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传统

各种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传统。任何一种古老的艺术,最初都产生于实用。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实用阶段它按文字进行书写;在作为艺术形式运用时,随书者主观意志自撰或选择文词,进行书写,然而文词的主题不是书法艺术的主题。说书法是民族的传统艺术,只是说书法在为实用的实践中产生的形式有了审美效果。到后来,实用功能被其他手段方式取代,书法成了纯粹的艺术形式,但它仍保留着传统的构成形式、传统的技术方法、传统的美学思想。

书法,从文字陆续出现和书写工具材料方法的变化发展,出现多种字体,到今天变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其所以形成艺术特点的传统,有的一点儿也没变(如字体),有的也只是随时代的不同、发展的现实需要不同而出现了一些审美风格面目的变化,书法构成的基本条件,对书法的艺术追求,一点也没有变。你如今都在创新,但创新不能丢了这个传统,要掌握书法艺术,就必须好好研究、继承这个传统,在这个基础上谈发展创造。

这就是作为书法艺术的传统深识传统,首先得了解作为传统的基本特点传统有物质形态的,也有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的观念、思想、情志、意兴即精神的。他们都是传统,影响着、制约着人的思想、行为;人照它的要求办事,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如何认识传统,如何继承传统,历史事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到了当今,人们有了空前的艺术自觉,要利用它以创造寄托时人心志、满足时代审美需求的艺术。有人加倍努力地在开掘传统、认识传统,有人却认为“传统早已被前人挖掘尽了”,“传统都已过时”。

长期以来,在把握好书写汉字前提下对技法传统的继承是十分讲求的。历史上流传的钟繇向韦诞苦求蔡邕笔法的故事虽然荒诞,但说明前人对技法传统的继承倾注了极大精力。一代一代讲这样那样的技法,也无非是让后来学书者有很好的继承。除此以外,更有如何把握传统书法精神、寻求最好的艺术效果,也经常是书人们思考的问题。前人是以其时代的自觉,从如何取得最好的艺术效果来寻求对传统的继承的。如果说在字体还在随书写工具材料的发展变化时期,前人留下的传统都成为后人创造发展的基础,字体在草、正、行出现以后,日益成熟的技法,就更成了后来者必须继承、必须学习的传统。王僧虔讲: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就是自觉以魏晋为传统,唐人不仅自觉地继承了魏晋传统,而且为了书判取士的需要,努力将魏晋书家的具体技法经验法度化。唐人所谓“尚法”,恰是充分继承魏晋人书法技法经验的结果。

宋人当然也讲求继承传统,推崇晋人。只是在如何学好晋书传统上有两种不同态度:一种认为晋人书较唐人高,为了取法乎上,应舍唐而取晋;一种以为学唐人书,有法可依,学唐后再入晋,才有可能取得晋法的精髓。

到了元代,有了晋、唐、宋三代留下的传统。学哪一代?学什么人书?走什么途径?根据自己的认识、条件,但在崇晋、尊王这一点上是致的。赵孟頫学王最有成绩,把学取二王的技法经验推向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元明盛极一时的妍媚书风,致而引起了清人审美心理上的逆反。

但这不是传统错了,而是学习的人将技法传统中的一家经验绝对化,忽视了传统创作经验的全面汲取,少了个人书风书貌的自觉。正是这样,最终便引出了碑书艺术效果的发现及其审美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学碑之风的兴盛,使得在日益衰颓的帖系书法之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优秀的书法家,既可能对传统有很好地继承,又能于继承中有创造性发展,这样就促进了传统的不断丰富。与此相反,虽有创新之心,却不识何以为书法必守的传统,必不能有很好地继承,其所谓“创新”,只不过给书法传统(对于后来人来说)增添一些负面的东西,使人们只能从负面汲取教训,就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却不能被后来者继承使用的许多“字体”,就是例证。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书者的实践。比如隋唐以来形成以魏晋为宗的学书传统。知道这是优秀传统而继承者也好,不知其为优秀传统而只求照本写字的人也好,都不能不这样做但同样的行为(如同是学习魏晋),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晋唐之时,学钟、王书,能以假乱真者会受到肯定,所以许多学书人都做这样努力。可是到了明清,许多精心继承王书传统而不求变化者,却得不到时代的肯定。说明继承传统也还有一个结合时代审美需要,以及学取后怎么为我所用的问题。

这说明,传统不仅有好坏,继承中要有区分,而且即使是很优秀的传统,在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形式以后,一方面,在美学精神传统上,在作为艺术形式的传统上,必须有自觉的继承;另一方面,也还要根据时代的书法发展状况和审美心理需要,在艺术表现上,做有取有舍的发展。

书法要创新,但创新如果在艺术基本精神上背离了传统,是断然无成的。有人不信邪。也好,对于后来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是需要的,你就大胆创造吧!感谢你为后来者当了反面教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的新艺术形式、品种,而且很快赢得了大众,说明大众并不保守。但是,到目前为止的书法创新,人们多持观望态度。人们不愿轻率否定创新者的热情,却不能不指出这类创新难以引发时人的审美感受。原因很简单,创新者未能真识书法作为艺术存在的传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