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试题评析(之二)

亲切中见深刻 平易中显奇崛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试题评析

(接上期)

【写作指导】

从材料中的“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语言丰富生活……”不难看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材料的关键词是“语言”。本来,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缤纷斑斓。“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围绕“语言”这个核心概念,材料从三个层面来进行解读,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第一个层次是从日常生活现象的视角出发,说“花解语,鸟自鸣”等自然现象,说明“语言”非人类所特有,“花”能解释语言,“鸟”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第二个层次是为了突出“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命题者怕考生思维凝滞,或者不明就里,又例举“音乐、雕塑、程序、基因……”来加以说明。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材料的第三层次“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则是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立意的重点所在。但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这里的“语言”,是有别于前面的“语言”的。这里的“语言”承载着更多的更丰富的内涵,传递文明的语言,当非是自然界的一般的东西。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认识,是断然不能写出立意高妙的文章的。因此,作文立意的高下,在此也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了。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意 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作。比如,选择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或日常生活,要扣合其“语”和“鸣”来写;写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也要扣紧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写,这样才符合作文的命意。总之,不“选”失之空泛,不扣失之“跑偏”,审题不难把握,立意见出高下。写作中,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将“语言”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内容,由此着手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想。要对“语言”进行解读,不可以用贴标签的方式,在文中反复出现“语言”一词,从而使得“语言”空洞,貌似扣题,其实不得要点,大而无当,似是而非。思想的深度也就决定了文章的高度。只有想得远,才能写得深刻。若仅仅停留在关于语言的一些表象交流上,那文章则会显得比较平庸。

写作时还应注意,“语言”不应是写作的背景,“语言”应该是文章的主角,在文章中起主导性的作用。学生可以抓住“语言”的表层意义去写文章,写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语,写英雄人物的铿锵话语,写诗词歌赋的诗情话语,写艺术门类的象征话语……要紧紧围绕“生活中处处有”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的“不同的语言”来展开描述;而且,描述的是能“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 的语言。即便是写“人”语言,也要注意材料的选择、角度的切入。例如:选择“心语”,可能会快速完成流畅而感人的情感类作文;选择艺术语言,可能会独树一帜地完成富有品位的文化类散文;选择科学语言,可能会使文章读起来充满创新与时代气息。要让“语言在思与诗之间”,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什么语言,必然承载无比丰富的人情和世情,深藏无数的故事和回忆,让我们感到亲切,感到有话好说。我们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生发议论,也可以多角度综合评说。记叙,利于抒情;议论,便于论理。写作中,议论类作文要注意亮出自己的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记叙类作文要在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方面下功夫,不要大段铺垫,要像吃包子,一口就能咬到“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