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 临床必备: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及经皮穿针技巧详解!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多数是由于孩子玩耍时跌倒、不慎从床上跌落等意外伤害造成,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肱骨髁上骨折是每一个骨科医生都必须掌握的骨折类型。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其复位方法及经皮穿针要点,值得学习借鉴!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

1)肘部损伤:60%

2)3~10岁 (7岁)

3)部分合并存在同侧肩、腕部损伤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位置

分 型

伸直型损伤机制:

屈曲型损伤机制:

Gartland分型:

1)I型无移位

2)II型部分移位

3)III型完全移位

Gartland Ⅰ型:避免漏诊

  • 查体

  • 影像学:

    -骨折线

    -脂肪垫征

    -肱骨前缘线

Gartland Ⅱ型:

1)前侧皮质断裂,骨折断端成角

2)后方皮质及骨膜完整

Gartland Ⅲ型:骨折完全移位

改良Gartland 分型:

1)Ⅰ型:无移位

2)Ⅱ型:部分移位,后侧皮质相连

3)Ⅲ型:完全移位

4)Ⅳ型:伸直不稳定或屈曲型

5)尺侧塌陷型

Gartland Ⅳ型:

屈曲型:

伸直不稳定:

尺侧塌陷型:

骨折治疗基于Gartland分型

治疗策略选择:

1)保守治疗:Ⅰ型(中度);

2) CRPP:伸直Ⅱ/ Ⅲ型(中度);Ⅳ型;

3)外侧2/3枚克氏针固定(弱)

4)专家共识:充盈↓宜急诊行闭合复位 ;复位前A(-)+复位后充盈↓:探查?

Ⅰ型治疗策略:屈肘90º石膏托固定

II型(曾存在争议):

屈肘需>120º “灾难性屈肘角度”

尺侧塌陷型病理特点:

1)尺侧塌陷、内侧柱短缩、长度丢失

2)侧位:前倾角变小

3)旋转不稳定

4)再移位,形成肘内翻

尺侧塌陷型:

闭合复位技术:

病理改变:三维移位

轻度屈肘位,持续对抗牵引

① 旋转畸形。

②冠状面畸形:在牵引下:术者双手握持近端,拇指向侧方推远端。

③ 矫正矢状面畸形:牵引下屈肘,术者四指握持骨折近端,拇指推远端向前,屈肘>120º

维持稳定:侧方铰链

1)尺偏:前臂旋前

2)桡偏:前臂旋后

3)患儿拇指朝向:骨折原始移位方向

轴位片

Jones投照体位

侧位片

双“斜位”像

“难复性”髁上骨折:

1)多见于伸直桡偏型

2)皮肤“凹陷”征:尺侧

3)轻度屈肘位牵引

4)“挤牛奶”手法

皮肤“凹陷”征提示“难复性”

难复性:“挤牛奶”手法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案例1:

基本信息:男,8岁,左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过伸位肱骨远端前倾角纠正。

先打尺侧位,把骨折稍微稳定后再打桡侧,以此维持稳定性。

术后:对位对线良好

案例2:

典型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端往前侧移位。先做对抗牵引,将骨折端充分牵引开,然后助手配合把屈曲型骨折变成伸直型骨折,按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以此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

术前片子

术后复位后的片子,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经皮穿针技术

1)克氏针分布合理

2)固定远近端内外侧柱

3)检查固定后稳定性

要点:外侧交叉  由内向外

克氏针在骨折线间距越大固定越稳定

内侧穿针:

1)伸肘

2)拇指保护

3)由前向后(尽量避免神经损伤)

4)内侧小切口?(适合于肿胀明显)

直视下暴露内上髁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案例:

基本信息:男孩,5岁,明显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端明显往后移位。

内外侧交叉固定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整理自王侃老师《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及经皮穿针要点》课程课件,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想观看完整视频讲解,可打开好医术app观看!

作者介绍:

王侃

天津医院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师从杨建平教授
致力于儿童骨折的研究
擅长儿童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儿童创伤后残余畸形、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治疗,同时擅长儿童少见骨折如肘关节复杂骨折、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治疗及后期康复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