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突破:古典诗歌鉴赏深思考
207.突破:古典诗歌鉴赏深思考
作者:gkgushiwen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试题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答题中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要么读不懂诗歌,胡乱应付凑字数,看着答得不少,但是分数很低。要么是虽然读懂诗歌,但是概念表述不准确,答题的模式与高考要求不符,所以分数还是很低。那么如何破解古典诗歌鉴赏的难题,使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得到理想的分数呢?
首先,关于如何读懂古典诗歌的问题。
1
做题步骤
具体来说就是“三看一读”。这里的“三看”是指:看标题,看作者,看小注。
先说看标题,标题往往是诗歌中心主旨的概括,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再说看作者,对于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作者,他们的生平经历成为我们解题的大背景。诸如,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作品差异就很大。
再有就是看小注,诗后的小注,一方面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另一方有特殊的提示作用,比如说出现一个作者生卒年,极有可能与当时历史上的大事件有关。又比如说,如果提示写于作者贬官期间,那很可能就是孤独寂寞了。最后说“一读”,就是读原诗,通过具体的诗句,体悟作者的感情寄托。
2
抓关键字
诗歌表比较简练,表达上委婉含蓄,所以往往注重炼字。正如杜甫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揣摩作者的用意所在,特别是一些动词、形容词。
一方面要把该字放在整句中理解,看他是如何贴切传神描摹外物。另一方面要看其中有何艺术技巧,也就是体会传情达意的方式。
你比如说,就拿宋代宋祁的《玉楼春》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后人评价说“一个'闹’境界全出”,为什么?就因为这个“闹”字就是诗眼,尤其要注意。“闹”从修辞上说,是一种拟人,也是一种通感。这样非常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当然这是通过桃花盛开这个角度写的。当然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一些诗句中,某些字可能成为全诗的诗眼,从而成为解读全诗的关键。
3
掌握术语
我们常说,要想鉴赏音乐就得有鉴赏音乐的耳朵,也就说要想读懂诗歌,也要具备一定的系统诗歌鉴赏知识。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大的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可分为几类,然后还可能继续细分。
对于诗歌鉴赏的知识,要系统的掌握,不要出现漏洞。同时,对于诗歌鉴赏术语,有些比较容易混淆,比如对比与反衬,渲染与烘托,象征与比喻等,都需要厘清其真正区别。这样学生在鉴赏诗歌时,首先是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样就有了与诗歌鉴赏接轨的基础。然后,在阅读与鉴赏过程中,正确选择术语来答题。
其次,就是关于如何规范答题问题。
纵观高考答题的解题模式,还时有一定规律可以寻找的。
1
明确范围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高考题的出题范围,主要是艺术手法、思想感情、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内容。围绕这几类出题范围,都要分类予以掌握。
比如常见的诗歌感情有:思乡怀人、壮志难酬、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感时伤怀、闲情逸致等内容,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对号入座。
2
答题规范
当然最重要的是,答题必须符合规范,这个规范有两面方的意思:一是必须符合答题的步骤,二是语言必须规范。
一般来说,做到规范答题,分三步来走。第一就是运用术语,点明用法。第二就是结合原诗,认真阐释术语。第三就是要指出作者诗歌中的感情或者是营造的某种意境。
这里我们可以举出2018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为例,是李贺的《野歌》。第二问是这样的: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是这样的: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此题显然是属于分析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的模式是先翻译原诗句的文字,然后第二步是在解释诗歌的感情。在分析答案时,要特别注意措辞,可以看到高考答案用语十分优美,富于文学色彩。同时在答感情时,也相对比较复杂,并不是直接表达说什么感情,而是用一个转折句来表达,并且感情不止一种,要想拿到满分是十分不容易的。
——gkgushiwen
第三,注意练习与纠错相结合问题。
诗歌鉴赏题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目的练习,在练习中除了积累诗歌鉴赏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题感。要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必须注意纠错。也就是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互对照,找出其中的差距来,看看究竟问题时出在哪里。是术语没有掌握全面,还是表述不够准确,抑或是有些地方自己没有考虑周全。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特别是要注意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万不可在犯类似的错误。
当然,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学生有敏锐的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同时,掌握必备的诗歌鉴赏知识储备,还有必须把握答题的步骤规范,乃至准确表达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 |
各位看官:原创辛苦,如果对您有用,烦请打个赏,鼓励一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