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来了! 移动操作系统将进入“三国时代”

贝克街探案官

作者
贾沛霖

千呼万唤之下,鸿蒙来了。

陷入绝境的华为2号终于发布万众期待的鸿蒙系统,至此彻底打破苹果与谷歌长达10年对移动操作系统的垄断。

6月2日晚间,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2(鸿蒙OS2)分布式操作系统,全面展示HarmonyOS 2的系统架构、分布式技术、原子化服务、卡片设计、系统性能等。

自两年前美国对华为实施贸易禁令,谷歌限制华为对安卓系统部分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华为开始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变革,但正因如此,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困苦者往往能走出一条新路径。在随后两年时间内,“鸿蒙操作系统研发动向”成为整个科技圈、社交平台频频登上热搜的标志词。“鸿蒙”似乎就代表了一代枭雄的新生。

但需要说明的是,华为其实从一开始,就将HarmonyOS视为物联网时代下新晋诞生的操作系统,定位不局限于手机,涵盖了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更为广泛的产业领域。这种格局几乎可以和当年Windows横空出世比肩。

随着HarmonyOS的发布,接下来移动操作系统将进入“三国时代”后,抢先一步走在苹果与谷歌前面的华为,能否避免当初微软经历过的坑,披荆斩棘引领下一世代潮流吗?


一个真正独立于国外的“中国系统”  

自从华为放出要做鸿蒙的消息之后,外界对华为是否能打破谷歌、苹果、微软等欧美企业对操作系统的长期垄断抱有极大的期待。

在宏观层面的原因无需多言,只从技术层面讲,这次HarmonyOS的发布之所以引发市场巨大关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研发的底层逻辑完全区别于iOS与Android,那便是鸿蒙承载了对分布式技术的应用和对物联网时代的理解。

首先说HarmonyOS的分布式技术。从发布会上,华为多次提及“万物互联”可知,鸿蒙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建立在单为移动设备研发的操作系统这一基础之上,鸿蒙可以提供给所有可搭载OTA固件升级模块的硬件设备,真正打破不同硬件之间的连接边界,实现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那么如何理解“打破硬件连接边界”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实现设备连接不难,过去是蓝牙,现在用WiFi或加入通讯连接协议(比如ZigBee),但问题是,连接之后两个设备之间是无法共享在一个系统之下同步协作,这就需要单独研发新的APP,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操作。那么如果是HarmonyOS设备之间连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以三个HarmonyOS功能演示为例,第一个是“超级终端”,手机作为控制中心中枢,只要将搭载HarmonyOS系统的链接设备与手机靠近,两个设备就可以进行本地连接,无需在第三方APP内部操作完成。看电视也是一样,碰一下之后手机变成遥控器,可以操作搭载HarmonyOS系统的电视。

第二个是设备“流转”与“无感切换”,不同设备连接之后,可以做到将某一个设备运行的任务,直接流转至其他设备继续运行。甚至包括运行的手游,可随时上划应用悬停调出后台,把任务发送至华为的平板电脑,继续玩下去。

可以说,iOS与Android目前都具备这些功能,但本质上是基于各个独立设备之下,相互做的一个桥接。举例来说,iOS的隔空播放与接力,需要在同一个iCould账户上进行,登录同一个iCould账户是能做连接的必要条件,由此不难发现,HarmonyOS已经展示了自己作为独立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

而为什么说HarmonyOS是基于物联网时代下“衍生”出来的新系统。那就要从iOS与Android的发展历史说起。

从重要时间轴来讲,iOS是苹果在2017年Macworld展览会上,乔布斯称之为“iPhone runs OS X”之后,同年6月发布,随后在10月份苹果就发布第一个本地化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包,次年3月将“iPhone runs OS X”改名为“iPhone OS”。这才有IOS的称呼。

Android则是基于Linux内核(不包含GNU组件)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是由谷歌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2007年11月,谷歌再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10月。随后,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等。

从研发的过程能够看出,iOS是继承Mac OS X(之后更名macOS)的操作系统,乔布斯也曾说过,iOS就是将Mac OS X系统装在iPhone当中,可以看做是OS X系统版本的继承。而Android的开发则是基于软件具备开源能力,需要根据开发者基于设备需求来做调整,来做到自适应适配。

由此,我们再来说HarmonyOS。可以肯定的是,HarmonyOS研发基底,是基于设备之间的连接更为准确,即非软件,也非其他操作系统的延续和继承。

就像余承东说的那样,“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每个人、每个设备都是万物互联大陆的一部分。”其实就给HarmonyOS下了很好定义。

而在此之前,外界有观点认为HarmonyOS 2底层代码仍沿用Android的说法,现在来看,在都是基于Linux内核研发的系统来说,HarmonyOS定位完全区别于Android和iOS,Linux内核只是研发系统的工具,那就不存在二者系统趋同这一说。

自今日起,华为设备今后开机画面Powdered by Android的字样将在未来逐渐被HarmonyOS所取代,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法律层面上,都意味着行业内部、市场承认HarmonyOS就是一个真正独立的操作系统。


移动操作系统的“三国时代”到来  

其实对业内而言,随着Android与iOS市场份额逐渐趋于稳定,手机市场除了品牌之争,系统层面已再无任何一家公司可掀起大波澜。

这也是华为发布HarmonyOS 2之后,行业内能够掀起如此热度的重要原因,即有市场重回“三足鼎立”声音出现。

在此之前,微软曾经对移动端市场做过一次尝试,发布过基于手机端的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简称:WP)。然而,在2010年上市之后,WP系统的市占率一度都无法超过10%,甚至在2015年退市之前,低至到1%可以忽略不计。

究其原因,一是系统体验确实无法与Android跟iOS比肩,更重要的是面对需要重新独立开发新适配应用程序,行业上下游企业对市场占比长期不及Android与iOS的WP无法提供长期支持,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那么华为在做鸿蒙系统时,自然也会将诸多即将面临的困难都计算在内。

从这次发布HarmonyOS 2支持多达上百款华为设备来看,华为首先在解决市占比问题,那“靠人不如靠己”。

虽然HarmonyOS是开源系统,但是让其他国产手机厂商都用鸿蒙,从商业角度说跟用Android无异,那么就只有从自身想办法。

研发端层面,华为走的是内外兼修的办法。技术层面,在发布会之前,华为曾开过一场HarmonyOS开发者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期间华为方面就称已与武汉大学等15个学校开展HarmonyOS课程,这就给未来逐步推出基于HarmonyOS系统的APP应用做好技术人员底层储备。市场层面,发布会上,华为也宣布目前包括九阳、美的等家电厂商在内以及巨人网络、润和软件等公司均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确保系统上市后,不仅“能用”,还得“可用”、“耐用”,而这一切在当年微软推出WP时的支持力度都是无从谈起的。

所以与其说市场重回“三足鼎立”,不如说,华为在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生态,市场更像是进入到“三国时代”更为准确。至于未来鸿蒙系统能否在市场中完全立足壮大站稳脚跟,现在仍在观望。就目前而言,有一个开放式问题需要我们一同验证。

据StatCounter数据显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移动端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上, 谷歌Android占比达72.2%,iOS占比为26.99%,其他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据了解,华为已售出超过10亿台全场景智慧连接设备,其中在网手机超7亿台。谷歌则表示,目前全球有超30亿台设备正在使用Android系统。苹果方面公布的数据称,目前有14亿以上活跃的苹果设备。

从历史层面来看,2007年苹果发布iOS之后至2010年第四季度宣布,iOS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6%的市场份额,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同样Android自2007年问世之后至

2011年8月2日宣布,Android手机已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48%的份额,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

那么,当华为自建上下游产业链之后,HarmonyOS提升市占比至16%以上,要用多长时间?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