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摭遗(6):中国历代小说辞典·玄怪录
旧文摭遗(6)
弁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陆续为若干种古代小说工具书撰写词条约几十万字,为我后来撰写《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些词条撰写时大多用纸本手写,原稿交出版社而手里没有底稿。好在现在有了先进的技术措施,把出版物中的文字复制下来变为文档已经不是多大的难事。所以希望能把这些文字重新采撷下来,保存起来,公之同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中国历代小说辞典》(第一卷)
主编:侯忠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本书共编写十四条。这项任务原本为侯忠义先生邀请我的硕士导师之一宁宗一先生撰写,因宁宗一先生当时身体状况不允许,嘱我执笔,他来审读,署名为我们两人。
【玄怪录】
传奇小说集。唐牛僧孺撰。
原书十卷,后散佚。本书除明代陈应翔刻本外,未见其它单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程毅中校点本即据陈本为底本。但此本只有四卷,可见也不是全本。至于其它丛书本,则更为散乱不全了。本书的写作和成书时间,学术界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牛僧孺登进士前的作品,一部分人认为是牛僧孺当宰相时所作,还有人认为是他中进士后至大和年间长期积累的结晶,这些说法均无确证。
牛僧孺主要生活在唐宪宗元和年至唐文宗大和年间。作为庶族地主阶级代表的牛党领袖,牛僧孺的思想跟世族地主阶级领袖李德裕是针锋相对的。李德裕为维护世族地主阶级的特权,极力宣扬阴德果报的天命论,表现出自鸣高贵的精神优越感。这遭到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地主阶级的激烈反对,他们极力强调人的行为本身对善恶果报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无神论的思想。人们要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这样一个无神论者,竟然如此酷嗜鬼怪故事。通过作品分析可以发现他的哲学思想和他多写志怪并不矛盾。书中引人注目的《元无有》一条,记宝应年中名元无有者夜行于郊外,于某空宅中逢故杵、灯台、水桶、破铛四物,各具农冠,吟咏自述。天明即现原形。作者以“元无有”给人物命名,暗示故事的人物情节原为子虚乌有。这就告诉我们,作者虽然也写鬼怪,但他不相信鬼怪的存在。这与干宝写《搜神记》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的动机决然不同。《郭代公》一条,最能反映牛僧孺无神论思想指导下强调人的努力改变旧环境、旧意识的思想。作品中记郭元振开元年中下第后,夜行途中为民除猪害的故事。作者认为:盲目崇拜、祭祀神怪,丝毫不能改变人类的命运。只有自己行动起来,与危害人类的鬼怪斗争,才是改变自己不利处境的积极方法。这与他的哲学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从这种思想出发,作者通过系列鬼怪故事,展示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和希望。如《顾总》条写某县吏顾总为建安七子之一刘祯托生,于官场失意受棰,后经刘桢阴魂庇护,使县宰改变对顾的看法,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作者在官场受折后,希望改变地位的心理反映。在另一些故事里,作者又借鬼魅的世界,表现自已的鸟托邦理想。或者在阴曹地府设公堂、立判官,审决人间不平之事,如《崔环》条;或者描写人鬼恋爱的优美故事,如《张老》《崔书生》条等。这些故事的结局尽管有悲有喜,可是透过它们,都折光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的意义。同时,在佛道思想影响下,作者也写了一些苦修行以求正果的故事。如《杜子春》亲写杜子春经历种种考验,终因爱心未去,前功尽弃。《崔书生》也写崔家与王母女玉卮娘子相处未尽一年,否则皆可成仙,等等。这些故事的意旨是不足取的,但通过它们,给人以凡事不易的人生哲理,对增长人生阅历,又是有益的。当然,由于本书是牛僧孺杂录众人传言而成,加上牛僧本人思想的矛盾,他还够不上一个彻底的唯物论和无神论者,所以在一些故事中,仍然表现出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如《崔尚》一条,跟《幽明录》中《阮瞻执无鬼论》的情节完全相同,只是人名不同而已。
就故事性质来说,《玄怪录》仍然是追随六朝志怪的风气,但在写法上,它已经不是“粗陈梗概”的粗线条勾勒,而是有了一些较为细腻的描写。象《郭代公》一条中关于郭元振和猪怪谈话,然后寻隙突然击伤它的一段描写就很成功。又如《崔书生》中关于崔书生和玉卮娘子告别一段的描写崔生入室见女郎,女郎涕泪交下,曰:“本侍箕帚,便望终天。不知尊夫人待以狐媚辈,明晨即便请行,相爱今宵耳。”崔生掩泪不能言。明日,女郎车骑至,女郎乘马,崔生从送之,……女郎递出白玉合子遗崔生,崔生亦自留别。于是各鸣咽而出,行至逻谷,回望千岩万壑,无径路,自恸哭归家。常见玉合子,郁郁不乐。这里对于二人情意缠绵、恋恋不舍的描写,十分感人。逻谷深壑无路径的气氛,又极恰当地衬托出二人分别后相互思恋的心情。“常见玉合子,郁郁不乐”一句,更是以一见十,富有一定的形象感。通过这些描写,使人更加同情二人的不幸遭遇,激发人们对崔母生拆二人姻缘的憎恶。表现出唐人小说“凄婉欲绝”的艺术特色,作为以辞赋取试而成为进士的牛僧孺,既有受六朝小说影响,酷喜志怪的一面,也有把辞赋文章中华丽的词藻细腻的手法移注于自已小说中的传奇手法,从而显示出自己小说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