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张《朱瞻基斗鹌鹑图》,可现实中的斗鹌鹑,并不真的分胜负

古人在资源相对贫乏的时代,他们是如何打发无聊时间的呢?其实,聪明的古人发明很多有趣的娱乐游戏,比如:投壶、斗蛐蛐、斗鹌鹑等,故宫博物馆的《朱瞻基斗鹌鹑图》,却告诉我们现实中的斗鹌鹑并不分胜负,并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游览故宫博物院时,我们会看到《朱瞻基斗鹌鹑图》,这张画作是明代画家所作,横长为71厘米,纵长为67厘米,所画的内容是是明宣宗朱瞻基在御花园看斗鹌鹑的场景,通过这幅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宫廷生活,还可以了解宫内的娱乐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朱瞻基正坐在方桌后面,他周围站着宦官和侍从,而方桌上放置一个圆形围挡,两位宦官正在圈内斗鹌鹑,侍从站在一旁手里拎着笼子,里面装的是备用的鹌鹑。

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知道朱瞻基在斗鹌鹑,但斗鹌鹑的方式是什么呢?在古代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斗鸡的情节,参与者会选用体型魁梧,并且有战斗能力的斗鸡。在斗鸡的过程中,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个胜,一个败,甚至是一个死,一个活,虽然斗鹌鹑和斗鸡都有一个“斗”字,但两个娱乐活动的比赛方式却完全不同,在正式揭秘“斗鹌鹑”前,小编先说一下如何养鹌鹑。

“把鹌鹑”有很多讲究,选用的鹌鹑绝对不能是家养的,因为这类型的鹌鹑已经失去它原始的野性,也就是没有任何战斗力,并且也不会选用雌性鹌鹑,它们本身就不善斗,所以不再考虑范围内。

当古人将野生的鹌鹑抓来,并不能立即带它去参加斗鹌鹑,需要耐心地进行教养,这个过程被称为“把”,把的过程中,需要给鹌鹑做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的主要目的是约束鹌鹑善飞的习性,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将鹌鹑带在身边,这样不仅可以让鹌鹑与主人熟悉起来,还可以随时喂养。在喂养的过程中,除了鹌鹑必须食用的谷子外,主人还需用唾液作为鹌鹑的饮料,当鹌鹑逐渐膘肥体壮后,就可以让它与其他鹌鹑进行搏斗。

在斗鹌鹑时,还有一个特殊事项要注意,有句俗语“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这句话的意思是:斗鹌鹑过程中失败的鹌鹑会丧失斗志,如果鹌鹑不飞走,就算他留下来也不会和别的鹌鹑搏斗了,正因如此,主人参与斗鹌鹑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鹌鹑的状态,如果发现自己的鹌鹑有失败的倾向,就赶快将他们分开,只有这样才能让失败的鹌鹑保留部分勇气,恢复一段时间后,它才能继续参加下次比赛。

斗鹌鹑不能出现鱼死网破的局面,可很多沉迷于斗鹌鹑的人却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因为他早已被胜负心冲昏了头脑,哪里还顾得上鹌鹑的死活?

工作的时候要努力,娱乐的时候要尽兴,虽然娱乐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但想要过上好的生活,还需自己努力,因此,我们要适度娱乐,且不可玩物丧志。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斗鹌鹑起源于唐玄宗时期,从此以后,宫内开始养鹌鹑。如今斗鹌鹑被山东枣庄列入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各位读者,通过小编的讲解,你们知道《朱瞻基斗鹌鹑图》中,斗鹌鹑胜负的秘密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