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英语:The Republic of Turkey),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国土包括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国土面积:78.356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200公里,陆地边境线长2648公里。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土耳其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还有库尔德语、扎扎其语、阿塞拜疆语、卡巴尔达语。土耳其居民中99%信奉伊斯兰教,大多数属逊尼派。1%的人口为亚美尼亚东正教,希腊东正教,犹太教,天主教和其他。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欧洲人种-地中海血统,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19世纪时国力开始衰落,1914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并于1918年战败。丧失了大片领土,帝国从此土崩瓦解。1919年,土耳其击退外国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与美国保持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1、古典时代

从亚伯拉罕到诺亚方舟所停泊的亚拉拉特山,安纳托利亚在圣经时代已在文明史上扮演重要地位。西台人Hattians、鲁维人Luwian及胡里特人相继占领小亚细亚后,印欧人便攻陷了哈图沙(Hattusas)。

公元前1800年到前1170年,赫梯人兴起。在赫梯帝国于公元前1170年崩溃后,安纳托利亚地区出现了政治真空。于是许多讲印欧语的民族,以及“海上民族”纷纷迁入这一地区,形成了一波移民浪潮。弗里吉亚人也在这批移民之内,他们于前9世纪至前8世纪时建立了以戈尔迪乌姆为都城的王国。外来者的入侵使赫梯人和特洛伊的文明都遭到彻底的毁灭。

这期间,两个腓尼基国王的故事,在神话中永远流传:留下哥迪雅斯迷结的哥迪雅斯Gordius和点石成金的弥达斯。

可是,腓利基人很快就屈服在恶邻之下,主要是吕底亚。而吕底亚人统治土耳其西部的一百年间,觊觎其财富的希腊邻居一直保持密切注意,还流传着“像克罗索斯那么有钱”(as rich as Croesus)的成语,而克罗索斯最后在前546年,被波斯的居鲁士二世所击败。

到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踏上安纳托利亚。在亚历山大大帝后的一个世代,其后继者尚未建立其王国之前,安那托利亚的历史由比提尼亚、帕加马和本都等一连串的政权所组成,直至罗马人于前1世纪的出现。

2、突厥时代

人突厥是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部落,民族成分复杂,中国史书称之为“杂胡”。起初臣属于柔然,兴盛后灭柔然,于550年建立突厥汗国。

583年,突厥汗国在与隋朝的战争中失败后,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在东突厥与隋朝的屡次战争中,即因失败而走向衰落。最终在唐代,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时,灭亡东突厥;而到了唐高宗显庆五年(657年)时,在唐将苏定方持续打击下,西突厥也灭亡。

唐朝在西突厥故地,设昆陵都护府和濛池都护府管辖,后不久由于阿拉伯帝国势力东扩而丧失。

大约在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攻占中亚各地,西突厥也被纳入其统治。

840年,回纥汗国灭亡之后,大部分回鹘人也西迁进入中亚,就这样,回纥人与人突厥在中亚合流。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全球约有1.82亿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人突厥或者后裔的人突厥。

人突厥主要讲突厥语。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人突厥与乌孙以狼为图腾。大帐外置一幅狼旗。乌孙中的咄陆部与人突厥一样,为阵亡的将士立石为记,将部落印记刻在石上。突厥最早其实只是指阿史那部,其他说突厥语的民族是铁勒,他们与坚昆最早一起住在叶尼塞河,向后者学习冶炼。

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另一说出自平凉杂胡。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时,由叶尼塞河迁居至阿尔泰山。随即由阿尔泰山迁居至蒙古,再由蒙古前往中亚。现代土耳其人,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后裔,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

公元622年,回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回教先知穆罕默德后裔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经过统伐等事情,建立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法蒂玛王朝等,并将回教传入人突厥。首先接受伊斯兰教的,是那些归顺阿拉伯帝国的突厥奴隶,并且由这些奴隶,在埃及建立图伦王朝。

3、大塞尔柱帝国(1037-1194)

大塞尔柱帝国是中世纪时期的突厥-波斯、逊尼派伊斯兰帝国,由乌古斯人中的一支发展而来,领土范围东至兴都库什山脉,西至东部安纳托利亚,北至中亚,南至波斯湾。

乌古斯酋长塞尔柱原住锡尔河东岸,后来为了避免西喀拉汗王朝的侵略,后南下由孙子在1037年建立大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由咸海发迹,随后挺进呼罗珊,再入波斯地区,最终征服东安纳托利亚。在东罗马帝国浮沉的几个世纪里,一个游牧民族——人突厥(Turk)开始从亚洲中部向西迁徙,由于坚强好战的天性,很快占领了衰落的白益王朝的地盘,并以波斯伊斯法罕为中心,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帝国。

11世纪前半叶,塞尔柱王朝的创立者塞尔柱·贝格为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塞尔柱·贝格的父亲为乌古斯叶护国的高官,他本人也是王朝和帝国名称的由来。

1037年,图格鲁勒·贝格正式创立帝国。

帝国建立后,塞尔柱人统一了支离分裂的东部伊斯兰世界,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塞尔柱帝国在文化和语言上表现为高度波斯化,并在突厥-波斯文化的发展传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将波斯文化传播至安纳托利亚。突厥部落在帝国西北部的战略性定居,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突厥化。

1055年,进兵巴格达,控制哈里发,进而掌握了回教世界。来自土耳其塞尔柱(Seljuk)部落的图鲁尔(Tugrul)在巴格达接受了苏丹的封号,并从那褢开始了对东罗马帝国的征服。

1071年,图鲁尔的儿子阿尔普阿尔斯兰(Alp Arsian),在今天的Malazgirt,羸得了胜利,战后整个安纳托利亚被暴露在外,成为土库曼斯坦(Turcoman)部落进攻的目标。

乌古斯原系中亚的西突厥部落联盟,是突厥汗国的主体与重要构成部分。

10世纪中期,乌古斯各部在首领塞尔柱统率下定居药杀水(今锡尔河)下游地区,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史称土克曼人。

1040年,塞尔柱之孙图格鲁克伯克占领呼罗珊;进而征服波斯全境,并于1055年进入巴格达。哈里发卡伊姆感谢图格鲁克伯克为他解除了什叶派布韦希王朝的控制,封他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

1071年,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于是,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

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马利克沙在位时(1072~1092),是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阿尔普-阿尔斯兰和马利克沙都依靠首相尼扎姆·穆勒克综理政事。

为了培养神学者和行政官吏,尼扎姆·穆勒克创建许多学院。他奖励学艺,著名的诗人和天文学者奥马尔·海亚姆就受到他的庇护。

1092年,马利克沙死后,诸子纷争,帝国四分五裂。在叙利亚、克尔曼、小亚细亚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小王朝。

第三子桑贾尔(约1096~1157在位)受封于呼罗珊。1104年,成为大塞尔柱帝国仅存的继承人和其他各塞尔柱小王朝的宗主,声誉日隆。他曾打败中亚的喀喇汗王朝和印度边境的伽色尼王朝,但在1141年的卡特万战役中,被东喀喇汗军队与契丹人打败。在位末年,吐火罗斯坦与巴尔赫的乌古斯人反抗苛税起义,他前去征讨,战败被俘。

1156年逃到木鹿,次年死去。国土后并于花拉子模王朝。

4、罗姆苏丹国(1077-1308)

1077年Suleyman建国。

1095年乌尔班二世发起十字军东侵。

11世纪末,十字军东侵,夺取尼西亚。罗姆苏丹顽强抵御十字军的侵略,保住了小亚细亚中部地区。

13世纪初,罗姆苏丹国势强盛,先后攻占地中海岸的安塔利亚(1207)和黑海岸的锡诺普(1214),迫使希腊人的尼西亚帝国和特拉布松帝国以及亚美尼亚王国纳贡。

苏丹阿拉丁·凯伊·库巴德一世(1219~1236在位)在位时,罗姆苏丹国势达到顶峰。

1221年蒙古帝国摧毁花剌子模的莫夫城,乌古斯人卡耶部落由中亚的莫夫城的草原上逃难到小亚细亚,小亚细亚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收容他们,并开始向蒙古人称臣纳贡。

不久,蒙古人开始入侵罗姆苏丹国。1243年,双方在柯塞达(锡瓦斯东北60千米)进行决战,蒙古军击溃了苏丹吉亚斯丁·凯伊霍斯鲁的8万大军。苏丹被迫向蒙古帝国纳贡请降,只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

13世纪末,罗姆苏丹国分裂成12个独立的贝伊国。

1308年,蒙古人旭烈兀(Hulagu)处死末代苏丹,罗姆苏丹国遂亡,被设为罗马省。

罗姆苏丹国,是土耳其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游牧的乌古斯人(即塞尔柱人)开始向定居过渡,成为农民和手工业者。科尼亚、开塞利和锡瓦斯是当时小亚细亚最大的城市,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乌古斯人与小亚细亚原有居民希腊人、亚美尼亚人逐渐融合,开始了土耳其民族的形成过程。罗姆苏丹广设学校,开办医馆,建立清真寺,招聘各地伊斯兰学者,科尼亚成为当时西亚宗教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塞尔柱帝国的前王位争夺者及马里克沙阿的远亲苏莱曼·库塔尔米什,在1070年掌控安那托利亚西部。1075年,他占领拜占庭帝国的尼西亚及尼科米底亚。两年后,他自称为塞尔柱苏丹,在伊兹尼克建都,是为鲁姆苏丹国。

1086年,苏莱曼在安条克(Antioch)附近被叙利亚的塞尔柱统治者突突什一世(Tutush I)所杀,苏莱曼的儿子基利吉阿尔斯兰一世(Kilij Arslan I)被囚禁。马里克沙阿在1092年逝世,基利杰阿尔斯兰一世被释放,他马上在父亲统治的地区建立势力。基利杰阿尔斯兰一世最终被第一次十字军击败,被赶到安那托利亚中南部,他在那里建立国家,以科尼亚为首都。1107年,他向东冒进,攻占摩苏尔,同年,他在与马里克沙阿之子穆罕默德·塔帕雷作战时死亡。

与此同时,另一个塞尔柱人梅利克沙阿攻占科尼亚。1116年,基利杰阿尔斯兰一世的儿子马苏德一世(Mesud I)在达尼什曼德的协助下,重夺科尼亚。

1156年,马苏德一世逝世时,苏丹国已控制接近整个安那托利亚中部。马苏德一世的儿子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Kilij Arslan II)占领达尼什曼德的锡瓦斯、马拉蒂亚(Malatya)附近的地区。在1176年的密列奥塞法隆战役,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击败曼努埃尔一世的拜占庭帝国军,对拜占庭帝国在区内的势力造成严重打击。而科尼亚在1190年,则被第三次十字军的德国军队暂时占领,鲁姆苏丹国迅速收复科尼亚,并巩固其势力。在塞尔柱帝国的最后一位苏丹图鲁尔三世于1194年去世后,鲁姆塞尔柱人便成为王朝的唯一统治者。

而凯霍斯鲁一世(Kaykhusraw I),在1205年便夺回十字军控制的科尼亚。在凯霍斯鲁一世及其继承者凯考斯一世(Kaykaus I)、凯库巴德一世(Kayqubad I)统治下,塞尔柱的势力在安那托利亚达致极盛。

凯霍斯鲁一世最大的成就,是在1207年夺取地中海海岸的安塔利亚,他的儿子凯考斯一世则在1214年攻克锡诺普(Sinop),特拉布宗帝国臣服。他又陷落了西西利亚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n Kingdom of Cilicia),但在1218年,被迫将阿勒颇交给埃及的卡米勒(Al~Kamil)。而凯库巴德一世,则在1221年至1225年攻略地中海沿岸。1220年代,他派遣远征军渡过黑海到克里米亚。在东面,他击败门居切克,开始向阿尔图格施压。

凯霍斯鲁二世(Kaykhusraw II)攻克迪亚巴克尔(Diyarbekir)附近的地区,他在1239年须面对颇有声望的传道者巴巴·伊斯哈克(Baba Ishak)领导的暴动。三年后,虽然暴动被压制,但苏丹国丧失了在克里米亚的立足点,苏丹国及其军队被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应付更为危险的威胁,那就是正在扩张侵略的蒙古人。而蒙古帝国的军队,在1242年便攻占埃尔祖鲁姆。1243年,凯霍斯鲁二世在克塞山战役(克塞山位于锡瓦斯与埃尔津詹之间)败予蒙古的拜住(Baiju)。此后,塞尔柱人只得顺从蒙古人,并逐渐沦为蒙古人的附庸。

凯霍斯鲁二世兵败后,逃到安塔利亚,在1246年逝世。而凯霍斯鲁二世之死也开启了三分局面。

国土则被凯霍斯鲁二世的三名儿子瓜分。长子凯考斯二世(Kaykaus II)取得克泽尔河以西地区的统治权。他的弟弟基利杰阿尔斯兰四世(Kilij Arslan IV)及凯库巴德二世(Kayqubad II),在蒙古人的监督下,统治克泽尔河以东的区域。1256年10月,拜住在阿克萨赖附近击败凯考斯二世[32],安那托利亚落入蒙哥手上。1260年,凯考斯二世由科尼亚逃到克里米亚,在1279年逝世[32]。基利杰阿尔斯兰四世在1266年被处死,凯霍斯鲁三世(Kaykhusraw III)成为安那托利亚名义上的统治者,实权则由蒙古人或摄政王行使。

而国家则开始分裂成多个细小的酋长国(贝立克),这些酋长国脱离蒙古人及塞尔柱的控制。1277年,马木留克苏丹拜巴尔一世响应安那托利亚,击败蒙古人,暂且取缔蒙古人作为塞尔柱领地的监察者,但请求马木留克来到安那托利亚的当地势力没有表示防御的需求,于是马木留克便返回埃及,而蒙古人则再度监控著安那托利亚。

凯霍斯鲁三世的统治接近结束时,他只能对科尼亚一带行使主权。一些贝立克及安那托利亚的塞尔柱统治者依然承认科尼亚苏丹的主权,他们仍以苏丹的名义说教。苏丹也继续称他们为“伊斯兰的骄傲”。

而凯霍斯鲁三世在1284年被处死,罗姆苏丹国便遭受了另一次内部斗争的打击,直至1303年,凯考斯二世的儿子马苏德二世(Mesud II)确立为苏丹。1307年,马苏德二世被谋杀,他的儿子梅马德三世在稍后亦被杀。一名王朝远亲暂时成为科尼亚的元首,但在1328年,他被卡拉曼(Karamano?lu)击败,他的领土被征服。

鲁姆苏丹国的货币影响力仍持续一段时间,其货币被视为有可靠的价值,继续在十四世纪流通使用,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也使用这些货币。

5、奥斯曼侯国(1299-1308)

当罗姆苏丹国灭亡后,这个王国分裂成了36个小候国,其中就有一个比较大的侯国叫奥斯曼,奥斯曼侯国逐渐吞并了其它的侯国,并成功击退了外族入侵,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6、奥斯曼帝国(1299-1922)

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

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和属地,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北苏丹与也门。

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

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它将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的艺术修养、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学文化融于一身,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

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列强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7、土耳其共和国(1923-至今)

出生于马其顿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实现了“青年土耳其党”多年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

1923年《洛桑条约》的签订,洗刷了《色佛尔条约》的耻辱,并使外国势力撤离了土耳其领土。现代土耳其的边境确定下来。

土耳其人从此开始了对自己政务的管理,他们进一步巩固安卡拉,并将其设为首都,废除了伊斯兰教君主政体。

而穆斯塔法·凯末尔,便成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国的总统以及共和人民党(Repulican People's Party,简称CHP)的领袖。之后,他被授予“阿塔尔图克”(Ataturk,字面意思为“土耳其之父”)的姓氏。

阿塔尔图克虽然是要建立起民主政体,但又不允许任何反对力量的发展影响到自己政策的实施。因此,他几乎不采纳任何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并经常显现出独断専行的作风。他还坚持土耳其必须是由土耳其人组成的一个国家,故他否定了库尔德族文化的存在。结果不出所料,几年之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地区就爆发了一场库尔德族群的叛乱,成为贯穿整个20世纪的众多騒乱的第一次。

而在爱琴海两岸,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使得在希腊和土耳其休战以后,两国之间的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迁移,整个社会的人口构成被重新改写。安纳托利亚地区说希腊语的人,纷纷乘船前往希腊。而希腊的穆斯林居民,又大量迁往土耳其(土耳其突厥化正式完成)。这就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并导致了幽灵村庄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它妨碍了新国家的发展。

从1920-30年代,土耳其开始采用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使之与西方社会而非中东接轨。

并改革了字母表,采用罗马字母,废除了阿拉伯字母,规范了土耳其的标准语言。又不允许再戴非斯帽(Fez,土耳其帽,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的残留物,封建保守的象征)。还建立了全民投票的选举制度。

再决定,所有的土耳其人都应该有姓氏,而在此之前,土耳其都只有名没有姓。

而阿塔图尔克的继任人伊斯梅特·伊纳尼,则小心翼翼地不让土耳其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土耳其成了美国的同盟国。当时,亚美尼亚边境就是苏联边界的标志,由于土耳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成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故随之开始接受美国援助。后来,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此后不久,在1952年,土耳其就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

与此同时,土耳其此前被中断的民主化进程,又重新获得了发展动力。

1950年,民主党上台,并执政了十年。民主党掌权之初,放松了一些凯末尔党人(Kemalist)的管制,重新允许用阿拉伯语朗读祈祷文。但是,随着民主党执政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变得名不副实,政策越来越专制。

1960年,军方发动政变,将他们赶下台。但是,军队管制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导致了宪政的解放,为土耳其此后多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1960和1970年代,各种各样的政党在土耳其建立起来,民主党前成员组建正义党,再次参与选举。但并没带来更加充满活力的民主政体。

1960年代后期,土耳其政治的特式是左倾激进主义和政治暴力促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政党联盟,以及中立党派的右倾化。

1971年,军队再次介入恢复秩序,但很快在1973年底还政于民。

几个月后,1974年,总理比伦特·埃杰维特(Bulent Ecevit)命令军队进入塞浦路斯,保护作为少数民族的土耳其人。这次入侵,实质上把塞浦路斯分成了两个政治实体,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今天。

1980年,军队成立了人们普遍恐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ial Security Council),不过还是允许了1983年进行大选恢复民主。

结果,土耳其袓国党(Motherland Party,ANAP)领袖图尔古特·厄扎尔(Turgut Ozal)鸁得了大多数选票,促使他成功将土耳其带回发展的正轨上,身为一个敏锐的经济学家和伊斯兰教支持者,厄扎尔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现代化经济和法律改革,使土耳其融入国际社会中,并为现今土耳其迅速发展播下种子。

1991年,在海湾战争打击伊拉克的行动中,土耳其允许多国部队空军使用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基地,从而成为美国的盟国。

海湾战争结束后,数百万伊拉克库尔德族人,因害怕萨达姆·侯赛因的报复,纷纷北逃进入安纳托利亚东南部,促使建立了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族人安全区。这反过来鼓励了库尔德工人党(Kurdistan Workers' Party),加剧了自己的行动,于是便招致了土耳其军方更激烈强硬的反应,土耳其东南部地区实际上陷入了长期内战,库尔德族的战火不断升级,这使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不得不实行了戒严,直到1999年党领袖阿卜杜拉·厄贾兰被捕为止。

与此同时,图尔古特·厄扎尔于1993年猝死,留下了权力真空,随后在1990年代,出现了多个软弱无能的联合政府,许多政治人物都成了政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而坦苏·奇莱尔(Tansu Ciller)曾作为土耳其第一位女总理短暂执政,但她被人们寄予重望的女性作风和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帮助她找到解决库尔德族问题,振兴国家经济办法。

1995年12月,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伊斯兰政党繁荣党上台,成立了以老政客内吉梅丁·埃尔巴坎(Necmettin Erbakan)为首的政府,被权力冲昏了头脑的繁荣党人发出伊斯兰激进主义声明,结果导致军队愤怒。

1997年,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繁荣党藐视宪法对宗教介入政治的禁令。在面临被称为“后现代政变”(postmodern coup)的形势下,埃尔巴坎政府被迫辞职,繁荣党于1998年被取缔。

1999年库尔德工人党领袖阿卜杜拉·厄贾兰的被捕,被认为是解决该族问题的一个契机,但这个愿望迄今还末实现。

2001年上半年,土耳其经济出现崩溃,国家的命运雪上加霜,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了巨额贷款。

2002年下半年,土耳其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変化,正义与发展党压倒性赢得大选,在550席中获得363席,共和人民党分得178席,成立自1950年首个多数党政府,正义与发展党大受民众支持。

而新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则修改了宪法,取消了死刑,给库尔德族人更大的文化权利,并严厉打击侵犯人权的行为。

2005年1月,土耳其经济的发展已非常稳定,国家开始采用新的土耳其里拉,每张钞票的面额相应缩小了100万倍。

2005年10月,土耳其在经过徒劳的努力之后,终于促使欧盟就其加入问题开始了正式谈判。

2007年7月22日,大国民议会选举,执政正义与发展党在550席中获得341席,共和人民党分得112席,民族主义行动党得到71席。埃尔多安政府成功连任,得以继续执政。

8月28日,大国民议会选举阿卜杜拉·居尔为总统。

2011年6月12日,大国民议会选举,执政正义与发展党在550席中获得327席,共和人民党得135席,民族主义行动党得53席。埃尔多安政府第三次执政。

土耳其虽为亚洲国家,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与美国保持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又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及二十国集团的成员。

土耳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

  • 土耳其为什么拿匈奴当祖先?

    编辑 NO.288 作者/潘文肖 "土耳其史观"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于中亚,中亚最早的民族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将自己的伟大文明传播到了全世界,故世界各大文明皆是土耳其人的创造 ...

  • 曼齐克特之战:对决拜占庭

    曼齐克特之战:对决拜占庭 关键词:塞尔柱帝国崛起.罗姆苏丹国建立 前因:塞尔柱帝国崛起 1055年,突厥塞尔柱人在首领图格里勒·贝格的率领下,攻陷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巴格达.从此,一个突厥游牧部落建立的塞 ...

  • 土耳其人口主体为什么是土著安纳托利亚人和希腊人,而非突厥人?

    最近看到一条特别搞笑的新闻,土耳其政府搞了一个DNA检测项目,初衷可能是认祖归宗,以科学的佐证来巩固自己突厥正统后裔的江湖地位,进一步凝聚"泛突厥主义"的共识.但是正所谓露多大脸现 ...

  • 安纳托利亚:从特洛伊到土耳其,从希腊诸神到真主安拉

    安纳托利亚是一块神奇的大陆,位于东西方交接之处,也一度处于基督徒和伊斯兰徒纷争的前沿.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占据其大部分领土的土耳其,想到土耳其,人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土耳其烤肉.邪眼织花纹的毛毯.安卡拉 ...

  • 土耳其人非突厥人:安纳托利亚与安达卢西亚往事

    土耳其的口号,不是大伊斯兰主义,甚至不是奥斯曼主义,而是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是以宗教为根脉,信奉安拉者为兄弟:奥斯曼主义是帝国主义,所有种族,信仰都可以在帝国内生活,只要服从帝国统治:而泛突厥主义 ...

  • 把突厥人当成祖先的六个国家

    土耳其人把欧亚草原上的16个草原帝国都当成了祖先,包括中国人熟悉的匈奴.北匈奴.突厥.西突厥等. 塞尔柱人属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4大部族的一支,初居中亚北部的大草原地区,1037年建立塞尔柱帝国,之后迅 ...

  • 突厥:奥斯曼家族崛起

    奥斯曼家族曾经居住在阿姆河流域(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世代从事游牧为生,属于突厥大联盟中的一支.公元13世纪时,蒙古帝国开始四面扩张,突厥人战败逃亡,迫使他们迁移家园,最初的奥斯曼家族是准备投靠另外一 ...

  • 纳米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简称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 ...

  • 科摩罗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科摩罗联盟(法语:Union des Comores:阿拉伯语: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 ),被称月亮之国.香料之国,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西部岛国,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由 ...

  • 斯威士兰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斯威士兰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Swaziland),简称斯威士兰(台译史瓦济兰).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国土总面积17363平方公里 ...

  • 莱索托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莱索托王国(英语:Kingdom of Lesotho,意为"说索托语的人们"),简称莱索托,原名巴苏陀兰,位于非洲东南部,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西坡,为内陆国家,因其国土完全 ...

  • 马拉维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马拉维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Malawi),简称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地形狭长,处于南纬9.8至17.5°,东经33至36°之间.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南与莫桑比克交界 ...

  • 安哥拉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你了解这段历史吗?

    安哥拉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Angola),简称安哥拉,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纬5-18度,东经11-24度,北面是刚果共和国,东与赞比亚接壤,南邻纳米比亚,东北部与 ...

  • 赞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你了解过吗?

    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北靠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 ...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简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位于非洲中西侧几内亚湾东南部的岛国,东距非洲大 ...

  • 赤道几内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赤道几内亚(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西临大西洋,北邻喀麦 ...