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两首朦胧的悲秋诗,忧思无限,愁情万种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唐代: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这两首诗比较朦胧,应该是秋日里偶有所感,因而信手写下的。前一首写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是诗人眼中之所见。晚日西斜,即将没于溪桥之下,夕阳的余晖之中,萧疏的柳树在风中摇晃。偶然间,一阵西风吹过,一池的荷叶随风倾斜。描写悲凉的秋景,正是写其心,大概是表达自己失意惆怅之情。第二首诗则是愁听秋雨,是耳中所闻。听秋雨而动离愁,远有梦泽蒹葭上的无边之雨,近有台阶前梧桐叶上的点点滴滴,叶叶声声,愁情无限。这首诗中的“离心”,则露其所愁之事,伤别离,思远人。于是所见无非是悲,所听只惹人愁,齐安郡真是伤心的地方。
这两首诗大概作于杜牧被外放到黄州任刺史期间,古黄州又名齐安郡,在华夏属下等洲,兵连祸结,战火纷飞,官不曾安位,民不得聊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荒郡、废邯,晚唐以后是一处外放“逐臣”的地方,被京官视为“鄙陋州郡”。一直到北宋仍然是那种景象,“苏门四学子”之一的张耒,曾在其《齐安秋日》诗中说: “齐安荒僻地,平昔放逐臣”。
当时的黄州是那样残破荒芜的情形,可想而知,杜牧到来之后必然是很不开心的。在那种状况下,杜牧写出这样表达悲苦的诗,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而杜牧既为黄州刺史,作为一方父母官,身负造福一方的责任,而不应该露出嫌弃之意,悲观之情,其悲伤也不好直接显露出来,所以通过秋日黄昏的凄清萧瑟之景,以及梧桐夜雨的悲凉之声,含蓄地表达出来。
诗的最后两句,别有情味,且含有不尽之意。“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雨水自己滴落在阶前的梧桐叶上,关自己什么事呢?自己无端去伤心,可见没有道理。是一反前面的悲伤,但是想要消除悲伤,又是不可能的。深一重的反省,然而依旧无解,更增一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