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要去古镇
中秋、国庆在一起真是好事情。早在几天前,有朋友让我帮他策划一个国庆游江南六大古镇行程。听后,在由衷佩服他勇气的同时,也深感高估了现在古镇的魅力。殊不知,此时古镇非彼时古镇也。
古镇从地域上讲分南北,相比之下南方古镇似乎更受追捧。南方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温暖湿润,四季郁郁葱葱,和北方的干燥寒冷,风沙枯草相比,显得更加宜人。此外,中国文人向来喜好山水,自然也在南方大地走动地勤,文化也愈加深厚,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随着旅游的发展,一座城市要是没个古镇,自己都会觉得很无趣,挖空心思也要打造一个出来,最次也要建一条老街,这样对外说起来才算有面子。于是乎,古镇、老街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而新建古镇的模样更是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简直是古镇建筑的魔幻现实主义。
今年夏天,去了一次河北唐山,当地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古镇。房屋式样、河道桥廊,无不仿制江南古镇,又不得江南的古镇的精髓,一堆怪模怪样的积木式建筑放在河北大平原上,让人觉得各种的蹊跷、碍眼。
没有古镇的要急忙建一个,那以前有古镇的又怎样呢?
历史文化名城安阳,想必那里的老街应更加厚重。一日,和生活在安阳的破缶先生扯起这个话题,破缶一阵哀叹:“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原来,安阳老城的七十二巷,大都被拆得七零八落,有的改造成仿古商业街了。
安阳古城格局,街巷的设置都是很有讲究的,和传统文化、两仪平衡有着直接关系,巷子的名称更是有历史,有故事,比如唐子巷、马市街、竹杆巷等。那个“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防?”的郭阁老轶事,就发生在竹杆巷。
安阳深巷的中心,都有一棵千年古槐,树荫遮天,被当地人视以为神,代代膜拜。人们为求吉祥,在老槐树的枝丫上扎下无数的红布条子,一有风来,欢快飞舞,引为奇观。
前几年城市改建,老街老巷破坏殆尽,愣是没人敢动大槐树一根指头,刻意保留了下来,是怕破了古城的千年风水吗?独立在喧嚣闹市中的古槐显得那样落寞。
老巷一条条被拆除,建起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名之为老街,其实己和“老”字没有任何关系了,只是,令人惋惜。到了节假日,崭新的古城老巷里,仍旧人山人海,充满浮燥。钱,让现在的人们那样近视和功利。
现在说到古镇,很多人的感受是太商业化。怎么说呢,商业化,是古镇生存下去的一个必要手段,但过商业化也失去了古镇原有的味道。
无论你去丽江、凤凰、周庄、乌镇、平遥、还是别的地方。走进,一定会有以下几家店:一家卖银饰品店门口坐着一位老师傅,敲敲打打地像是在作银器;卖唱片店里的小哥正在弹吉他;卖陶笛、葫芦丝、埙之类乐器的店老板,告诉你包教包会;卖非洲鼓的位姑娘,边打鼓边唱着丽江小倩的《一瞬间》;而咖啡店和书店正在出售着寄往未来的明信片。当然,文化周边小饰品、酸奶臭豆腐、炸串、各类糕点就更不能少,每个古镇仿佛就是一个义乌小商品集散地,无一例外,如假包换。
这样的大杂烩文化,让游人多少失望。
2004年早春,寒意未去的傍晚,我来到乌镇。桥下有妇人在洗衣,河上收工的船夫唱着小调,老屋里,飘出炒青菜、烧小鱼的饭香。2014年初秋,一个周末的下午,再到此。售票员告知,当天游客已达3万人。虽已是夕阳西下,镇里到处都是导游呼唤团友的声音,店铺里的老板木讷地坐着,失去了叫卖地动力,茫然地看着街上的往来行人。
上一篇:朋友圈:无限的可能
佳丽约你一起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