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搞明白水稻种植的“三病三虫五防治”,为高产保驾护航
水稻属于一年生禾本科作物,与小麦、玉米同属于前三名的粮食作物,而在三者中水稻的产量居首位。自古以来温饱问题是决定国泰民安的头等大事,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过程中,袁隆平院士研究的的杂交水稻功不可没。
我国的水稻根据种植方式及生长周期等特点主要分为四种:籼稻和粳稻、中熟和晚熟、水稻和旱稻、非糯稻和糯稻。
水稻种植区主要分为六个区域,分为华南稻作区、华中稻作区、西南稻作区、东北稻作区、华北稻作区、西北稻作区。但主要以南方种植为主,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3%。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比较多,比如说稻白叶枯病、稻恶苗病、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等等,严重的降低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给老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稻白叶枯病和稻恶苗病主要在苗期至抽穗期进行危害,本文不做探讨。水稻二化、,三化螟和大螟以幼虫进行危害,防治方法类似,归结为水稻螟虫进行分析。下面针对当前中晚水稻主要发生的三虫三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病: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1.稻纹枯病发病规律
稻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拔节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鞘,初期形成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云纹状病斑。易造成叶片茎杆枯死,籽粒千粒重下降,出现枯白穗症状。需在苗期和分蘖期做好防治准备。
发病特点:
苗期、分蘖期阴雨天较多,田间湿度大,易于病害的发生与传播。
种植密度过大,水稻分蘖后,田间通风不良,生长受阻,染纹枯病几率增加。
水肥条件充足长势较快,或苗细苗弱,容易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
种植时未经晒田,增加了纹枯病的发病几率。
2.稻瘟病发病规律
稻瘟病主要分为5种,分别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在水稻生长前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容易发生苗瘟和叶瘟。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抽穗期以后)容易发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易造成节间折断、枯白穗和稻谷变黑。极大地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世界上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发病特点:
连绵阴雨天气易于发病和传播。
水稻田长时间灌水,根系呼吸不畅易染病。
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不良易染病。
施用氮肥过多造成旺长,抵抗力降低,易染病。
3.稻曲病发病规律
稻曲病又称为黑穗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病害。在水稻抽穗期和扬花期易受到病菌的侵染,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并且对人体有害。所以前期对稻曲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发病特点:
在抽穗扬花期遇雨发病严重。
水稻常年连作发病严重。
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
施用氮肥或穗肥过量容易染病。
三虫:水稻螟虫、稻丛卷叶螟、稻飞虱
1.水稻螟虫发生规律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三种,又名钻心虫。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害虫,而大明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此三种害虫均以幼虫进行危害。每季二化螟发生1-5代不等,三化螟发生2-7代不等,大螟发生3-6代不等。幼虫钻入茎杆、叶鞘进行危害。在水稻分蘖期到成熟期均可以造成影响,在生长前期形成枯心苗和枯鞘;在成熟前期易形成枯孕穗和枯白穗;在成熟后期易形成秕粒。均可以降低产量。
发生特点:
第一代钻心虫在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一般在七八月份危害最严重。
防治比较困难,主要因为连年使用单一药剂,抗药性增加。
虫口基数大,主要因为连年种植水稻,并且秸秆还田,增加虫源基数。
前期旺长,成虫集中产卵,虫害发生严重。
2.稻丛卷叶螟发生规律
稻丛卷叶螟又名卷叶虫,顾名思义,以幼虫进行危害,表现症状为叶片卷曲成虫苞状。幼虫在内啃食叶肉,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导致水稻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发生特点:
在阴天多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到丛卷叶螟发生严重。
田间杂草较多的田地发生严重。
由于稻丛卷叶螟具有趋绿行,长势旺,叶片浓绿,有利于虫害的发生。
生长期不一致的区域,为各个时期的虫害提供充足的食物,发生严重。
3.稻飞虱发生规律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有三种,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为刺吸式害虫,以吸取水稻叶片汁液为主。轻则造成叶片失绿,重则造成叶片及植株枯萎死亡。
发生特点:
具有较强的迁飞性,随季风由南向北传播。七八月份是稻飞虱的高发期。
在雨后回温,田间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易于高发生。
田间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小气候特点明显,稻飞虱发生严重。
五防治
1.稻纹枯病的防治
在水稻抽穗期前30天采用药剂进行防治,多选用24%的噻呋酰胺,10ml兑水15kg进行喷施每亩用水量30-45公斤,对作物基部均匀喷雾。在发病较严重时,五天左右再用药一次。
2.稻瘟病的防治
针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使用药剂多采用稻瘟灵及其复配剂,比如35%丙环.稻瘟灵、30%己唑.稻瘟灵、40%氟环.稻瘟灵等等。在水稻破口期至始穗期进行第一次用药,用药量40—80ml每亩兑水15—30kg,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在齐穗期再用药一次。
3.稻曲病的防治
采用30%的苯甲.丙环唑、43%戊唑醇进行防治,防治效果明显好于5%的250g/亩的井冈霉素。使用量为苯甲.丙环唑15ml/亩,戊唑醇18ml/亩兑水30kg进行喷雾。使用时期和防治稻瘟病时期一致。
4.水稻螟虫和稻丛卷叶螟的防治
在水稻螟虫防治之前,采用杀卵制剂进行预防,降低虫口基数。可采用10%吡丙醚10ml或15%氟铃脲5g进行杀卵。在虫害发生之后,多采用甲维.茚虫威、甲维.虫螨腈、杀虫单、溴氰虫酰胺等进行交替使用,根据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行防治,延缓抗药性。
5.稻飞虱的防治
针对稻飞虱的防治,对第一代烟碱类的抗性比较大,不建议使用。推荐使用第二代新型烟碱类产品进行防治,如25%吡蚜.噻嗪酮、20%烯啶虫胺、25%噻虫嗪、30%噻虫胺等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有两种,第一种进行叶面喷施;第二种进行田间撒施,推荐使用25%噻虫嗪200g/亩,由于第二代新型烟碱类制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比较省力,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发生之前及时采用合适的方法止损,就能保证一年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