刻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每逢教师节,最喜欢讲的是一段德鲁克的故事。“怀恩师"是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的内容,在这里,德鲁克回忆起小学四年级时的老师埃尔莎小姐,大约是在1919年,当时为了矫正德鲁克书写的字体,德鲁克的父亲将他转到了采用先进教学方法的这所私立学校,成为一对姐妹花老师埃尔莎和苏珊的学生。他们发现了德鲁克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于其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不写字。关于阅读能力,埃尔莎小姐给德鲁克创建了足够宽裕的条件,让少年德鲁克可以不断延伸自己的领域,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基础,培养了对学习和未知领域的兴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这些都在深深影响着德鲁克的一生,德鲁克曾经每隔三四年,就会挑战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下苦功学习,例如,他曾经深入研究过日本艺术,或者选择16世纪的金融运作为研究题材,或是人类科技史、人类劳动史,或者是美国政治人物史,英国统治印度的历史等等,如此巨大的阅读能力与其小时候的老师的刻意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一个话题应该就是写作了,德鲁克的写作能力毋庸置疑,39本原创的管理书籍部部经典,写作风格独特,且能一语中的,“比喻丰富,传神动人”(杰克.贝蒂《大师的轨迹》)当有人问及德鲁克的职业时,他总是据实以对:“我靠写作为生”。这样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与小时候的练习有关,埃尔莎小姐在德鲁克的写作方面尤其投入时间,当德鲁克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复仇天使一样”(德鲁克语),而对于德鲁克本就表现的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写字,埃尔莎小姐就没有这么执着了。

在德鲁克心目中,埃尔莎小姐是上帝一样的存在(德鲁克语:当女性解放运动者说上帝是女人时,我们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埃尔莎小姐和苏珊老师就是上帝),我们每个人在路途之上也都会遇到自己的贵人,他们甚至就是我们的上帝,有时只说了一句话却对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效,我们应该把他们叫做恩师吧。我同样遇到过很多生命中重要的人,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曾深刻的影响自己的人生选择,所以接下来,我想讲述三个我与自己的恩师的故事,虽然每次的对话都非常的短暂,然后我们就是经由这样的过程塑造来的,同时,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日是子里,也借由这样的分享向老师们致敬。

小学时代的往事

第一段故事发生在小学时代,我的童年是在黑龙江黑河的小兴安岭一带度过的,那里是中苏边境界碑的所在地,记忆里永远是望不到头的大森林和奔腾不绝的黑龙江,那里的夏天有丰富的水果资源,冬天则是大雪封门,我和小伙们上山摘果,下水摸鱼,冬天打雪仗,夏天采蘑菇,玩的不亦乐乎。时间大绝是1988年(记不不太清楚了),当时中苏备战,小镇子里的人能跑的都跑光了,江边则犁成了一道一道的壕沟,当时的感觉就是战争迫在眉睫,当妈妈拉着我和妹妹从家里出来时,小镇子已经是空无一人人,我们全家从黑龙江的黑河一路辗转来到大连,从此就定居于此了。

在当地进入了一所离家很近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这时才发现好像有一些不一样了,首先口音是不同的,每次上课发言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后来习惯了才慢慢好起来,自己还专门找了一个同学教我大连话的发音方法。然后课程是不同步的,这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和以前也是不同,这一切对当时还不到10岁的自己来说是有些模糊的,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的不同,因此信心受到了一些打击,人也变得不那么自信了,也不爱说话了。

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做测试,每个人做完之后就拿到讲台上老师给打分。我们的数学老师姓于,个子非常高,扎着很大的辫子,脸有些长,但五官轮廓很清晰,她喜欢穿长裤,带套袖,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因为是山东人的原因吧,嗓门也特别大,每次和人说话时感觉声音都比对方要高几度,自然而生出一种权威。那天我答完题之后就走到讲台前,于老师给我打了分,我记得是有题错的,打完分后有些垂头丧气,将要退回座位之时,于老师和我说了一句鼓励我的话,具体内容实在是记不起来了,内容大约是说我的数学成绩是很好的,而且人很努力,很认真,将来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当时我有些惊讶,因为这是第一次有老师这样和我说话,虽然今看天看起来是很普通的几句,如今虽已时隔近30年,在大多数的老师都已经淡忘的时候,于老师却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我还记得她说完话时的眼神和我有一个对视,大约就是几秒钟,又好像是几分钟,又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她面露笑容,温和且温暖的注视着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每每回忆起那个画面时,总觉得她的身后有一轮太阳正在慢慢升起。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自己开始慢慢的学会了融入,有了朋友,变得开朗。

在学生时代,我遇到的老师形形色色,有一些其实是另人失望的,很多人已想不起来了,然而那个教室里的场景,却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离开。

一次发人深省的谈话

第二段故事是在我加入德鲁克管理学院的第二年,大约是2013年。在此之前,我是2005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悼文,知道有德鲁克这样一位管理大师,然后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历程,再后来,大约是2010年,申请成为德鲁克公益讲师,在大学里做一些公益讲堂。2012年正式加入德鲁克管理学院,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准备之后,终于可以胜任德鲁克讲师的职务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在加入德鲁克管理学院的第一年,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成为合格的老师,可是当通过了考核之后老现,这只是一个开始,市场不会因为你通过了考核而认可你,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也需要市场的反馈来决定推荐哪一位讲师。在这种情况下,新讲师是没有太多机会的。当时的自己就处在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已经合格却无课可讲。于是我就用这些时间来学习,东学一块,西学一块,什么都学,什么都看,别人学什么,我也学什么,别人看什么,我也看什么。

当时学院有一位来自香港的老师,叫MAC,身材不高,戴着厚厚的眼镜,小分头,一年四季总是一套西服,说话是普通话夹杂着粤语和英语,听起来还蛮吃力,不过他是一位非常有创意的人,自己开过装修公司,会设计,甚至自己买牛皮做包包,连家里的沙发都是自己设计的,这让我们这些不擅长手工的人大为钦佩。他当时在学院负责一个叫做DMP的项目,经常来北京,在我们的办公室里办公,因为我们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比较多,自然就有了交集。

有一次MAC来到北京已经是晚上了,我们在建国门后面的一个胡同里找了个小酒馆聊天,MAC问我最近在忙些什么,我就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做了介绍,在做什么在学什么,我尽量把在做的事情都告诉了他,好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忙很充实,MAC听完之后跟我说了一句说:“Peter,这里都很好,但问题是你想做什么?”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我以为他会说一些你很努力之类的话呢。接着MAC为我分析:“你的优势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对国学和儒学的研究程度很深,这些优势应该如何发挥呢……”在他如醍醐灌顶般的提醒之下,我豁然开朗,德鲁克在谈到要事第一时说“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盲从”,而我不正是在盲从吗?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如何没有方向的话,那么所有的风都是顺风。当时的自己就是那艘没有方向的船。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因此才有了一直绵延至今的:子曰德鲁克。

虽然和MAC的谈话还发生了很多次,但那一次于今难忘,那夜在北京的微风里,我开始正式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向应该是什么,我开始明白人生也需要战略,也需要一个事业理论,我开始懂得学习德鲁克,更需要运用德鲁克首先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

一次影响至今的课堂

第三段故事发生在2016年,据今也只有两年的时间。我是2015年决意离开北京的,厚厚的雾霾让人喘不过气来,思考再三,我们选择了深圳,一座“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2016年的国庆节,跟据同事的推荐,参加了一次叫做“NLP智慧教练领导力实践”的课程。

为我们讲课的老师叫Esther,她是国内顶尖的培训师训练导师,是应用教学活动的魔法师,更是演绎故事案例的高手。但其实却只是一位80后的女生,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说话是南方的口音,亲和的状态由内而外,讲起话来是娓娓道来,同时的身体的语言特别丰富,也很夸张。课堂节奏的把握每每都都是刚刚好,她似乎能很容易的让学员进入到一个场域里(后来知道这种授课方法是潜意识授课),整个人都很轻松,不像是在讲课,更像是在与我们聊天,没有一般的老师那种紧绷绷的感觉,听她讲课的感觉实在是生动有加。本来是2015年时要参加她的一次课堂,后来因为行程冲突没有成形,这次则是因缘际会,自然是一定要参加的了。

Esther的课程很好,也有很多练习的环节,但在一开始的阶段,我是完全融不进去的,和其他参训的同学相比,我似乎显得很生硬,这自然与自己以前的经验有关。坦白讲,虽然自己在过去几年授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无法突破,课堂变得死板,课堂的逻辑和内容都是设定好的,也很少有变动,对于讲故事这件事,我也大多数情况下去讲述别人的事情,很少将自己代入,这样的结果是,每次课堂的效果也还不错,学员满意度也可以,但是自己感觉非常累,没有那种与课堂融为一体,如鱼入水的感觉,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再像最初那样享受课堂了。

当我开始感觉到了自己的生硬与整个课堂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在下课的时候找到了Esther,把这个焦虑和她说了一下。Esther用她那种我已经喜欢上的口音徐徐的告诉我:“彭老师,你要增加自己的弹性,突破原有的边界,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接着她与我分享了讲述更高层次领导力课程的心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要改变,如果没有自己的改变的话,这个改变就是:以前太过专注于内容,而没有真正的关注于学员,在课堂上灵活性的缺失使得自己和学员之间总是有一层隔膜,而Esther老师的课程和这段对话使自己意识到了空破的可能性。在此之后的学习,我慢慢的寻找这种突破的可能性,并真的发生了改变。

上面讲的三位老师都是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出现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当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像天使一般的出现,给我们能量,对于这样的恩师怎能不心存感激。然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样的精神同样需要我们传承,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于是我们就会知道,这种责任不应该只在课堂上发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导师。

(0)

相关推荐

  • 【老师的样子55】张娜:一路恩师相伴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一路恩师相伴 张娜 二十多年前,在山东省西北边陲的一个破旧农村村东头,那个绿荫环绕的角落蹲着两排矮实的小 ...

  • 彭信之:恩师难忘

    前几日上课,看到一名幼儿园的负责人正在奋笔疾书,仔细一看,并不是课堂笔记,而是正在策划中的教师节活动,这才发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 在德鲁克管理学院,我们有许多身为老师的同事,他们长期奔波于全国 ...

  • 灰皮本--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一册

    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一册,1988年第三次印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装本,中国货币史权威著作,全书996页.

  • 黑皮本--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一册

    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一册,1965年再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装本,中国货币史权威著作,全书996页.

  • 彭辉 | 清怀远将军惠瑾事略

    清怀远将军惠瑾事略 文/彭辉 时值辛丑孟夏,回富平老家探亲,邻村同学前来闲谝,言及小惠田村有圣旨碑,遂驱车前往. 在田村惠家堡东,一通清代龙首碑半掩于花椒树园内,碑额篆书"皇清诰命" ...

  • 德鲁克思想的中国追随者彭信之:外部协同,内部联盟

    ❖01 宁静的革命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工业革命曾经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曾经的工业革命与今天的信息革命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工业革命发展的迅猛程度和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信息革命 ...

  • 彭信之:君子是对知识工作者的要求

    有一家叫做奈飞(Netflix)的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主要提供Netflix超大数量的DVD并免费递送,这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与Facebook.亚马逊.谷歌并称为& ...

  • 彭信之:不敢忆衡阳

    多少次梦回路转,在我心中始终念念不忘的一座城市,是衡阳. 注:衡阳石鼓书院 一.华南的旅顺之战 在所有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中,没有哪一次战役如衡阳保卫战一般,看的让人揪心的痛.每次和太太聊起这场战役时, ...

  • 彭信之:走出至暗时刻

    序言:当疫情无差别的覆盖了社会的所有阶层的时候,每一个人又再次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个时候是对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重大挑战,我不由想起了<至暗时刻>这部电影,如何可以在充满绝望的时候看到 ...

  • 彭信之:如何进行背景分享

    追求真相是领导力的本质要求,但有一个你必须观对现实,即如果你与下属之间没有信任,那么你永远不会得到真相,人们能并非总是想听到真相,但他们往往会信任那些热爱真相,追求真相和展示真相的人,因此,如果你想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