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人>>若萦 · 简墨随文,草介凡尘
简墨随文,草介凡尘
走近诗人若萦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踪。”世间太多的人或事,如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不见影,去不知所踪。如是夜来袭袭桂花香绕窗阁,他朝晨起只见花絮凋零铺院落。文字就如尘埃里盛开的花朵,富有生命的精灵般温润眼睛,热暖心房。年华似水,唯有文字,如一坛经年的陈酿,历久芳醇;如一盏陈年的老茶,日久甘淳。
有人说,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执着于自己的梦想。这些年来,写作是若萦最大的爱好,也成为了她心灵诠释的最佳方式,更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习惯。 正如文友詹海林先生非常形象贴切描述:“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写作就像烟鬼手指里夹着的香烟,酒鬼杯中芳香的美酒,色鬼眼里仪态万千的美女,赌鬼牌桌上五颜六色的赌具。”妙!常有人问,这样天天不停写,会否江郎才尽?词穷语末?究竟有什么值得写?写来又有何价值?其实,每一位文者都有同感,总会有些时候,真的脑内一片空白,穷思冥想也写不出一个字。有时,什么都不想,也不写,让思想留空。然而,生活是源于发现,美丽和惊喜也是源于用心发现。就是那一次一次用心的发现与刹那的顿悟,从而萌生了无穷无尽的文思和文字。文字有种意义,是愉悦自己,记录生活,不必在意别人怎看。文字之所以存魅力,它既是灵巧的隐者,把人最深深处的秘密隐藏恰到好处;同时,它也是灵妙的诠者,把人最真实处的灵魂剖释淋漓尽致。只有真正能读懂的人,才懂。喜欢文字的人总是感性,细腻而多情。
常有人问,写作能赚钱糊口吗?可以得到些什么?记得有一次,在某文学网发表一篇微电影剧本,难得获得推荐为“精品”,字数3000多,意外得到稿酬为3.04元。刹那间,思绪万千,百感莫辩。曾想,如果有一天,写作成为了谋生的唯一手段。然而,现实中的文字却只如白菜价,教人情何以堪?或许,这就是文人所谓的悲哀。细想,真到了知道生命之界限的那天,能否把文字和思想写到生命最后一程呢?写作的爱好,曾视它如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当磨难降临,无法逆转,生命竟是如此轻之若羽。在当下纷繁而重复的日常生活中,独处静心地写文字,是一种奢侈。若萦选择诗歌这种内心灵魂的表达形式,也是她释放沉重的生活压力的方式,同时也是对生活和生命热爱的执着。而多以精简的短诗为主,也是闲适时光有限而惜字如金地演绎内心的思想。不管选择诗歌或是散文随笔、小说等任一种写作体裁,不曾减少对文字的热爱,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若萦常套用三毛《雨季不再来》中的话,自诩自己“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诗人,不只是一个女人,更是一个人。”她只是习惯并喜欢将自己的生活和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毒,中毒已深,没有抗体,停不下来。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风景都看透,世间万物,不外乎来如水,逝如风。简墨随文,草介凡尘。
若萦诗歌精选
秋 至
芙蕖萎靡了红妆。夜梦
耳畔传来
莲子剥离莲蓬落湖的声响
雷雨一场,东风破了
季节的第三重门
琴弦拨动不惑的前奏
弹奏着从前,一起走过的轨迹
回不到起点,没有终点
此时花落。翻开
红尘四章的扉页
来年花开。少不了
新乐鲜章呈现
今日事不外乎是往事的前世今生
最终成为故事
秋 寄
八月萑苇。流火的末浪
在渔翁的瓮底涂一抹季节的尘沙
蒸干后残留海的味道着实让人蹙鼻
屏着气,寻觅荻花的坠点
那是与风共舞的痕迹
不经意地灵动着秋的轻盈
朝潮暮汐。恕我不去
求天后娘娘赐一卦。管它阴阳仄合
秋风起时,云帆归期
便是灵卦
等待一场雨
这一场雨,本是五月最完美的鸡尾酒
姗姗未能登场。期盼将是六月开场清爽的香槟
电光在漆黑的夜幕闪烁挂彩作为持续的前戏
等待在燥热抑闷中消磨
挣脱梦魔束缚的我,破晓时分
如一条涸泽之鲋,找不到相濡之沫
窗外,此刻正艳阳
听得见蝉儿的巡回个唱又重磅袭来
多么渴求这场预约已久的雨让它草草收场
期待这盏复活的甘露扶植一株葵花
不在等待里消亡,在烈日中仰头微笑
让生活插上诗歌的翅膀
在最好时光 读喜欢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