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马向阳||再忆春官
文/马向阳
说起春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陇南西和与礼县一带并不陌生。他们走村窜巷,在农业社会为传播二十四节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特别是在陇南这样多山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大山阻隔,加之传统农业耕种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春官通过说春、唱春等形式,在民间受到极大地欢迎。
中国历代重视历法研究,从新历法颁布之后,需要有人在民间传播和推广,指导民众依照节气来耕种。这也是春官在民间颇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为了了解西和春官文化,我和张有朋冒着冬日严寒,去西和县坦途关走访了号称“春官王”的唐东亮老人。
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微胖的身体,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美满幸福。唐老很健谈,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甚是高兴。他很自豪地说道:“有很多记者、文人、研究人员都来找他,问有关春官的历史根源。”老人谈起春官历史,很自信的说道,他是第九代说春人。春官崇拜的祖师是三皇爷。三皇爷就是传播二十四节气,教授百姓何时耕种。三皇爷在很早时候骑着春牛,散播春官帖。所以,春官和其他职业一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要拜师学艺,大多数子承父业。唐东亮老人思路清晰,讲起来春官历史如数家珍。
在民间,春官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以走村窜巷为主要形式,通过编唱串词,形成固定演唱程式,也形成特有的地方特色说唱文化。
唐东亮老人讲起春官参与打春的经过,与县令讨论官阶之大小,讲得饶有兴趣。立春又叫打春。打春前,春官头带领其他人员,在县衙门口糊一头纸春牛,到立春这天,供各行各业的人来鞭打,这就是西和和礼县一带的打春。当然,各地打春形式不一。作为传统农业传播的使者,春官为推广二十四节气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科技发展,春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我小的时候,每到入冬之时,就会碰到三五成群的“春官”,进门就是唱,唱着听不懂的调子,你一句,紧接着另一个一句,大人也觉得烦,就给点面,或者是粮食打发了。再后来,有很多冒充春官的人,一天送走好几批,甚至有人将大门锁了,不再欢迎。殊不知,春官不会连续讨要,一年一家只去一回,主要发放春官贴,并且是依照路分为主。有人为了生活,假冒春官,想让乞讨变得更为光彩些。以致春官被视作乞丐。把春官和乞讨等同起来。其实,这期间,真正说春的春官早已退出说春舞台。
经过访谈唐东亮老人,才明白春官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春官文化。了解春官在传统农业社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振兴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抓手。乡村文化的多样性是乡村振兴的目的。春官文化作为乡村特色文化,应该让其保留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春官在历史上的地位。使其焕发出机勃勃,成为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
作
者
介
绍
马向阳,笔名:六月虎、陇上光明,陇南西和人,喜好思考,写作。现为一名普通教师;《乡土文学微刊》主编。
主编:陇上光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