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破解文言难学之谜(2)

289.破解文言难学之谜(2)

文┃杜若东

独家解析

二、古书难读

学过文言的同学都有切身体会,一种感觉是明明认得这个字,就是读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扶辇下除,触株折辕。(《张衡传》这里“除”字作何解?除本义为:宫殿的台阶。下除:就是下宫殿的台阶。还是这个除在《陈情表》里有“除臣洗马”的句子,这里的除是授予官职。还有一种就是字形过于生僻,不认得,更不受意思了。比如《陈情表》中有句子“门衰祚薄”,句中“祚”比较生僻,意为福气。“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这句“迨”意为等到,“爨“意思是做饭,两个字都比较生僻。再有一种情况是字本身认识,也知道意思,就是在表达的时候(也就是由词成句),一直感觉都不合适。

其实,文言文难懂也不是新话题,博学如大师王国维也坦承,《诗经》两到三成的篇章词义自己也搞不懂。早期的传统文献,都比较难懂,要不也不会历代都有学者对其加注解释,疏通章句,形成了中国语文的阐释学传统,也就有了训诂学这门学问。你看《尚书》中的文字佶屈聱牙,周诰殷盘,如果不看人的注释,恍如天书。古人用古语写书本无可厚非,由于年代久远,时空的隔膜使死去的语言很难复活,可以理解。除了历史久远造成的隔阂外,这也是刻意仿古造成的结果。

这里我想举出一个清代文学家张惠言《望江南花并序》序中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庭有小草,宵聂昼炕。后四字不知所云。原来这话出自《尔雅·释木》:守宫槐,叶昼聂宵炕。郭璞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就是说这种槐树的叶子白天收拢,夜晚张开。邢昺作疏:聂,合也。炕,张也。这就明白了,聂:合拢。炕:张开。如果不熟悉尔雅,没有这番考证,意思是很难弄明白的。

鲁迅先生对此有过深刻的体会,并给以辛辣的嘲讽。对这种刻意求古,制造理解困难很是反感。举例说:像秦始皇焚书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历史典故,可有人就写作政俶燔典。啥意思,政就是嬴政,秦始皇。俶是开始。燔是焚烧。典是典籍,就是书。这种行文方式毫无新意,搞文字游戏,让人反感。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古代汉字数量有6万5千多之巨(据《汉语大字典》),其中生僻字、异体字非常多,好多已经成为历史词,现在不使用了。当然其中的一些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这体现在:一方面旧词可以新用,将新的意义赋予旧词,使旧词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可以让一些旧词的意义,重新被人们发掘,填补意义的空白。前一段央视举办汉字听写大会,就焐热了一批冰封的汉字。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了汉字超强的表达能力。这么多的汉字,穷其一生我们也不可能全部认完。

古代汉语文献从一开始时就有行文简略的特点,当然这也是由于汉字当时数量过少,书写不便,只记录大事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这可以从传世的甲骨文看出来,后世文言文继承了这一特色,始终保持了简洁含蓄的表达风格。这种风格为中国诗歌的过早成熟,以及形成蔚为壮观的诗歌国度具有决定性意义。说白了就是由汉字单音节特点,可自由组合,突破语法限制,在有限的时空中,给人以无限遐想,营造意境之美。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方块字的自由组合,给了创作者极大发挥的空间。但也给阅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因为作者在创作时,总归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他的这句话是依托于特定的某个环境的。换句话说,是有感而发。但是,随着时空的流转,作品到了后人手里,由于创作时特定的那一语境已不复存在,很可能就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说,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现代语言学泰斗王力先生就指出,在阅读古代文章时,对于书中的词句的解释列出几种观点,认为也说得通的观点是很荒唐的,作者在当初表达的不可能是同时是几种意思,既是这,有时那!所以,面对阐释古代文献时的争议,最好不要说亦通,可以罗列出来让读者去判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经常面对的问题,就是一词多义,一个字有很多词义。这些词义关系错综复杂复,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增减,掌握这些生疏多变的词义,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没有一定的文言篇幅作为积淀,阅读古代文献时就会感到寸步难行。换句话说,词义掌握的广度和准确度,直接决定着我们对文献的解读是否顺畅,是否准确。

以上几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其结果就是文言文难读难懂。面对这种窘境我们也不必因畏惧而裹足不前,这样我们进了宝山却空手而回,轻易放弃就太可惜了。我们必须看到文言文再难,她毕竟是汉语,确且的说是古代汉语,他与现代汉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文并不是一门新的我们从未接触过的语言,我们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避而不见。另外,客观的说,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初高中学习的都是较为浅易的文言文,真正难懂的古文是留给专家学者的,或者说是留给历史的。(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遇到不懂的词该怎么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应该来说,是难度仅次于诗歌鉴赏的题型.古文言文之所以难,难就难在古文本身.因为文言文虽然用的都是我们认识的字词,但由于时代久远.字意词意.语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好像现在的英国人读不懂 ...

  • 295.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完结篇8)

    295.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完结篇8) 文┃杜若东 独家解析 五.应对策略 通过我上文的阐述,文言文何以难解,想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可以制定如下对策: 一是多读文言文. 可以从篇幅短 ...

  • 293.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6)

    293.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6) 文┃杜若东 独家解析 四.文言句子问题 下面我们再说句子层面的理解,即使我们知道了句中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也可能理解不对整个句子的含义.为什么?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个字 ...

  • 291.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5)

    291.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5) 文┃杜若东 独家解析 首先需要提出的就是要掌握单字的各个义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词多义,这是我们翻译句子的基础.如果我们漏掉了某个义项,而恰好句中又用到的话,那就肯定 ...

  • 291.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4)

    291.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4) 文┃杜若东 独家解析 三.文言词汇问题 读不懂文言的原因有很多,上一节有具体的分析.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词汇问题,我们准备放到这一章来详细的剖析说明. 在语言的 ...

  • 290.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3)

    290.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3) 文┃杜若东 独家解析 文言难懂,还有两个隐藏性的因素.一是文言原本是无标点的,也就是白文.我们在文言文中看到的现代标点是后人理添加的.现代标点符号的起源也不过五百年左 ...

  • 288.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

    288.破解文言文难学之谜 文┃杜若东 随着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力度的增大,入选的古诗文内容数量骤增,小学选取的内容以诗歌为主,文言文篇目较少.到了初高中,文言文开始大量出现,篇幅变长,难度加大.学生如 ...

  • 解密褚遂良书法的难学之谜

    一说起楷书四大家,人们当然会说是欧颜柳赵,但是唐朝还有一位举足轻重的楷书大家--褚遂良,他的书法从某些方面甚至超过欧颜柳赵,并且可以说是最难学的楷书,当今仍然有不少褚体的追随者. 人物简介: 褚遂良早 ...

  • 学用系列|文言文难学难读?“读典籍”带来不一样的文言学习体验

    中小学文言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缺乏语境语感,对于古汉语的字词.语法的陌生与苦恼症结在于读得少,缺指导.那么有没有能够提供文白对照.提供即点即查.支持小伙伴共学探讨的文言文学习类的应用呢? App ...

  • 易县八佛洼三彩罗汉,辽代造像的难解之谜

    广告 妙香佛映--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艺术品鉴 作者:马榆 著 当当 引论 北京西南六十里的易县发现的八个等身三彩罗汉是辽代著名的陶瓷佛像. 1913年,波森斯基(Friedrich Perzens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