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口华氏家族渊源考
以邑为氏
荡口华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代初年,周封微子于宋,传十世,其后裔说食采邑于华地(今陕西华阳县一带)。说的儿子名督,以邑为氏,又称华督,在宋穆公时任太宰。当年宋穆公的哥哥宋宣公有个太子叫与夷,可是宣公临死的时候却按照殷人习惯把君位传给了穆公。宋穆公不忘哥哥的好处,临死时就叫大司马孔父嘉辅佐宣公的儿子与夷继位,而把自己的儿子冯派往郑国。与夷做了国君,就是宋殇公。殇公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人。他不知从哪里听到风声,说是公子冯打算回国争夺君位。心里就犯了疑,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就派孔父嘉领兵去攻打郑国,想乘机杀死公子冯。哪知孔父嘉有勇无谋,结果打了个败仗。第二年郑国便联合其他国家出兵报复,攻打宋国,从此宋国战祸不断,宋殇公在位十年,竟然打了十一次大仗。弄得宋国百姓叫苦连天。华督本和公子冯是好朋友,一向反对殇公伐郑。当时民众纷纷认为宋国连年征战,都是孔父嘉的主意。拥到华督门前,要求华督主持公道,除去孔父嘉。华督领着愤怒的群众,冲进大司马府,杀死了孔父嘉。宋殇公听说此事后非常愤怒,要治华督之罪。愤怒的群众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杀了。然后从郑国迎回公子冯即位,就是宋庄公。华督的孙子华御事便以祖父字命氏,于是“华”姓就产生了。
华督的曾孙华元也是春秋的名臣。曾约会晋、楚等国举行“弭兵大会”,使中原兵火平息了十多年。春秋战国时,华氏世为宋卿士。迨汉兴,华以佐汉高祖定三秦,功封终陵侯。东汉有著名医学家华佗。旋以汉末兵乱,华氏避兵于大江之滨,散处于晋陵江都。高唐间功业卓著者有三:曰覈、曰融、曰歆。华覈任吴秘书郎,迁中书丞,封徐陵亭侯;华歆入魏为司徒,曹丕篡汉,进太傅,封安乐乡侯;居江都而仕吴者为华融,融孙潭,仕晋,以功封都亭侯。晋还有史学家华峤。事略都载于史传,历历可考。
孝子华宝
徐陵亭侯华覈,世居晋陵之无锡。四世孙为华豪,豪子华宝(?一481)。祖居惠山之麓。华宝八岁的时候,父亲华豪,奉命从军出征戍长安,临行时对华宝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我再为你上冠娶媳。”华宝点头应允。结果,晋义熙十三年(417),在夏国赫连勃勃侵犯长安的一场战役中,华豪死于此役。后来华宝逐渐长大,但他牢记父亲临别之言,终身不冠不娶。到老,还是髫发垂肩,到牙齿都掉了仍不言婚娶。有人问他,他终是恸哭不已;有人劝他婚配,他亦终是恸哭弥日而谢之。活到八十六岁而寿终在惠山,于是大家称他“华孝子”。又在晋元康间,因无锡临近太湖,时有湖水泛滥,农田常被太湖所噬,百姓苦难不堪,华宝曾捐资筑堤,御灾捍患,于是水患得以安宁,邑民乃攸居得食,百姓深感他的恩德,就名这堤坡为“华坡”。南齐建元三年辛酉(481)齐高帝萧道成诏赐“孝子第”旌表华家。
古时认为孝之道,是万善之本,百行之先。“因于后人,闻于斯德斯行,必能油然而兴孝悌之心。而思无忝于其先,俾夫尊卑勿通,亲疏勿失,贫富相济,庆吊相通,患难相恤,强弱勿相加,欣戚同一体,不仅能化于其家,化于其乡,且推而广之,可以化于天下”。所以对于孝子贤孙,人们都是尊其贤,褒其行,而崇其德,遂建华孝子祠。
十通五奇
华孝子无嗣,就以他弟弟华宽的次子华悫为其后。悫生瑛。历十六世,都住在无锡。到十七世孙华荣,从小就很聪慧:八岁能文,十岁明春秋,十六中进士。授员外郎仕宋,累官至武爵都尉,于是徙家居汴。荣生兴,兴生良,三世都受国爵。良子一,就是三一公宋承事郎原泉。
三一原泉于靖康间随宋帝南渡,扈驾南归无锡、居梅里乡隆亭(今东亭镇)。原泉四传,为将仕郎万一(诠),诠生五子(友谅、友直、友闻、友龙、一雷),得十五孙,于是华氏族就分为十通、五奇,共十五支派。以后虽然子孙千万之多,然华氏仍以通奇支派世数递传。其世系支脉大致是:
通一,友谅长子珦。其后析居于隆亭、望亭、万安、福塘、泰伯乡、胶山、惠山、宅仁、永昌东、凤凰嘴等地;
通二,友谅次子瑺。至九世无传。
通三,友闻长子瑜。世居南门一带。
通四,友闻次子璞。此族最蕃,尤其是贞固一支,于洪武年间迁荡口,子孙繁衍,且多富贵之士。其后又分:通四族鹅湖兴二支,析居荡口东沙、濠桥、西庄、巴城、甘露各乡;通四族鹅湖兴三支,世居荡口鹅湖;通四族鹅湖兴五支,主要居于嵩山一带;通四族兴四、兴六(居堠阳)、兴八(居松江)支;通四族厚五厚六支(主要居于苏州娄关下雉渎一带);通四族淳七、淳九支(居南塘)。
通五,友谅三子琪。世居何墓渎、景云乡,亦有居宅仁、扬名等。
通六,友直长子珙。其族析居于胶山、怀仁、新安、秦塘泾、东葑渎、梅里、扬名、居仁、上福、开化、延祥、洛社等处。
通七,一雷长子玠。其族析居于苏州阳山、朱墅、秦塘泾、开化、江阴、常熟等地。
通八,友龙长子琳。其族世居南门,后析居于常州、宜兴、江阴等地。
通九,友直次子璟。其族析居于焦庄、鸭城、兴道、新安、蠡峰尤图、天授、甘露、梅里、洛社、望亭、开化、莲蓉乡、泰伯乡等。
通十,友谅四子戊。居江阴、苏州、胶山、金凤等地。
奇一,友闻三子寿。居马蠡、梅村、扬名、宅仁、新安、景云、泰泊、溧阳等。
奇二,友龙二子珪。有居内江、大里,有居兴宁、武进等地。
奇三,一雷次子璋。居江阴来春乡、田桥等。
奇四,友谅幼子瑛。至十世无考。
奇五,友直三子季。世居秦塘乡,尔后杂居各乡。
三一原泉既配享惠山孝祖庙,又设专祠于隆亭。
隆于无锡
现在的江南华氏宗谱,都以祖孝子华宝而宗三一原泉。即以华宝为一世祖,奉三一原泉为华氏南渡始迁之祖。这样,华宝为一世祖,那么华荣则为十八世祖,三一华原泉既为古华氏二十一世,又为今华氏一世祖。
华氏族在无锡曾是锡邑望族之最。《锡金识小录》卷七记载:无锡“明时有三巨室,邹、钱、华,言其丁众之富强也。按前助赈内有四钱,四邹、七华,其盛可知。此当就成弘以前言之,若正嘉时则推安国、邹望、华麟祥海月三家矣。”这里的前后三巨室,前者指成(化)弘(治)以前的丁众之富强;后者指的正(德)嘉(靖)年间,正是中国东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的时期。“识小录”所说的安、邹、华三家,都是富商巨贾,正是这段时期无锡商业上的突出代表。据考华麟祥是以二百两纹银起家,“转输播殖,贩卖谋利,”即通过经营商业,日益富裕,获利达百万两。曾有民谣称“安国邹望华麟祥,日夜金银用斗量。”明代闻人高攀龙曾对华氏的评介说:“吾邑惟华氏族最大,他族不得望矣,自赵宋来,古墓之存,子孙能世守者,惟华氏;世有素封,科第相望不绝者,惟华氏;牒谱明,子孙析居他郡邑,皆知所根蒂者,惟华氏;其族多敦宗盟,重祭祀,有古世家风。”
盛于荡口
三一原泉府君,靖康间复归无锡,家梅里之隆亭,族衍以大,遂称隆亭华氏,四传为监税府君,部分徙之堠阳(今坊前一带),又称堠阳华氏。
到洪武年间,华氏的十世祖华贞固因避乱,侍奉着父亲,携带了家眷,从东亭迁居延祥乡荡口。但东亭依然是华氏家族聚居之地。在荡口华氏来说,东亭依然是华氏家族的故里,比如华氏荡口后裔华察休官回来后,就在东亭建造了一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气宇轩昂的高门巨宅。
荡口,相传为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其地原名丁舍,在元明以前不甚著称。因地处鹅肫荡滨,又名鹅湖。后又因地处湖、荡之口,故改称荡口。迁居荡口的一支华族,主要是通四支,故荡口华氏家族也称通四鹅湖支。
华贞固奉父幼武由东亭辗转来到荡口后,贞固效祖风率领族人筑坝造桥,挖河修渠,营造铁木作坊,开设饭铺茶楼。经过几代相袭的华氏族人勤恳劳动,精心经营,终使这里的土地尽变膏腴之地。华氏于此发展很快很盛,拥有大片土地、高门巨宅,超过了东亭华氏。于是在无锡华氏来说,就有我族“望于锡也,自孝子始;望于隆亭,自三始;望于荡口,自贞固始”的说法。而荡口华氏,则在华氏宗族中,异军突起。所以《华氏族谱》曾评云:当时在无锡诸氏族中,“咸曰华氏盛;我族咸曰通四盛;通四咸曰鹅湖盛。”
到了近代,荡口华氏家族人丁益加繁旺。他们在荡口:建义庄赡族济困,办义学广育人才,发展工商实业,造福乡梓。这样,荡口的经济实力愈强,荡口的人才遍及四海。使原不显名的荡口镇也发展成为百业兴旺、交通便利的繁华集镇,有“小苏州”和“小无锡”美称的苏、锡地区重要商埠;也以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名人荟萃、文物众多,成为具有丰富独特历史文化内涵著称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