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带脉论(四)

16

带脉论

16,募穴与腧穴在带脉的统一

实际上,古人所谓的五脏腧穴本来是在脊椎一线,也就是督脉之上。《寒热病》:“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背三;五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由此可知,脏腧肯定在脊而不在背,岂特脏腧,腑腧亦应如此。然而今人皆谓脏腧腑腧皆在夹脊两侧之背部,是又误本于《甲乙》所致。

《癫狂》:“脉癫疾者……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所,诸分肉本输。”

“三寸”者,谓三节也。腰当十四椎节,相去三节,即十一椎节之脊中穴也。以脊椎二十一节为度(《岁露论》:“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则十一椎实乃整个脊椎之正中。我们知道,按照古人的观念,横膈膜作为胸腹腔的分隔膜,又是从体腔正中间进行分割的,并且,在古人,它只能沿循着肋弓移行。那么,很显然,从身前来看,它就起于胸腹正中的巨阙,沿循着肋弓,向两侧后外下方移行,从身后来看,它就起于脊椎正中之脊中,沿循着肋弓,向两侧前外下方移行,最后会合于肋弓的最下缘,是谓“季胁”。《二十八难》所谓“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的描述,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因为,人有两个季胁,带脉如果“起于季胁”,那就肯定是有两个起点,既有两个起点,则必然也有两个终点,如果“回身一周”是指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封闭图形,这样的两起两终的描述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违反情理、不合逻辑的。但是,如果知道了他所谓的带脉是指一个类似于马鞍形状的立体图形,那么,也就只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的描述最简明、最贴切、最逼真了。

由此可见,督脉的脊中与任脉的巨阙一样,也具有五脏中心点的意义,只是有阴阳反正的不同。

“分肉”者,其本意就是膜。“本输”者,乃谓脏腧腑腧之根本点也。“诸分肉本输”皆出于“带脉于腰相去三寸所”者,就是说全部的脏腧和腑腧皆属于带脉而出于脊中也。脏腧腑腧既然出于脊中,则必然皆在于督脉。

相对而言,任脉的巨阙偏于阴性,所以由巨阙发出的募穴横向排列,为偶数,督脉的脊中偏于阳性,所以由脊中发出的腧穴纵向排列,为奇数。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皆起源于带脉的具体表现,就在于五脏六腑的募穴和腧穴都统一于带脉之中。

《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腧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腧在阳。”

这里之所以明确地把五脏募穴和五脏腧穴作为一个体系的两个方面对待而言,肯定是有缘故的。毫无疑问,如果在募穴和腧穴之间不存在一个紧密协调的内部转换机制,这句话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废话。

所谓“阴病行阳,阳病行阴”,其实就相当于现代人常说的“阴虚阳盛、阳虚阴盛”。也就是说:阴有了病,就表现出阳的特征;阳有了病,就表现出阴的特征。实际上,正因为五脏六腑在膈肓之上的每一个根本点,其自身所具有的阴阳两方面的内涵,时刻体现在募穴和腧穴的平衡之中,所以才能够在出现阴阳的盛衰偏倾的时候,通过阴性的募穴和阳性的腧穴予以调整,那么,阴气盛者,就针刺其腧穴,阳气盛者,就针刺其募穴。这才是这句话的实际意义之所在。

癫痫病之发作期间表现为阳气的极度亢盛,但是其疾病的实质乃为阳气的极度衰竭,所以在发作间歇期予以灸脊中、灸挟项太阳者,目的就在于从根本点上补益其阳气也。

17

带脉论

17,古代的佩带

古代的佩带,与裤腰带的概念,差得太远,因此,按照后世裤腰带的形状和作用来理解古人的带脉,当然永远也理解不了。

《说文》:“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

《说文》:“绅,大带也。”

《说文》:“鞶,大带也,易曰:或锡之鞶带,男子带鞶,妇人带丝。”

《说文》:“巾,佩巾也。”

《说文》:“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谓之饰。”

由上述这些简略的介绍,我们起码能够知道,(1),古人的佩带,由高档材料(比如丝绸)所制作,是上流社会的服饰特征,属于外部装饰性的物件,纯粹出于显示身份地位的目的,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肯定没有“约束”的意义,那么也肯定不会系于裤腰的位置;(2),古人的佩带,除了系于身的部分,还有垂于下的部分,而统名之为“带”。《论语》有“子张书诸绅”的记载,实乃书于下垂之带。故带之有绅,正是装饰的意义所在,此所以称“带”为“绅”,而带之无绅,则顿然失去了装饰性意义,也就不能称之为“带”了,故所谓“大带”者,就是佩带必须多出富余的一段,以垂于下也;(3),既然佩带仅仅出于装饰目的,而以垂摆之绅的长度为其体现,则其必不系于裤腰,只宜高于裤腰,那么,出于美观的考虑,也就只能在前齐于胸口、后齐于脊中的位置。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所谓“鞶鑑”,就是在佩带之上再装饰一面铜镜,而铜镜只宜覆盖于前心或后心的部位(“鞶鑑”就是后世所谓的“护心镜”),则佩带所系的位置,自然也就是与心口窝水平。这种装饰性的佩带形式,至今还保留于日本的和服以及韩国的民族礼服之中,我们知道日本韩国文化皆源于华夏,则日、韩的服饰未必没有由头,想必与中国古代的服饰也存在着渊源关系。

由此可见,古人的带子,上系于胸口,下垂于腹部正中,从正面看,恰好是一个T字形,因而正与横膈膜和大网膜的位置相互重合,此所以古人把横膈膜和大网膜合称为带脉也。

《史记》中有“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的记载,于是有人把“带下”解释为妇女所特有的分泌白带的疾病,殊属无聊。实际上,“带下”本指佩带下垂的部分,而男女外生殖器正好被带下之垂摆所覆盖,故所谓“带下”,又是古人关于男女外生殖器的隐语,所以也可以作为生殖系统的代称。古代是男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生育,赵国之所以“贵妇人”,盖因战争伤亡惨重,以至人丁缺乏,故鼓励妇女生育也。则所谓“带下医”者,即相当于现代主治不孕不育的专科医生。张仲景所谓“此皆带下”、“此属带下”云云,也是泛指妇人生殖系统疾病的意思。

18

带脉论

18,带脉的病症

带脉虽然形式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横向的五脏膜原,一部分是纵向的六腑膜原,但是同时又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际上,带脉本来就是五脏六腑的本原和关键,而五脏六腑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所以,所谓带脉的病症,其实就是五脏六腑这个整体所发生的病症。很显然,这其实就意味着病入膏肓的非常要命的病症。

《难经·二十九难》:“带脉病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所谓“腹满”,即腹部胀满也。《说文》:“溶,水盛也。”则所谓“腰溶溶”,即腰围明显增粗,并且是由大量的积水所致。所谓“若坐水中”,也是形容腰腹四周都积满了水的意思。综合起来看,这种病症其实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腹水征”。

《甲乙经》关于带脉病症的描述略有不同,但更为明确,其云:“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

“纵容”的本义是过度的膨大,则“腰腹纵容”实乃腰围腹围异常地增大增粗的意思。“如囊水之状”则是形容腰腹之腔隙内部皆为积水所占据,于是整个腹腔就如同一个盛满水的皮囊了。很显然,这仍然是指腹水征。

腹水这种病症,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主要是心肝肾的功能衰竭所致,其中又以肝脏坏死为多见。疾病一旦到了腹水大量涌现的程度,也就只能对症维持而已,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属于很要命的病症,形容为病入膏肓,一点也不过分,然而这也正是古人把腹水症作为带脉疾病的原因。实际上,在古人看来,一旦出现了明显的腹水症,便意味着五脏六腑从根本上发生了严重的异常,于是五脏和六腑都不能正常地发挥其功能,那么当然属于很要命的病入膏肓的不治之症。

19

带脉论

19,脏腑概念的实质

既然腹水症属于五脏的整体和六腑的整体同时发生的疾病,那么为了了解腹水症的发病机制,就需要对五脏六腑的性质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首先涉及到脏腑概念的产生。

本来,五脏六腑都是一股脑地存在于体腔之内,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古人宰杀动物的机会应该是很多的,这其实就属于粗陋的解剖),它们统统都只能算是内脏,我们(包括古人)无法看出哪个内脏属阴,哪个内脏属阳,哪个内脏主里,哪个内脏主表,也无法得出哪个内脏重要,哪个内脏次要的结论。

那么,古人为什么一定要对这些内脏作出阴阳属性的划分呢?他们的依据标准又是什么呢?

在古人看来,人是由天地二气合并而成的统一体,因此,从根本上说,天地就是人的父母。《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那么,人的内脏既然是维持生命的根基,其实也就是生命的核心与本质,当然也应该是由天地二气合并而成的统一体。那么,如果把内脏剖分为两个对等的部分,当然应该一部分由天气所生,另一部分由地气所生。

实际上,所谓藏府,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实是一个意思,它们都有贮藏的涵义,并不存在性质上的差异,所以都可以作为内脏的名称。这也正是《五脏别论》所记载的早期方士们“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的原因。《内经》的作者们之所以严格地把内脏划分为藏与府两个系统并赋予阴阳表里的属性,只是为了表明一部分内脏属于天气所生,一部分内脏属于地气所生。当然,不言而喻的就是,由天气所生的内脏必然具有天的属性,由地气所生的内脏必然具有地的属性。

天的最大特点就是空空荡荡,除了无形的空气以外,一切有形质的东西都不能存留在天上。地的最大特点就是实实在在,除了无形的空气以外,一切有形质的东西都能够存留于大地之上,无论施加多么大的重量,大地也都能够承受。

古人通过粗陋的解剖,他们很容易地发现,心肝脾肺肾五个内脏都是实心的脏器,属于实实在在的一类,所以就认为它们是地气所生,属于阴性的内脏。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五个内脏都是空膛的脏器,即便里边有点东西也都是外来的、暂时的、一过性的,就其脏器本身而言,属于空空荡荡的一类,所以就认为它们是天气所生,属于阳性的内脏。这就是最初的脏腑概念及其阴阳属性差异的由来。

20

带脉论

20,脏腑与虚实的关系

然而,正由于天的正常状态以虚空飘渺为特征,所以,一旦天上出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冰雹、气旋、沙尘暴之类,那就一定是天气的非正常状态。也就是说,天道以虚为正常,以实为异常。那么,既然六腑是由天气所生,并且具有天道的特性,则六腑也应该以虚为正常,以实为异常。

反之,正由于地的正常状态以安稳实在为特征,所以,一旦大地出现了虚空动摇,比如地震、塌陷、泥石流之类,那就一定是地道的非正常状态。也就是说,地道以实为正常,以虚为异常。那么,既然五脏是由地气所生,并且具有地道的特性,则五脏也应该以实为正常,以虚为异常。

这就表明,按照古人的脏腑理论,腑病一定属实,脏病一定属虚。古人之所以特别强调虚实补泻,那其实就是阳病为实,阴病为虚,腑病当泻,脏病当补的意思。


(0)

相关推荐

  • 王氏新编五输穴第九讲之手三阳三焦经输穴中渚穴

    各位中医家人,大家晚上好,今天呢,我们接着继续讲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穴. 这个中渚穴啊,他属性是木,这个穴位是火中木,这一条经络是火,这个穴位是木,你想想木在火中是不是这个穴位就是给这条经络提供能量的, ...

  • 俞募配穴法一般背俞穴治五脏病、募穴治六腑...

    俞募配穴法 一般背俞穴治五脏病.募穴治六腑病.<素问>记载:"迫藏刺背,背俞也",提出了背俞穴来治疗五脏疾病.<素问·气府论>记载:"胆虚--,取 ...

  • 经络配穴法

    ​​一.依据经络配穴1.本经配穴法2.同名经配穴法3.同经相应取穴法4.表里经配穴法 二.依据部位配穴5.上下配穴法7.五输穴配穴法 8.原穴的配穴法 1)原原配穴法 2)原郗配穴:郄穴是本经经气深聚 ...

  • 『健康图库』把脉图片

    本页是关于把脉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疾病传变>.这是一张宽324像素,高288像素的图片,图片文件大小是26008Byte. 图片描述:把脉图片 疾病的过程始终存在着邪正斗争的运动变 ...

  • 带脉--带脉论(三)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11 - 带脉论 11,五脏在肋弓上的正确排列顺序 其实,<刺禁论篇>所说的五脏在肋弓上的排列顺序只是一家之言.很显然, ...

  • 带脉--带脉论(二)

    6,带脉的起止 <难经·二十八难>:"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根据上述,我们知道,古人所谓带脉,其实是指体腔内部两个重要的膜系统,这两个膜系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

  • 带脉--带脉论(一)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带脉论--五脏六腑的发生 提起带脉,一般人总会联想到裤腰带,以为带脉就在裤腰的位置,其形式也类似于腰带,环绕周身,对腰腹诸 ...

  • 带脉--带脉不通,小腹必胖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带脉不通,小腹必胖!疏通带脉方法全解,绝对精华 小腹肥胖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体重超标的人会有随身携带&q ...

  •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一看就懂了

    来源:爆品中医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 ...

  •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奇经八脉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阴经:心经.心包 ...

  •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解析!

    一.任脉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足三阴,也就是六条正阴经:心经.心包 ...

  •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脉图解!

    一.任脉 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 广告 长于胞中,包围着女性的子宫和软组织部位,直线上升,经肚脐的神阙穴到腹腔.到咽喉,到承浆穴,连接脉络绕嘴唇一圈于面部,任脉属于阴脉之海,连接着人体的手三阴 ...

  • 任脉为地、督脉为天、冲脉为隘、带脉为缚, 灸通四脉, 女子百安!

    人的身体里面共有20条经络,这20条经络分成两组:一组叫十二正经,联系脏腑,6条属于脏,6条属于腑,里面行走的气叫后天之气:一组叫奇经八脉,共有8条,里面行走的是由肾精所化而成的先天元气,起于丹田,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