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课堂”,让厌学的问题孩子自主学习

课堂自然生成  学习真实发生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

【背景】

1、昆明丑小鸭中学都是厌学、逆反的“问题学生”,来自各个学校,教材不一样,规矩不一样,态度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他们的共同点:因为在课堂失去主体地位,对课堂失去期盼,都已经逃学很长时间。

2、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234课堂模式”在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科推广。

234课堂模式”解:

“2全”——全科教师:每个班级文科教师教所有文科,理科教师教所有理科,英语教师教英语。全网教学:教室里安装有触摸屏,学生每个小组配备平板电脑,学生可以自由用互联网学习。

“3步”——课堂学习步骤为:探究——分享——批判。

“4不问”——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不问小组,小组能解决的问题不问网络,网络能解决的问题不问全班,全班能解决的问题不问老师。班级里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表现的机会。

3、这个学期,我没有担负具体科目的教学。但随时会走进课堂“蹭课”。我的“蹭课”方式是,随意走进课堂,我不做任何设定学科的上课准备,进教室后,由学生选定教材,然后与学生一起学习。

我“蹭课”进入课堂的步骤是:1、比学生提前进教室,上课铃响之前与孩子们“打成一片”。2、“拜访”学生干部,特别是学习小组组长,请他们介绍学习规则。3、说明我是来“蹭课”的。4、由学生提出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

【实例1】

10月25日7点55分,昆明丑小鸭中学初一教室。

第一个进教室的是我,第二个是班长温刚。

温刚问:“詹校,你来上课啊?你上什么课?”

“我么……不知道。”我说着,在黑板的右边写了“蹭课”两个字。“我是来蹭课的。蹭课,听说过吗?”学生纳闷。我说:“蹭饭,你们肯定知道。”刘泽涛站起来,笑笑的答:“自己不做饭,得到别人家有饭吃的情报后,搅合进去,白吃。”

我坐到了靠讲台的一组。问了四个孩子:“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知道我是干嘛的吗?”

有一个孩子答:“你是詹校长。”

我回答:“不。我一直叫詹大年,我是我妈最淘气的那个孩子。后来才当上校长的。今天我蹭课,就是你们的同学了。”

我了解了他们四个孩子:温刚,班长;罗幸,学习委员;林婉国,生活委员;刘泽涛,纪律委员。

我说:“你们四个官,肯定可以好好的管住我了。现在,上什么课,你们说了算。”我又补充:“如果你们上语文,那是我的强项,我能提出的问题就多了;如果你们上数学,我应该要努力了;如果你们上英语,那就谁教谁费力了。”

讨论一阵,他们决定上生物课《细胞的生活》。

说实在的,我没有学过生物,更不用说教生物了,还真的只能当一个“蹭课”学生了。

真要遇到我没有学过的课程内容,怎么办?“蹭课”的价值就在这里了!我老老实实当学生,我服务,我协调,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课堂自然生成。

【实例2】

初三选的教材是《世界历史——古代的科学、文化、宗教》。对这些,我还真的没有系统学过。我确定的课堂目标是:1、把握知识点,因为这是中考内容。2、让学生建立反思历史的思维。

开始,我请学生读了一遍挂在墙上的“四不问”。

首先,我和学生一起看书,同时,我把黑板划成四个大块,分别写上“科学”“文化”“宗教”“问题”。

15分钟后,学生一拥而上,把相关内容自由地写进了相关的板块。

我说:“大家看看,黑板上写下的知识点是否可以更简单、更明了?”

大家开始分组讨论了,还有的学生在黑板上修改。

我对我小组的同学说:“是否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列成表格?有规律的呀。”

孩子们马上设计表格,有一个孩子上台提出了列表格的想法。

于是,这样的分工开始了:一、三、五组设计表格,二、四、六组修改表格并填写表格。

我常用的语言是:1、我建议……2、大家看这样行吗?3、赞同我的理解吗?4、谢谢你提醒了我。

课堂的分享与批判环节,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让每一个学生个体找到自己的主体价值,体验真实学习、安全思考的乐趣。

【实例3】

我提出:历史,可以是拿来应考的,更是拿来思考的。

杨庆艺同学在“问题”栏里写下:宗教思想与科学真理有和区别是什么?

我说:“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真问题。或许,我们要用一辈子去思考、去回答。”

孩子们用小组的平板电脑和教室里的大触摸屏开始查询资料。

我在黑板上画出“宗教(思想)”“科学(真理)”两个板块。10分钟以后,我说:“上台分享的同学每人只能在每个板块里写一个词语,写完后,讲。”

有四位同学上台分享,他们写下了四对词语:“信仰”与“实践”,“主观”与“客观”,“想象”与“真实”,“真理”与“精神”。

下课前,杨宇同学上台演讲,他说到:“在我的心里,有两个阵地——一个叫科学,一个叫宗教。科学是物质的,实践的,真实存在,但它是需要验证真伪的。宗教是精神的,人文的,注重于生命的价值,是一种智慧。我不会用科学去怀疑宗教真理,也不会拿宗教去反对科学存在。”

下课了,杨宇对我说:“校长,在我妈妈心里,如果承认一方,必定是否定另一方的......”

我认为,当教材与“我”相关,教师与“我”相近,教学与“我”相宜时,规则逐步形成,课堂自然生成,学习真实发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