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随感】是一种对抗,也是一种平衡——《克莱默夫妇》
电影越看越老了,这部《克莱默夫妇》是1979年的作品,大咖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都是实力派。
以前听到“中年危机”这个词,觉得就是矫情。是《Shall we dance》里理查基尔演的“中年男人都过着平静而绝望的生活”的那种无病呻吟。他的生活已经足够的好,大牌律师,大house,儿女双全,爱他的妻子……妥妥的中产,他只是觉得生活不再有激情,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而实际上他也已经失去从头再来的勇气。所以才有点丧。他需要的是生活的调味品,并不想要重组秩序。这不是矫情是什么呢?什么中年危机,不过是内心的欲望太多。
但是,克莱默先生的中年危机确实猝不及防。事业刚有起色妻子却提出离婚并毅然离家出走,留下一脸蒙圈的泰德。生活也乱成了一团糟,又要上班又要带娃,虽然艰难但慢慢地,他与儿子的生活渐渐稳定和谐,感情也日渐深厚。但工作就没那么幸运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顾此失彼,因为儿子高烧他错过了与客户公司的约谈,使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与妻子的监护权案开庭前几天他被老板开除了。更是雪上加霜。
据说拍这部电影时,达斯汀霍夫曼正在经历离婚,他本不想接这部戏的,看了剧本以后他决定接,也许是为了自我救赎。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三观相同的重要性,即使泰德与妻子沟通很好,只要不改变,他们还是不会幸福。
当儿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离开?是因为我不听话她才离开的吗?”这真的让人心痛,所有的孩子都会这样以为,以为爸妈吵架或者家庭变故都是因为自己不乖不好,所以会有愧疚感。其实不是这样,大人并不总是正确,不,大人经常犯错,还不自知。克莱默先生回答的很好啊,他说:“不,不是你的错。我不知道这样解释你能不能懂,爸爸一心想要妈妈做贤妻良母,她其实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但爸爸也一直没有时间听她说话,我一心忙着事业,以为我开心她就开心了。但不是这样,妈妈除了当妈妈,她还想做她想做的其他事情。妈妈早就想走了,但是她爱你,她非常爱你,她才没走,不是因为爸爸,是因为爱你。她会一直爱你。”儿子的心结就放下了,问爸爸:“爸爸,你会离开我吗?”爸爸说:“不会,爸爸会一直在你身边。”重建儿子的安全感。
这是我最欣赏老美的地方,从不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或者前任。就算离婚,也会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这也是后来在泰德输了官司之后,律师说最后的胜算是让儿子比利出庭,泰德拒绝了。他不想儿子二次受伤,他宁愿失去监护权。真爱的总是最先放手。
我就想起关于包公断案的一个故事,说是两个女人争一个婴儿,都说是自己的,争执不下就找包公断案。包公说,你们一个拉头一个拉脚,谁抢过去是谁的。一拉,婴儿就哇哇大哭,一个女人哭着松了手。另一个女人正得意,包公立即说,那个哭的伤心的女人才是亲妈。众人不明所以。包公说,只有亲妈才会心疼孩子才怕伤着孩子舍不得孩子哭,也才会在放手的时候哭的最凶。众人皆服。
所以,泰德跟儿子说:“我跟你妈妈都想跟你住一起,所以我们决定去看一个人,就是法官,我们让他决定,因为他很聪明,也很有经验。我们和他谈了几天,然后问他觉得怎样。你知道他说什么吗?他赞成妈妈,觉得你搬去和她住会很棒。我很幸运,因为每周可以和你吃一次晚饭,一个月有两个周末可以一起过。”讲得云淡风轻,不管怎样都让儿子觉得是最好的安排。
梅丽尔斯特里普演的也好啊,她把一个渴望做自己又不太自信的女性刻画的栩栩如生,70年代的美国女权正在兴起,她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说干出一番事业,也不想只做呆在家里的贤妻良母。所谓“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而后来她也确实取得了成功,她的年薪是31000美元,而泰德没有被炒前他的收入是33000美元,后来找的工作年薪28200美元,所以当他听到前妻的收入时还是吃了一惊的。这个在他眼里没什么能耐的女人,竟然有这么大能力,他不得不重新认识她。
还有在法庭上彼此的律师都用最刻薄的话伤害着对方,当泰德律师问乔安娜,你的婚姻失败了,你是不是很失败?泰德用眼神和手势表示“No”,但乔安娜屈服了,她觉得自己很失败。乔安娜就是新女性的代表,想独立想实现自我可力量还不够强大,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影响着她的认知。从前女性的所有肯定都来自于丈夫,而丈夫不再倾听自己,就让她怀疑自己,开始不安和恐惧。好在,最后她找到了自我,变得强大。
成长是痛的,影片的开头乔安娜和儿子睡前吻别,那种不舍当妈的都能理解。影片里每个人都在成长,泰德从只管挣钱不管娃的爸爸变成了一个既能挣钱又能带娃的多面手。他也是接手孩子生活以后才有了改变,才激发出他内心的爱,并真正学会爱。乔安娜更不用说,她的蜕变从法庭上泰德的眼神可以看出。泰德非常自信甚至自负,有一种强大的气场,从他失业找工作时就可以看出。和这样超级自信的人生活在一起,可能就是会累的。比如乔安娜约泰德出来谈要孩子监护权的事,他火冒三丈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乔安娜自以为已经建设好的心理又被击溃,有的人对你的影响并不是离开就消除的。
我也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最终,乔安娜放弃了比利的监护权,因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怎么样是对孩子最好,才是父母要考虑的。放弃,对妈妈来说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决定,但是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让所爱的人选择他喜欢的生活。他们也没有因为孩子而凑合在一起。他们都非常爱比利,但依然选择分开。选择坦诚,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我相信这样的选择,儿子会健康的成长,也会充满爱的能量。
这部剧没有特别凄凉悲惨的情节,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平淡的就像你我他的日常。就像影片的名字《Kramer Vs. kramer》,是一种对抗,也是一种平衡。是一种势均力敌。最终,每个人都感受到爱,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感受到平静与自由。
【小厨成长日记】如何克服疫情之下的焦虑?也许只需要一份美式松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