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91】 银川,我一生的爱!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银川,我一生的爱!

   祁国平   

2018年初,塞北的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了些,接连下了三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妈妈说,这雪下得好,今年庄稼又有收成了。我理解妈妈话。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妈妈吃过树皮、草籽等,挨饿挨怕了,总是关心老天的变化,春季盼雨,冬季盼雪,期望老天恩赐庄稼收成。

银川不大,却有“一条街道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两只猴。”的传说,但其历史悠久,塞上古城、西夏王朝的首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夜晚的路子总是一片漆黑,不知道能够走多远,有时候就是依靠脚下的步伐不停地往前走,曙光总会来临。我从来没有奢望这辈子能在塞上江南美丽而富饶的银川居住,常常仰望银川时,总是感激老祖宗烧了高香,赐予我们把精彩留在这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宁夏南部山区的祁家后沟,那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信息闭塞。在我小时候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有时饿的哇哇直哭。妈妈也在灶堂前抹一把眼泪,把烙好的洋芋馍馍给我们吃。最高兴的事就是爷爷、爸爸从集市上回来给我们一个水果糖,奶奶总是把一个苹果削成几片分给我们吃。那时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去附近的集市逛一逛热闹的集市,看一看想吃的东西,惹的大人们“骂”我们这些娃娃“嘴馋的很”。我十岁时,就能够骑马去乡里的粮库打粮了,回来的路上,拉着马驮一袋小麦或者玉米高高兴兴就回来了。我上了中学后,知道了县城(1983年9月成立),骑着自行车去过几次。那时的县城正在建设,并没有觉得美,但是能走一趟县城,回来给弟弟妹妹“炫耀”我的见识,心里美滋滋的。我十四岁时,在一位堂哥哥的带领下走了一趟市里,在新华书店里,哥哥故意转圈圈,考验我能否找到他,我也深深感到了城市的魅力。后来,我在市里上学,同班同学说她周末和她的父母去银川了,并把在南门的合影拿给我看看。当时,从市里去银川车费10元。我好羡慕她,更羡慕啥时候能去一趟银川。银川,从这个时刻起就永远铭刻在我的心灵。

在市里上学时,我的身体瘦弱,营养不良,自己做饭,没有一个热炕,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有时常常自己流泪,深怕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意。前进的路上总是充满坎坷,越是埋怨越是泥泞,不如坚强的前行。不到十九岁的我,父亲把我送进了贺兰山读书—技工学校。客车过中宁县后,绵延起伏的贺兰山映入眼帘,峰恋叠嶂,气势雄伟,如万马奔腾,气吞万里如虎。客车几经辗转来到贺兰山中的大水沟,学校十分破旧。我的心凉到了脚后跟。因为带着梦想,带着追求,带着“走出大山天地宽”的理想,却又走进另一座大山。我没有给父亲说心中的埋怨。那时,工厂里有几个老乡和远方亲戚,老乡对我和父亲说,工厂将来如何如何好,现在正往银川搬迁。临别时,一位老乡对父亲说,父亲以后还会来银川的。而父亲说:恐怕不会再来了,儿子长大了,不用我操心了。没想到,这是父亲最后的告别话。两年后,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在老乡家,父亲叮咛我在校一定要好好学习。

国亲节后,我想回家,想回家上高中或者复读—上大学。这里都是石头、自然条件恶劣,这里读完技校后将来还是车间工人,我怕辜负父亲的期望,我怕和工厂里工人师傅们一样,把年华都洒在这里,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理想,都在这里化为山石,永远留在在贺兰山里。我写信给父亲,父亲来信对我说,只要我爱学习,将来参加工作了可以继续学习,学无止尽。不论我搬迁几个地方,父亲给我的信我至今保留着—这是人生的教诲!这是人生的忠言!这是人生的方向!我依稀记得在贺兰山的大水沟口,是我把父亲送上工厂的专车。父亲坚强而不健壮的身体,头上顶着一个蓝色的帽子,朴素的中山装,蓝色的裤子,一双陈旧的皮鞋,对我安顿了几句话就匆匆的登上了专车。我心里知道父亲把我送进学校的大门,估计再也不会太多的操心我的生活了。因为在我小学到中学的日子里,父亲为了操了不少的心。

巍巍贺兰山,滚滚黄河水。新的工厂坐落在宁夏首府银川西面,距离贺兰山仅有十公里的路程。工厂整体从贺兰山沟里往这里搬迁。青春年少的我血气方刚,胸怀远大抱负。眼前的路不知是好是坏,思想好像解放了,即将走进工厂,就可以挣钱啦。美好的愿望萦绕早我心头——当一个技术全面、技能精湛的工人。整理好行李,往单身楼搬迁。从此,就居住在银川了。

一个星期天,我独自骑着自行车去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除了几个“土堆”外,这里是一块荒滩,没有风景迷人的景象。我倚在一颗树下,独自惆怅,眼前是十一世纪李元昊提枪上马厮杀或斟酒载歌的情景。这人生就是有喜有悲,有乐有伤,不就是三十年活东三十年活西吗? 上学时满怀壮志,当一个“公家人”。师范类学校与我擦肩而过,大学的校门离我一步之遥。这两步路已经走错了,而如今面对的是“工人老大哥”。对于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来说,人生的道路该如何选择?出门了,离开家乡了,工作了,总不能伸手向家里要,况且向谁要呀。母亲孤守家园也需要尽孝,二弟还在上学需要学费,三弟在部队虽说不花钱,但也是要生活。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的生活呀,我不得不下决心、下狠心学习技术技能,保证每月完成任务,拿到工资糊口呀。生存,要从心底撕开!我依稀记得我第一个月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临下班时、统计员还等着统计我的工时,我还在机床上拼命干活...

贺兰山就是银川的天然屏障。登高而望,银川尽收眼底,其势平缓而宽广,包容了一切,瓜果飘香,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满江红》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岳飞表达了报效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其气势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1995年国庆节,天津籍的姑娘明芳与我在这里“筑巢”。而二弟、三弟接着下岗,遭遇车祸,生活真是祸不单行。在我的引导下,二弟、三弟先后来到了银川创业。妈妈也迎着新世纪的春风来到了银川。2002年,建设大银川的号角吹响。马路拓宽了,鲜花上街了,喷泉打开了...银川变大了、变绿了、变美了。二弟、三弟先后在这里安居乐业,侄儿侄女考上了大学,在银川重点中学上学。我还先后引导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亲戚,从宁夏南部山区到银川创业。二十多年来,先后有60多个家庭100多位人,在银川从事驾驶员、厨师、建筑、餐饮、卫厨等工作,不少人在银川买上了房子、车子,安居乐业。

父亲没有再来银川,长眠在宁夏南部山区的黄土上,含笑而眠。我和支援宁夏建设者一样,把青春和汗水撒在了塞上大地,无怨无悔。妈妈已经八十岁了,安享天伦之乐。

银川,赐予我的厚福。

银川,我一生的爱!

(祁国平/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