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固”虽简单,却是人体阻挡百邪的秘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孩子天生是非常会养生的,如“握固”,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式,这种手式有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老子》说:“骨弱筋柔而握固。”

小孩子生下来就会这么握拳,小孩子生下来很容易受到外面邪气的干扰,为什么小孩子不害怕呢!就是他们天生就会握固。因为无名指的指根,就是肝魂所藏身之处的“门户”!这样经常握着人就不容易紧张害怕。

从古传的中医角度看,婴儿才是大丈夫!他们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丈夫本色!圣人在《道德经》里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的真气专而不散,所以无所畏惧。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不懂。可是天下不懂而害怕的人多了去呢,别说人,连小狗都懂得害怕。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婴儿们还掌握着人体抗病毒、御外邪的开关!

这个开关在哪里呢?我得先问问大家,你们留意到没有——小宝宝最有耐心做什么动作?

两手握拳!而且还喜欢把小手握得紧紧的。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很多小宝宝都会把大拇指掐在掌心里,如果你把他的小手掰开,他的大拇指往往正好掐在无名指的指根下面。小宝宝正是因为这么握拳,才不会“害怕”!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前面讲过“心藏神,肝藏魂”。

无名指的指根,正是肝魂所藏身之处的“门户”!我接触过一位道家的高人,他把这个叫做“握固”,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我哈哈大笑,这不就是我们小小婴儿会的东西嘛!这就是“真传一句话”,很多东西窗户纸一捅破就没啥秘密可言了。

小婴儿肝胆之气很足,所以就会握拳握得很紧、很自然,大人消耗大,就要很不自然地用力握了。大家看电影,人死的时候,本来握紧亲人的手就一下子松开了,为什么呢?因为魂魄走了!我们中国人形容一个人去世,会用什么成语呢?“撒手人寰”!就这个道理!

握固是道家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印。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 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 “肝主握”。

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大拇指触不到无名指指根的,可以放在中指指根处。

握固的人不易受到外邪的伤害,可以如赤子,在修行的过程中回到自己的本源;还可以抵御外来的邪气,在冬天如果穿得少了,容易伤风的时候,用握固的方法,少说话,可以抵抗寒冷,防止寒邪入侵。握固还精补脑法就是根据道家握固原理设计的功法,常练对人有益无害。

一、握固还精式

经常修炼此功法不但能还精补脑,改善脑供氧不足症状,如精神委靡、嗜睡等,而且对调整人体内分泌也有很好的作用。其练习方法如下。

1、盘坐,持握固手印置于膝上,舌抵上腭,微微提肛,面含微笑,养气3分钟。

2、用鼻把气吸满,直至胸腔肺叶打开,憋气。用意念把气从 “会阴穴”上移至“神阙”(肚脐),意想气至肚脐内3寸。整个过程是憋气的状态,坚持9 秒或者18秒。如果还能继续憋气,就想象气绕着神阙顺时针转1~3圈。

3、能憋到18秒者,可继续做第二阶段“加先天罡气”,在刚才憋气的基础上,用“咝字诀”(用嘴微微、短促地吸气,发出“咝”字音,同时腹部呈放松状态,发音时腹部鼓起。)再冲击一下。此时,用力收小腹提肛。做不到不要勉强,练习过程中不要超过自己的极限,要循序渐进。

二、握固补脑式

使吸入清新之气在头部周流,有效达到还精补脑、使大脑立刻舒适清醒的目的。

1、握固,把气吸满,使肺部充盈,头部缓慢地后仰。后仰过程中,不断地吸气,后仰到极限。

2、然后想象吸人的气体从鼻部上行到头顶,经百会穴流向后脑 (玉枕穴),再转回—厂颌(承浆穴),回流到鼻腔,旋转3 圈,最后到头顶(百会穴)不动。

3、守住百会穴时,心里默念3遍:“还精补脑,还精补脑,还精补脑”,然后再将头部缓缓放平。

注意这个过程中吸气是不断的,即使不能再吸了,也要意想着在吸气,而不是在呼气或者憋气。每次练习最多不超过6遍,就能达到清醒头脑的效果。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大补元气。每天只做握固也可很好的补元气。

另外当你走夜路、或看过鬼电影、听了鬼故事之后,觉得阴风阵阵时……全身起鸡皮疙瘩时,速用大拇指用力掐无名指的指根(是靠中指一侧),有痛感就是。然后,舌抵上颚,接通任督脉;四指内合,成拳状,这就是道家运功时的握固法!男左手女右手或双手同时握固。结成此手印后,心随意静,真炁运转。即觉得全身穴道紧闭,炁随意动,体内发热,体内行成防护罩。身体无空隙,就不怕阴灵、亡灵啦。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可见,养生的方法不在于多,而贵在坚持。不妨你也经常保持两手握固吧!

《养生十三则阐微》论握固

一曰:两手握固,闭目冥心。

人身二心耳!

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腹注曰地心。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欲收人心,必须握固。握固者何?以两手大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盖心乃至灵之物,但一着想,即住想处。况心具阴阳,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也。稽其寄宫,乃在两手之心,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咸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自相聚于绛阙上下四傍也。

凡夫后天之气,其质润而温,凡其聚处如云如雾然。于本位,则其如云如雾之物,必先化而为液,下滴点心,便化为血。其间时分,谅非顷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应冥心。冥心须久,久则方妙,于是知养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

我言行是功,必须功夫长久些者,一以心静不易,而欲令其安然而冥则尤非易;一以心冥而安,斯为真冥,而一身之气来朝。其朝绛阙也,谅非一朝便能化液,苟非聚之久而周,则如云如雾之效不现。且必吾心冥而安也,则其所聚之气亦始和之极,然后得有变化之机呈焉。此一定之理,奈何有马到成功之想乎?

闻之师云,世人中宫痰饮之多一酿成痼疾者,无他,每于食后脾倦,或瞪目呆定,或闭目冥定,其在绛宫上下四傍之气亦随而反对之,亦有如云如雾光景;但不到化液而起,或即到化液之后、彼不知内养之诀而徒知便安一层,则所滴之液,不点入心而傍落于中脘左右,则成痰,久久积多则成痰饮症。世之涵养家亦多此停饮之症者,无他,于冥心一功上不加功,略行香寸许、或半寸许即行他功,其灵液未化血而中止之故耳!

我深悉此病,故每劝人于此一步功上,着实加功。今故不惮烦而疏说如上,见者幸勿视为常谈而忽诸!噫!行得液滴化血之后,不接行调心之诀,则又将酿骇人病出矣。其说则剖陈于后云。

文源:修行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